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衛專家支招,教您過個健康年

醫衛專家支招,教您過個健康年

山西日報新媒體綜合報道:春節期間,親朋好友相聚在一起,吃、喝、玩、樂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了。然而,每年春節前後,省城各大醫院因飲食不當、生活無度等引發疾病的患者人數都會明顯增多。如何能夠在春節期間既兼顧娛樂又不至於損害健康呢?

2月8日,省衛生計生委特邀來自山醫大一院、山醫大二院、山西大醫院、山西醫科大學等機構的多名專家學者,針對春節期間不同人群的飲食、保健、意外情況處理等問題,為大家「指點迷津」。

飲食篇

節制飲食 多吃新鮮蔬菜和粗糧

支招嘉賓:邱服斌,山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研室主任

春節期間,一桌豐盛的菜肴讓人慾罷不能,一頓吃多不要緊,怕的是頓頓都吃多,麻煩就來了,輕則消化不良、上火,多長几斤肉,重則急性腸胃炎、急性膽囊炎等。節日期間,人們的體力活動消耗也不大,每天的能量需要比平日上班低200卡路里左右,然而,很多人非但沒少吃,還多吃了很多,這就是問題的根源。

節日期間,一定要適當節制飲食。特別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代謝率減慢更要注意七分飽原則。同時,家中常備些復方消化酶、大山楂丸等助消化藥物。

建議大家節日期間應多吃全穀食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粗糧,營養比精米精面要高。就糙米而言,膳食纖維含量是精米的30倍,維生素B1的含量是精米的3.7倍;標粉中膳食纖維的含量是精粉的6倍,維生素B1是精粉的4倍,對促進腸蠕動,調節血糖血脂,以及促進酒精代謝都是有利的。因此節日期間不妨適當增加粗糧的攝入,例如糙米飯、燕麥粥、小米綠豆稀飯、薏仁紅豆湯、莜麵栲栳栳等。

此外,新鮮蔬菜是促進主食和油脂代謝的最好食材,春節期間肥甘厚膩的食物吃多了,可以來點兒水煮菜幫助消化,葷素比例達到1:2或1:3比較合適。特別是綠葉菜和菌藻類,這兩類食物是極好的「清脂劑」,不僅能量極低,吃1斤綠葉菜也不過半兩饅頭的能量,且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鉀、鈣、鎂、鐵等,是控制血糖升高、調節血壓、降血脂的常備菜,春節的餐桌上,應該天天有綠葉菜和菌藻類。同時,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蔬菜的健康功效,較好的烹調方式就是涼拌或蒸煮,切不可用大量的油來加工,特別要減少葷油的使用量。

堅果和點心雖說屬小零食類,但含油量絕不能小覷。堅果類油脂含量普遍在60%左右,松子的油脂含量甚至可達70%以上,是當之無愧的「產油大戶」。每日堅果攝入量,去殼後可食部分不超過1小把。

此外,鍋巴、薯片的含油量分別是37%和40%,一般膨化食品的含油量在30%左右,而米面的脂肪含量為2%。過量攝入油脂除了導致肥胖外,還是誘發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膽囊炎的主要原因,且容易引起餐後血糖增高。因此,不論什麼油,每人每天攝入量都以不超過30g為宜。

新春佳節親友相聚交談甚歡,久坐時間長,脂肪會悄悄囤積在腰腹部,過節胖3斤太容易了。建議大家節日期間的娛樂活動,盡量多些運動項目,如游泳、滑冰、逛廟會、跑步等,每天活動量不少於40分鐘,避免一坐3小時、動嘴不動腿。多吃2兩饅頭攝入的能量,需要以每小時8km的速度快走20分鐘才能消耗掉,因此,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運動在假期約三五好友同樂,也不失為一種健康時尚的春節休閑方式。

適量飲酒用了「解酒藥」也別敞開喝

支招嘉賓:邱服斌,山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研室主任

適量飲酒可以活血化瘀,有養生功效。對於酒,我們提倡限量,通常男士每天不超過750ml啤酒、或250ml葡萄酒、或50ml白酒;女士每天不超過450ml啤酒、或150ml葡萄酒、或30ml白酒。

