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通過否定別人來獲取優越感,是一種病?

通過否定別人來獲取優越感,是一種病?

作者:達芙妮

文章轉自公眾號:工業時代的月亮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

有時我會通過判斷一個人對別人的態度來判斷他未來的成就。

生活中總會有這麼一種人,似乎很善於發現別人的缺點,你會發現他們很少能誇讚別人,從他們嘴裡出來的永遠都是對別人的否定之詞。那個人怎麼怎麼不好了,那個人又有什麼什麼缺點了,那個人他一定是怎麼怎麼著才會這樣了,巴拉巴拉之類。這種評論還經常非常見血,有時剛來的新人我們覺得優秀的不得了,但一經過否定之人的評論,會立馬覺得你跟優秀的人之間的距離立馬縮短了,不僅縮短,而且還隱隱覺得似乎他並不如你。

在我很幼稚的時候,一度曾經被這種人蒙蔽,覺得他們好牛逼啊,時刻能發現別人的缺點一定比他們論斷的人牛吧。

直到後來我發現,不能誇讚別人也是一種病,而且是一種病的不輕的病,得這種病的人看上去很強大,實際上內心卑微至極,他們正是通過不停地否定別人來避免面對自己的卑微弱小和相形之下的缺點,為了這種不面對,不惜扭曲事實,欺騙自己,反覆的告訴自己,那個優秀的人他其實有很多缺點呢,來給自己打氣,甚至獲得一種比優秀的人還優秀的虛假優越感。

有時候很多人不能成功,是因為他們把能量過多的用在了虛假的獲取優越感的方式上。

什麼叫虛假的獲取優越感的方式?就是通過一些歪曲的方式避免接觸真相,認識真相,面對真相,而採用逃避,歪曲,否認,幻想等方式來進行自我欺騙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這種欺騙是如此深入,以至於當事人很難覺察自己在自我欺騙自己,從而持續而固執的生活在一種虛假之中,久而久之,這種虛假的自我欺騙被經常使用,就成為一種慣用的行為模式,形成一種類似於性格一樣的根深蒂固的東西。甚至每當這種虛假的模式遭遇到挑戰的時候,會遭遇到當事人拚命的抵抗,這時虛假已經成了他的命,他的人生就是為這點可憐的自我安慰劑活著。

真是既可憐又可恨。

中國有個偉大的作家叫魯迅,魯迅有個代表作叫《阿Q正傳》

刻畫的就是這樣一種自欺欺人的精神,在很多人看來,具有阿Q精神的人猥瑣,可憐,卑微,幼稚,好笑,但是卻反省不到,也許自己恰恰也是那個阿Q。

對於一個人來說,最悲哀的事情大概不是被別人欺騙,也不是欺騙別人,而是自己對自己進行欺騙,並且拚死維護這種欺騙。

-

1)一個老通過否定別人去獲取優越感的人早年一定經歷過大量的與人比較的經驗,而且這種經驗還都是負面的經驗.

也就是說在這種人的生命早期,曾經被大量的拿來與別人攀比,攀比的結果是比不過人家,或者說當事人經常會遭遇到一些評價壓力,很典型的如「隔壁誰家的孩子就是比你好」巴拉巴拉之類。

正常情況下,錯誤的經驗會讓一個人變得自卑懦弱,因為得不到認可,自信遭遇挫敗,擅長否定別人的人卻從這種負面的經驗中習的了一種相反的行為模式,既然每次的比較都是不如別人,那乾脆在得知自己不如別人之前,我先率先找出他的缺點,把他比下去,或者先暴露他的短處,讓他的長處顯得不那麼耀眼,這樣我也就不至於太難堪。

習慣性的否定別人或不由自主的鄙視別人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策略,具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通過使用這種策略,不僅避免了自己會走向弱者和失敗者的境地,而且容易形成一種我很強大的感覺,正是為了追求這種強大,會讓一個人不停的沿用這種思維模式,在以後類似的生活事件中,重複使用這種模式,在比較中先出擊,我先把你的短處揪出來,免得接下來的比較中,你把我比下去,避免讓自己處於失敗的境地。

