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拆書-《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拆書-《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本文摘要:

本文向你介紹教育家李希貴的教學理念,我之前也寫過一個布衣教育家薛瑞萍的教育理念:。巧得是兩人都是語文老師,對於閱讀的重要性,兩位教育家都有著相同的認識,我不再重述。我這裡主要是結合自己的感悟,結合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從三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了專家的觀點:教育首先是對人的教育;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不矛盾。

另外,文末有心理學彩蛋,請注意查收。

格雷戈里攝影作品

李希貴,1959年10月生於山東高密,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歷任山東省高密四中校長,高密一中校長,高密市教委主任,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負責人。他是一位從基層走過來的語文老師,直到現在仍然活躍在他最摯愛的一線。出於對孩子的熱愛,對教育的思考,他在教育改革中勇往直前且卓有成效,對地方的教育事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現在正通過書籍的力量,將這種影響傳向全國。

本書分三條主線展示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從基層語文教學的教學線,到關乎孩子們一身福祉的教育線,最後又談到教育中的管理線。應該說本書更適合教師去讀,而我之所以讀了下去,是因為教師,尤其是優秀的教師,他們對孩子的理解,對孩子內心的把握往往要強於父母,往往更能擺脫父母情感的束縛而變得更加客觀。

結合自己的體會,我提煉了以下幾點內容,和你共享。

/ 01 /教育首先是對人的教育

我們成人間常常會說一句話「咱們小時候父母管的少,學習全靠自己,在看看現在的孩子…」,言外之意是在說:現在的孩子多幸福,父母天天去輔導你寫作,天天和你共同學習,而孩子卻…。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也許他還很羨慕你小時候呢,那麼無憂無慮,那麼自由自在。我突然想到一個有趣的比喻:站在老鼠的角度,貓其實一點都不可愛。

也許我們的那句小抱怨:小時候沒人管,我們不也好好的!也許成了我們那個年代最大的優勢,尤其是面對現在太多的「規矩」,太多的「約束」時。所以我們當年的生存環境並不差,只是書讀的太少,這個道理到現在還沒有搞明白。

作者也向我們闡述了同樣的道理:家裡是否有人懂教育並不是最重要的,家庭首先要為孩子奠定做人的基礎,要讓孩子能夠自由的生長。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

書中舉了這麼一個例子:沒上過學的爺爺請人寫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爺爺將這些書小心翼翼的鎖在柜子里,每次讀前必要凈手,然後恭恭敬敬的將書請出來,爺爺的舉動為作者熱愛閱讀的習慣埋下了深深的種子,這是一種神聖的、潛移默化的比言語要重要很多很多的力量。

而我們自認為現在孩子有著良好的教育環境,有著這麼多人的關心、照顧,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對孩子來說,恰恰是缺少了太多的寬容、自由,而這又是人性中最需要的關懷。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不得不常常問自己:對於孩子,對於孩子的教育、成長、一生,什麼更重要,什麼最重要?

/ 02 /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

人內在的潛力是無限的,而教育的目的在於去挖掘這個無限的寶藏,不論教師還是家長,都應該作為這個寶藏的挖礦人。如何能夠更好的做到這一點,我想這源於對孩子的理解;那麼進一步說如何能夠加深對孩子的理解?除了學習無他,尤其是涉及到心理學方面的學習,當然我所提到的心理學,還不是說非要捧著一本心理學著作去讀,因為我深感一本好的教育類書籍,就是一個個心理學理念實踐的集合。

所有我常常會冒出一個想法:優秀的教育家必然對心理學有著深入的研究,甚至於他們本身兼具教育家和心理學家的雙重身份。

比如,關於「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書中引用了兩位教育家的觀點:

葉聖陶:在中學裡,老師也應該逐步少講,逐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學,到中學畢業時,學生如果完全可以自己去學了,那才算真的畢業。

杜威:在人類所有的衝動中,以「希望成為重要人物」的慾望最為強烈。

這兩句話先後呼應,之所以相信放手後孩子能夠自我成長,就是因為成為重要的人、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是每個人的生物特性,與生俱來。

書中舉了這麼一個例子:1991年,高密四中擴招了2個高一班,但老師緊缺,第一學期竟然沒有語文老師,孩子們只能在閱覽室通過閱讀自修語文,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期末考試,這兩個無人上課的班級不僅基礎知識部分不比平行班差,在閱讀和作文方面比平行班還要略勝一籌。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也親歷了這樣的事情,你會作何感想:語文老師有啥用,不光教不了孩子,還把孩子給耽擱了。但我們反過來想,如果語文老師能夠做到更好的引導孩子,充分挖掘出他們的主動性,事情是否會變的更好?文中雖然沒做解釋,但我想會這樣的。

因為這讓我想到了一個經常被大家提到的,關於孩子吃糖的故事:為了有效的控制孩子吃糖,不是不斷的提醒他、監督他,反而是賦權給他,所有的糖都由孩子自己管理。只要事先和孩子約定好如何吃掉這些糖的規則即可。

吃糖的事情也發生在我家孩子身上,這樣的辦法是有效的,所謂的管理也便成了孩子的自我管理。可惜的是我只看到了吃糖這類事情,卻沒有將這個理念推廣到對人性的認可,也許我骨子裡還是無法做到完全的信任孩子,教育之路總是那麼的漫長。

/ 03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不矛盾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執意改革,銳意進取,不斷創新的精神。讓我體會到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校長之於學生的重要性,就如同家長之於孩子的重要性,因此一種正確的教育理念,一個對教育有著深入理解的教育工作者對於孩子、對於家庭,再進一步說對於整個社會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只有通過不斷的思考才能突破傳統的偏見,才能在紛繁複雜,迷人雙眼的社會中找到真理,也才能不被表象所迷惑。

一直以來家庭、學校、社會都在強調升學的重要性,卻常常會忘記一個基本的道理:盯住問題本身不會解決問題,只會讓自己變得更加糾結於問題的解決,使問題變得更加複雜。當李希貴老師轉變思路,著眼於發掘孩子們更大的潛力時,便將這個最基本的道理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成績之於孩子其實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也因此:

素質教育和考試成績並不是水火不容的,當一個孩子的素質真正得到全面發展和提升以後,考個好成績應當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書中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僅舉一例:一個有書法特長但入學成績僅260分的孩子,在被學校特招進來後總是逃課去練字,老師採用的方式是從他的閃光點出發,將他的字裝裱好後掛在學校重要的會議室,孩子受到觸動,並在老師的鼓勵下在校內創辦了書法協會,最終經過三年的努力考入了自己心儀的中央美術學院。

(備註:李希貴老師所在過的高密四中、一中,設置了大量的興趣小組,並且針對孩子們的特點修訂了各種傳統的考評方式,目的在於不斷的挖掘孩子們的閃光點,要知道這些改革都是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只要對北京11學校有所耳聞的家長們,您一定聽說過這種教學理念。我原以為這是簡單的對大學的模仿,其實又不僅僅是這些。)

在高考的巨大壓力下,作為一個改革者本身要冒著巨大的風險,他所面臨的的風險還不僅僅是自己的官位、周圍的輿論,更重要的是成百上千個家庭,孩子父母的期盼,沒有足夠強大的內心,沒有對自我的更深入的認知,想做到這點確實很難,不過書中並未流露出半點改革的壓力,更多的是對教育的反思,是對如何能夠更好的為孩子提供服務的思考,讓人敬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柔軟的石頭 的精彩文章:

TAG:柔軟的石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