在飲酒前可以先喝點黏稠的湯類,如玉米麵糊糊、豆漿、酸奶,一來避免酒精刺激胃黏膜,二來酒精吸收速度減慢,三來可以增加「飽腹感」,減少飲酒的量。

目前,市場上有不少「解酒藥」和增加酒量的保健品,切不可因為服用了這些保健品而敞開豪飲。所謂「增加酒量」,只是促進酒精代謝,讓乙醛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更快地轉化為乙酸,進而徹底代謝掉。這種酶在經常喝酒的人身體里會多些,那些平時不飲酒的朋友,這種酶的含量少,酒量自然要小,所以就算用了「解酒藥」也別敞開喝。

喝酒「上臉」,是由於缺乏將乙醛轉化為乙酸的乙醛脫氫酶,使體內乙醛數量增加,臉上的毛細血管擴張,最終導致臉紅。所以,喝酒「上臉」,也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這類人其實是不能多喝的。

酒精代謝,需要大量的B族維生素,在飲酒的日子裡,多吃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全穀類食物、魚類,也可服用B族維生素補充劑。

糖尿病人應增加血糖檢測次數

支招嘉賓:朱亦堃,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對於糖尿病人而言,節日期間,應像日常一樣保持規律的生活,一日三餐應定時、定量。應比平常更加註意飲食的合理搭配,少吃油膩煎炸食物,多吃新鮮蔬菜。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節日里,有些患者往往會因為走親訪友或接待賓客而打亂平時的治療方案;也有時外出遊玩臨時起意在外就餐但忘記帶葯;更有一些年輕的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因不願別人看到注射藥物就自己決定短期吃藥代替胰島素等,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治療中不能夠犯的錯誤。

外出遊玩的時間存在不確定性,可隨身攜帶些糖果、巧克力以備不時之需。一些簡單的藥物調整也應自己學會,比如某頓飯澱粉類食品吃多了,可及時補吃一定劑量的阿卡波糖。

另外,提醒大家要做到認真監測血糖,除常規時間點的檢測之外,應增加檢測次數,在感覺身體不適時隨時測定,及時了解病情變化,及時調整飲食運動或就診調整藥量。

高血壓患者減少鈉鹽攝入忌飲濃茶

支招嘉賓:高東來,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鈉鹽可顯著升高血壓以及高血壓的發病風險,而鉀鹽則可對抗鈉鹽升高血壓的作用。我國各地居民的鈉鹽攝入量均顯著高於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每日應少於6克的推薦,而鉀鹽攝入則嚴重不足。所有高血壓患者均應採取各種措施,儘可能減少鈉鹽的攝入量,並增加食物中鉀鹽的攝入量。

儘可能減少烹調用鹽,建議使用可定量的鹽勺;減少醬油等含鈉鹽的調味品用量;少食或不食含鈉鹽量較高的各類加工食品,如香腸及各類炒貨;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腎功能良好者,使用含鉀的烹調用鹽。

同時,高血壓患者應限制飲酒、忌飲濃茶,尤其是忌飲濃烈紅茶。因為紅茶中所含的茶鹼最高,可以引起大腦興奮、不安、失眠、心悸等不適,從而使血壓上升,而飲清淡的綠茶則有利於高血壓病的治療。

需要提醒的是,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辛辣和精細食物可使大便乾燥難排,易導致大便秘結,患者排便時,會使腹壓升高,血壓驟升,誘發腦出血。所以,高血壓患者禁用辛辣和精細食物,而且要限制或禁用動物蛋白,如動物肝臟、蛋類的攝入,因蛋白質代謝產生的有害物質,可引起血壓波動,平常飲食可選用優質蛋白,如魚肉、牛奶等。此外,高熱能食物如巧克力等也是高血壓患者的禁區,因為這些食物可誘發肥胖,肥胖者高血壓發病率比正常體重者高。

食品安全防範風險做到心中有數

支招嘉賓:程景民,山西醫科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1、正確選購食物、注重安全健康。選擇規模大、信譽好、食品質量把關較嚴的商場或超市選購食品,同時認真閱讀包裝上的各種標識,如生產日期、保存條件等,並保存好購物憑證。購買食品及外出就餐索取和保留好相關票據,一旦發生食物中毒,有助於原因的追溯調查。出現不適,請儘快就醫,保留病歷卡、化驗報告等相關資料,同時向當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報告。