2)生活中遭遇過太多否定,以至於沒有能量去肯定別人

一個人對別人有太多的否定,是因為他內心對自己有太多的否定,正因為這些過多的自我否定讓他的內心陷入恐怖和焦慮之中,所以他急需的需要通過否定別人來獲取積極的自我信念和感覺。就像他餓的要命,沒法給你多餘的糧食,不僅不會給,還會去搶你口邊的糧食,以釋放內心的自我攻擊。

一個能肯定別人的人一定是因為他在以往的經歷中受到過別人的很多肯定,他對自己沒有懷疑,不需要花費額外的能量去維護虛假的自尊,所以他能給得出肯定。

所以面對一個總是習慣性否定別人的人時,使勁誇他,反倒會讓他有些不好意思,而減少對別人的否定行為。因為滿足了他的心理能量,他的動力就會消失很多。

而這種促使他不停否定別人的動力當事人未必意識得到。

3)習慣性否定別人的人把過多的關注點都用在了別人身上

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內心被過多灌輸進了太多與人比較的經驗,所以習慣性否定別人的人跟容易嫉妒的人內心深處的思維模式都是把比別人過的好,超過別人當成了自己追求的來源。

內心深處具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需要一種一定要比別人優越的感覺,所以他們時刻會處在與人比較的關係模式里,他們的眼睛總是盯著別人,打聽比人,然後內心不斷的拿自己與別人進行對比,這種關注別人的傾向讓他們沒有時間去審視自我,覺察自我的需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是一種真正的為了別人活著的人。

必須意識到如果你總是關注別人,並不是別人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別人。你需要別人來確立自我,這說明離開別人這個參照系,你對自己並不了解,你缺乏自我。

而那些能被你關照到和注意到的人,一定有其過人之處,以至於你這麼需要他們,想在他們身上找存在感。雖然你理性上意識不到這個目的。

但是你忘了這個邏輯,別人的缺點跟你沒有什麼關係,倒是你自己的缺點跟你關係很大,因為是你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最終決定了你的成就。決定了你最終想要達成的目標。

遺憾的是,習慣性否定別人的人完全無視這個邏輯,可能因為經歷過太多的否定,使他們已經沒有相對多的心理能量來反思自己,而時刻不停地處於一種自保的模式:那就是時刻防範不要被別人比下去。

又遺憾的是,如果一個人老是盯著別人的缺點,而不反思自己可以提升的地方,是很難進步的。這樣惡性循環,維持虛假滿足,自然就不可能去取得真正地成長和進步。

-

時刻想著否定別人,不由自主的否定別人是種一種又蠢又苦的病。

說這是種蠢病,是因為一個人到底是有多麼傻,才會整天把眼睛盯著別人,時刻關注別人的得失喜樂,並用這種得失喜樂來衡量自己,把別人看得這麼重要,重要到關係到自己的喜怒哀樂,該是私下多麼輕視自己啊,因為自己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幸福和心情,自己都沒有自己的生活。

說這是種苦病,是因為如此牽腸掛肚的急著找別人的缺點,急著否定別人,是多麼想證明自己沒有那麼差,因為不敢面對別人的長處,才會使勁盯著別人的短處。但是世界上的人這麼多,人人都有長處,不敢面對別人的長處,用別人的長處懲罰自己,不是自找苦吃嗎?

