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媽無媽都是娃 看德國政府如何關愛兒童

有媽無媽都是娃 看德國政府如何關愛兒童

GIF

小語

手心手背都是肉 有媽無媽都是娃

看德國青少年局對外國孩子的關懷

看到近期《華商報》「文化之旅」專欄恩麗的文章,講述一個在德國的中國家庭因為媽媽沒有時間不注意擁抱大孩子而被視為不愛孩子,青少年局要把孩子帶到其他家庭寄養的故事。幾個文學圈的朋友都在探討,有的感覺青少年局過分較真,只講大道理,不近人情不講親情。

我也常有同感,比如某次去一個德國音樂學校的鋼琴老師家裡玩,我知道她有一個女兒已經在外地工作,但看到她家有兩個讀小學的孩子。他們看到我去就跟她說要到鄰居家找別的小孩玩,就好奇地問她,他們不是跟你學鋼琴的吧?她說不是的,是她弟弟家的孩子,因為弟媳婦經常在超市偷東西,弟弟也有其他問題,青少年局不希望他們的孩子在這樣的媽媽身邊被教壞,要把孩子給別的家庭寄養,被她申請代養了,雖然青少年局會貼給她代養孩子的生活費,但也增加了她很多事情,特別是責任……我心想,理論上肯定沒錯,孩子與賊性媽媽在一起生活估計也會變壞,但就此讓孩子們與父母分開了,好像也蠻殘酷的。這兩個孩子還都在10歲上下,而且寄養在自己的親戚家,至少能夠享受家庭溫暖。

難民營里的幼兒園,跟普通幼兒園設施相仿,就是父母都在營里而且不幹活,也可把孩子送那裡讓專業幼教老師照顧

但另外一個認識的孩子,卻讓我心生憐愛。那是幾年前在我先生老家與他表妹瑪格特去小村藥店買葯出來見到的一個女孩,她看起來不過是6、7歲的樣子,一個人拿著大包在街上走。在村小學做課後照管學生(OGGS)工作的瑪格特跟她打了招呼,關心地問了她。然後告訴我,女孩因為父母酗酒打架等問題被青少年局送到這小村的Kinderheim(少年之家)住,在她工作的小學就讀。我看著馬路對面瘦小孤單的女孩,頓時心裡泛起酸楚,這個年紀本該在父母身邊撒嬌玩耍得到疼愛的時候,可她偏偏碰到不負責任的父母,不得不住到陌生的地方與孤兒們或者問題家庭的孩子們一起生活。青少年之家我在聖誕之夜進去過幾次,看到環境不錯,有專人管理照顧孩子們,除了免費吃住行甚至還有每月的服裝費,物質上可能比在父母身邊的孩子得到支持更多,但是再多的物質補償也代替不了孩子應有的親情溫暖啊。

我便邀請女孩說我女兒跟你差不多大,可以到我們家玩一會。瑪格特說,那得讓她先回少年之家請假。我陪女孩一起到少年之家,跟管理負責人請假,說兩個小時後把她送回來。可能因為與負責人見過幾次面,有一次還說想約個時間採訪他給過他名片吧,他沒有要求我辦其他書面手續,就讓女孩跟我走了。

女孩到我家跟我女兒一起玩玩具,在院子里盪鞦韆玩得很開心,兩個小時很快過去,要不是我提醒她得返回了,估計她還不想走。

青少年局對這兩個德國人家庭的,雖然有媽媽但媽媽不負責的孩子那麼關心愛護,那麼對外國來的,尤其是孩子和父母還沒有德國正式居留權的孩子呢?我在難民營工作時,親眼見證了青少年局一樣的奔波,一樣的熱忱,一樣關懷,甚至我常常被他們的過於認真感動到了。

某次營里一位奈及利亞來的單親媽媽因為幼女生病,她和幼女被送醫院,把另外兩個男孩留在了難民營。因為那媽媽要在醫院陪伴孩子幾天,我們按照政府要求立馬通報警察局然後由警察局通知當地青少年局。青少年局答覆傍晚即派人來接那兩個男孩去照顧家庭住幾天。部門領導分配了我把孩子帶去食堂先吃晚餐,我拿著孩子們的名字找到那個房間,他們根本不在,到走廊問了幾個玩球的孩子,站出來兩個挺機靈樣的男孩,分別是7歲和5歲。他們英文說的不錯,這樣讓我們容易溝通,男孩告訴我他還會說義大利語,因為在義大利已經多年。我跟大的說,我帶你們去食堂吃晚餐,今天有雞腿!我知道雞腿是難民營最受歡迎的菜式,總是供不應求。孩子們應該更加喜歡。