2、保證原料安全、避免盲目嘗鮮。不要購買、加工和食用來歷不明的食物、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產品,不要採摘、食用不認識的野生菌類、野菜和野果,以保證食品原料的衛生安全。盡量不要食用不常食用或從未食用過的食物以及易過敏食物,老年人、幼兒、孕婦及抵抗力較弱人群尤其要特別注意。

3、科學處理食物、謹防交叉感染。盡量不要生食肉類、海(水)產品等食物;製作食品時要做到生熟食品分開加工,避免交叉污染;烹調食物和進餐前注意洗手,接觸生魚、生肉和生禽後,建議再次洗手。

4、關注自製食物、規避潛在風險。部分家庭在春節前有自製食物、囤積蔬菜的習慣,建議一旦出現腐敗變質就不要再食用。對家庭自製半成品,比如肉丸、滷肉等,無論是在窗檯外放置自然冷藏,還是冰箱冷藏,食用之前必須徹底加熱。

5、合理儲存菜肴、防止食物變質。熟食或需冷藏的食物要放在冰箱、冰櫃中冷藏。剩餘食物冷藏不應超過24小時,再次食用前要加熱透、確認未變質後方可食用。

意外急救篇

急診常見意外 看清癥狀學會應對方法

支招嘉賓:李燕,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急診科主任,主任醫師

每年春節期間都是急診科最忙碌的時候,突發的、意外的、急症的患者接連不斷。那麼,春節期間急診科經常出現的癥狀有哪些?又該如何應對呢?

1、異物氣道卡頓

急性呼吸道異物堵塞,在生活中是一種常見意外情況,氣道堵塞後無法進行呼吸,嚴重者甚至可能因缺氧而意外死亡。

支招:在急救時,家屬常常採用拍打病患背部,或將手指伸進口腔咽喉去取的辦法排出異物,其結果不僅無效反而會使異物更深入呼吸道。此時,使用海姆立克腹部衝擊法可以讓胸腔內的氣體在壓力的作用下自然湧向氣管,一次不行可反覆多次,可促進異物排出,恢復氣道通暢。

需要注意的是,在異物卡頓中魚刺卡頓比較特殊,魚刺卡喉切勿硬吞飯,因為較硬的魚刺有可能刺入氣管或者食管臨近器官,處理不當可能引起嚴重後果。處理過程中能看見的魚刺就直接用手或鑷子取出,若看不見或當事人已不能說話,應及時就醫。如果用海姆立克法急救,有可能是無效的。

2、急性酒精中毒

一次性飲酒過量,會發生機體機能異常,對神經系統和肝臟傷害最嚴重,甚至可以直接或間接導致死亡。酒精具有直接的神經系統毒性、心臟毒性和肝臟毒性,因此中毒後患者具有一系列神經系統表現異常,甚至發生昏迷及休克,此外還可發生心臟病、低血糖和代謝性酸中毒。酒精中毒還可誘發冠心病、腦出血、胰腺炎等。

支招:酒精中毒昏迷者失去了自我防護功能,如果處於仰卧位,一旦發生嘔吐,嘔吐物可能堵塞呼吸道,導致窒息缺氧死亡。輕症酒精中毒後發生話多、易怒,面色潮紅或蒼白、眼部充血、心率加快、頭昏、頭痛等。隨著病情進展,出現步態不穩、動作笨拙、言語含糊、語無倫次、視物模糊及重影,並可有噁心、嘔吐等癥狀。重症中毒患者呈昏睡狀態、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皮膚濕冷、體溫下降、呼吸淺表、瞳孔擴大。嚴重者陷入深昏迷、血壓下降、呼吸緩慢、心率加快,直至衰竭死亡。發現以上癥狀,需及時送醫。