這麼簡單的邏輯,但是很多人卻迷失於其中,因為有一種本能叫趨利避害,面對別人的長處,自己的短處會讓人十分的痛苦,有時候這種痛苦對一些人來說簡直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於是他們只好採取自欺欺人策略,拚命的去找別人的短處,以好避免面對自我的審視。

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士,所以能奮勇向前,最終取得別人取得不了的成就;懦弱的人只能自我欺騙,卻狡猾的採用偽裝的策略,告訴自己,你有啥了不起,我比你強多了。

其實這種自我安慰的策略用多了,對於現實毫無益處,除了讓你離成長和自我實現越來越遠,恐怕還會染上一身戾氣和刻薄的氣質。張嘴閉嘴一口毒舌,到哪都不討人喜歡,甚至人人得而避之。

很多人總是來諮詢師面前控訴別人,別人讓你痛苦云云,但實際上很多時候別人跟你毫無關係,是你卻死纏爛打的纏上別人,導演出很多現實和內心的劇本,並且讓別人當你有病的替罪羊。

-

很明顯,一個人如果老是使用通過否定別人來獲取優越感的方式,他在現實中的自我成長就會止步不前,那麼他外在的成就也就無從談起。他人生的80%的精力都用在了關注別人和與別人比較上,只有20%的精力用在關注自己上,這20%的精力使用還受控於前80%精力的使用結果,受控於搜索別人的優缺點下獲得的一個充滿偏差的自我認識。

這聽上去很可笑,一個人怎麼可以這麼不關注自己,如此關注別人?

如此不把自己當回事,如此把別人當回事?如此的輕視自己,重視別人?跟表面上貶低別人,提高自己完全不一樣啊。

是的,世界就是反著的,當你拚命的去為自己建構一個虛假的世界的時候,自然再沒有多餘的心理能量用在建設真實的自我世界上。甚至為著一個虛假的自我滿足,有時候你走火入魔,不惜和人發生衝突,總是打聽別人的隱私,背後造謠生事,通過使用暴力、爭鬥來進入別人的生活,妄圖扼殺別人的優秀或非要證明別人的缺點來自保,像一個提著手榴彈衝到別人生活里威脅別人--如果別人不承認缺點,就要炸死別人的瘋子。

還有一些人在關注別人,證明別人劣勢上總是失敗,於是轉化為自己我攻擊,他們不是提著手榴彈去炸別人,而是提著手榴彈要炸自己,他們想的不是如何提升自己,而是整天陷入如何虐待自己的困境里,這包括很多抑鬱,焦慮,社恐,不自信等等。

這本質上都是因為他們關注別人太多關注自己太少了,或者說用一個別人的坐標系來審視自己的時間太長了。

是啊,你內心到底是有多卑微才會這樣,卑微到沒法活下去,需要別人如此為你讓出一點出路和空間,你沒有一點心理力量去愛自己,關注自己。真的勇士都在建構真實的世界,並因此越活越好,而你為了維持一個虛假的自我感覺不惜投入血本,歇斯底里。

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還真有很多人樂此不彼的玩這個遊戲,太多的時候我們洋洋得意於對別人缺點的察覺和對別人不自覺的鄙視,是的,這讓我們內心良好,讓我們似乎感覺自己很強大,很高明。

大概是因為大多數庸人的心智都在一個差不多的水平上,大家彼此鄙視來鄙視去,互相找茬,互相找存在感,也是一種消耗生命的方式,畢竟敢於面對自己,不自我欺騙的真的勇士真的不多,大多人都是自我欺騙半途而廢的烈士。於是生命演變成你騙騙我,我騙騙你,或者我們合夥騙,上演對優秀的人進行集體排擠的眾生圖。

所謂的劣幣能驅逐良幣,是因為劣幣數量多,更容易獲得群體認同,達成一致。

心魔即障礙,心魔不除,人很難幸福,而一個人被心魔控制的程度,反映了他心智水平、心理能量的高低。

心智即財富,心智即幸福,有時所謂的輸,其實就是心智的比拼,心理能量的比拼,不要怪我們沒有財富沒有幸福,而是我們心智的低劣程度,實在不配有財富和幸福。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此念 的精彩文章:

活著就是享受所有感覺

TAG:此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