3、經濟艙綜合征

由於長時間空中飛行,靜坐在狹窄而活動受限的空間內,雙下肢靜脈迴流減慢,血流瘀滯,可能會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甚至引起肺栓塞,嚴重的可危及生命。由於此病例大部分發生在座位比較狹窄的經濟艙,因此把坐飛機旅行中或旅行後發生的靜脈血栓栓塞稱為經濟艙綜合征。實際上不僅僅局限於經濟艙,商務艙或頭等艙或者長時間乘坐火車、汽車等其他交通工具也會出現靜脈血栓栓塞。

支招:乘飛機超過8小時的旅客,應注意預防經濟艙綜合征。可採取以下的一般措施來預防:乘坐飛機前或過程中盡量避免飲用含酒精的飲料、咖啡、茶和鎮靜葯等,多喝水或果汁飲料,以防脫水造成血液黏滯度升高,增加風險;適當地在機艙內走動,定時做伸腿運動,以免造成下肢靜脈血流瘀滯;穿著寬鬆的衣服,避免穿緊的襪子和襪褲。有血栓風險的人群,可穿著逐級加壓彈力襪。

4、鞭炮炸傷、燙傷

曾經處理過的多起煙花、鞭炮炸傷病例,基本都是因啞炮突然爆炸而傷及患者的。

支招:一旦出現爆炸,先用一塊潔凈紗布或手帕蓋上創面,輕輕捂住傷眼(傷口),儘快趕往就近的正規醫院就診。不要自己用水清洗眼睛,在家用的清水中其實是有大量細菌的,尤其是眼球破裂以後,用帶細菌的清水清洗,反而增加感染概率;不要處理或壓迫包紮已被炸裂的眼球。

燙傷一旦發生後,可立即將被燙部位放置在流動冷水沖洗30分鐘,直到疼痛感顯著減輕。小面積傷口,在冷水中持續浸泡10到30分鐘,可以將紗布或是繃帶鬆鬆地纏繞在燙傷處以保護傷口。燙傷如果面積大於手掌的話,患者應去醫院看看,專業的處理可以避免留下疤痕。

5、心腦血管疾病

節日中,生活習慣不規律,使得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較平時增加。

支招:當出現胸部憋痛時,有肩背部疼痛或者呼吸困難的情況,可就地休息,避免走動。可舌下含服消心通或者速效救心丸,撥打120,等待醫生到來。假如出現心臟停跳、呼叫無反應等癥狀,應該立即進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不要停止,直到病人掙扎、心跳呼吸恢復或者堅持到醫生到來。

假如發現有人突然腦袋一下子耷拉在桌上、口眼歪斜流著口水、四肢活動不靈、合併昏迷時,切勿上前搖晃。因為假如突發腦出血,頭部受到晃動會導致腦出血更快。如果患者坐在桌子邊,應把他坐的椅子往前一推,把患者擠在桌子和椅子之間固定好。如果患者已經溜到地下了,不能亂搬動患者,應該給患者擺成一個穩定的側卧位。具體的操作方法:展臂、搭肩、圈腿、翻身。要點是讓患者一側肢體伸直,另一側肢體彎曲成90度。整體翻身,保護脊柱呈軸線翻轉,防止窒息,等待醫生到來。

寶寶「急症」

家人先別慌,注意觀察及時送醫

支招嘉賓:陰懷清,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

春節期間,正值冬末春初,氣候很不穩定,加之節日期間各種誘人的美食,很容易使孩子們罹患常見的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那麼,出現這些癥狀該如何處理呢?

寶寶發熱時,寶媽們總是顯得那麼手足無措、無所適從,全家人都著急上火。發熱通常以小兒腋下體溫來衡量,低熱為37.4℃—38℃,中等熱為38℃—39℃,高熱為39℃—41℃,超高熱為超過41℃。因此,兒童體溫升高時,家人先別慌,一定要及時測量體溫,觀察體溫的變化情況。

一般體溫超過38.5℃,就需要考慮應用退熱藥物,退熱藥物主要有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需要注意的是,有癲癇或熱性驚厥病史的寶寶們,需在38℃時及時應用退熱葯,同時多喝水、並行物理降溫。

需要強調的是:體溫高於39℃,連續高熱2天以上;中等度發熱超過5天,2個月以下小嬰兒;發熱伴有腹瀉或呼吸困難或喉喘鳴音或精神欠佳或抽搐等癥狀,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兒童驚厥時寶媽們怎麼辦?其實85%的兒童發生驚厥在5歲以內,其中1到3歲的兒童多為熱性驚厥,但是年長兒需注意神經系統感染及原發性癲癇等疾病。因此,寶寶在高熱時需注意物理降溫配合退熱藥物處理,若發生驚厥,需注意防止誤吸及舌咬傷,觀察寶寶發作時的表現、發作時間及體溫,同時積極去附近醫院就醫。

寶寶嘔吐、腹瀉,該怎麼辦?其實絕大多數小兒腹瀉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中尤其以輪狀病毒最為多見。輪狀病毒性腸炎臨床包括三大特徵,即發熱、嘔吐及腹瀉。初期可有類似感冒的癥狀,隨後出現高熱,大便為三多,即次數多、量多、水分多,多呈蛋花湯狀。有些寶寶會出現精神萎靡、脫水的表現。

治療原則為繼續飲食、預防脫水及合理用藥,主張應用消化道黏膜保護劑(蒙脫石散)、調節腸道菌群藥物(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若伴有不同程度的脫水時,寶媽需及時就醫。

外出旅行

警惕傳染病侵擾,避免蚊蟲叮咬

支招嘉賓:李國華,山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控科科長,主任醫師

傳染病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分布特點,隨著全球性活動的日益增多和公眾出行頻度的增加,霍亂、登革熱、瘧疾等傳染病不僅輸入我國的機會增多,也加大了出行者感染傳染病的風險。春節將至,計劃外出旅行的人們一定要加強傳染病防範意識,了解傳染病的分布特點,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加以預防。

1、霍亂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腸道傳染病,發病急、傳播快,主要癥狀為劇烈的腹瀉和嘔吐,可引起嚴重脫水、周圍循環衰竭和急性腎衰,如治療不及時易死亡。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近期尚比亞、剛果金、南蘇丹、葉門等非洲多地霍亂疫情持續惡化。

支招:春節臨近,回國探親訪友及出境旅遊的旅客明顯增多,提醒近期前往尚比亞、剛果金等地的旅客,要留意防範疫情,可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及其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諮詢有關情況,或登錄國家質檢總局網站衛生檢疫與旅行健康專欄查詢相關信息。在霍亂流行區域應避免食入或飲用有可能被污染的食物、飲料或飲用水等;一旦出現腹瀉、嘔吐等癥狀,應口服補液鹽糾正脫水,並及時就醫。對於來自霍亂流行國家或地區的人員,如有嘔吐、腹瀉等癥狀,入境時應當主動向檢驗檢疫人員申報,配合做好醫學排查等工作。

2、登革熱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有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患者死亡率高達2.5%,已成為熱帶、亞熱帶地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截至2017年12月底,斯里蘭卡、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合計報告40多萬例登革熱病例。其中斯里蘭卡疫情最為嚴重,僅12月以來就新增8000例登革熱病例。

支招:春節期間前往東南亞地區旅遊的民眾要做好預防登革熱的相關準備,旅行期間應當採取嚴格措施避免蚊蟲叮咬,前往草叢等蚊蟲密度較高的地區需穿長袖長褲或塗抹驅蚊劑。如果在旅行期間被蚊蟲叮咬並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歸國旅客有上述癥狀應主動向檢驗檢疫部門申報。

3、瘧疾

瘧疾俗稱「打擺子」,是一種嚴重危害健康的急性傳染病,如不能得到及時診斷和有效治療,可危及生命。最嚴重的國家和地區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其次為巴布新幾內亞和南太平洋群島國家,主要流行惡性瘧。美洲、中東、亞洲大部分國家和地區主要流行間日瘧。

支招:防止蚊蟲叮咬是預防瘧疾最有效的方法,如使用蚊帳、紗窗紗門,蚊香等。如果有原因不明發熱或感冒樣癥狀,請立即到當地醫院就診和治療。如當地醫院沒有瘧疾診治條件,可直接聯繫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尋求幫助。

(轉載:山西晚報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晉煤集團 的精彩文章:

TAG:晉煤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