可是我給他們取了食物,陪在旁邊,看他們並不是很喜歡的樣子,慢吞吞地心不在焉地吃著(後來才知道,他媽媽違規在房間里用電飯鍋煮了一鍋有菜有飯的家鄉風味食物,估計他們已經吃了一點)。我說趕快吃吧,你們媽媽陪妹妹回不來,一會兒有人來接你們去德國人家裡,有人照顧你們。大一點的男孩忽閃著大眼睛,突然對我說,我不想去外面,我有阿姨在這裡。阿姨?我好奇怎麼突然冒出個阿姨。(我不得不承認那孩子聰明機靈,我孩子7歲時估計不會有這麼多點子。)

我說那你們得先吃好,再決定要不要離開這裡。我帶著倆男孩回辦公室向部門領導和等在那裡準備接孩子的青少年局的女士報告,孩子說有阿姨在營里,他們不想出去。那位女士請男孩帶我們去阿姨處,所謂的阿姨原來是住在他們隔壁的另外一位奈及利亞女子,挺著大肚子半躺在床上,我問她是否是孩子的阿姨,她說是朋友不是真阿姨。原來非洲人跟我們中國人差不多,看到媽媽的朋友一律叫阿姨。雖然不是血緣關係的阿姨,也不妨礙她願意並且可以照看孩子,青少年局的女士也很通融的,說要單獨與那位阿姨談一談,最後要求她在一份紙上簽字,再到我們辦公室與部門領導確認孩子們不肯跟她去,有那位阿姨照顧,也讓我們多關心他們一下。那位女士說來回開車50多公里,空車來又空車回了,有點失落地跟我們道別,不過,她拿著簽了字的紙回去,也算完成了任務落實好了工作。

我為他們的較真精神有點動容,他們不因孩子們和父母的居留是否合法來分別對待,而是與德國家庭的孩子一視同仁,手心手背都是肉,到了德國土地上的孩子都是寶!其實在大難民營有門衛,有照顧的人,雖然不是專門照顧一個孩子的,也有食堂,小賣部,幼兒園醫務室體育活動室等等,孩子們不會挨餓受凍,也比較安全,更不會寂寞,他們已經呆了數周甚至數月在那裡,已經熟悉環境且有玩伴,還不捨得離開難民營呢。我自己尋思青少年局當天就趁著夜色趕來趕去為他們安排看護家庭有點太較真了。不過,我的想法可能合理,但可能不合法或者不符合規定。青少年局有他們的規章,就像恩麗文章中說的例子我們也不太能理解那樣。

但是,這個非洲小孩不願離開難民營去寄養家庭,反而我幫助翻譯的一個同胞卻偏要去少年之家。記得兩年多前的一天,政府駐難民營辦公室的科爾女士打電話叫我去一下,說幫忙為一位中國少年翻譯。我進到科爾女士辦公室,看到一個中等個的年輕華人男子和兩個中年女同胞,按他登記的年紀還差10天就到18歲生日了。科爾女士說,因為他現在算未成年,理論上要報青少年局讓他們安排,但是因為還差10天就是成年,也可以跟他那兩位同胞女士一起留這裡。我把這話翻譯給他聽,他堅持要去少年之家。科爾女士跟我說,她覺得這種情況他留這裡更好,有同胞互相照應,也熱鬧,還有母語幫忙。少年之家一般都在小鄉村,也很少有中國人,得重新熟悉環境……她的話已經很明確了。但是那男同胞就是一根筋說願意讓青少年局安排。於是等科爾女士聯繫上了青少年局,對方在電話里問了男子一些問題,大男孩一一回答說自打出生沒見過父母,是奶奶帶大,由親戚資助來德國,旁邊兩個女同胞只是火車上認識一起來的等等,反正就是表明自己是無陪伴青少年。

青少年局按他意願來接了他,把他送到另外一個小城的青少年之家。可是才過去3天,科爾女士打電話讓我把另外兩個華人女士請去談話,說那男孩堅持要提前回難民營,因為那天坐旁邊的一位是他親媽,另一位是阿姨。他還把手機里有那女士的照片給少年之家的工作人員看了。科爾女士覺得那男孩說的真的,是中國女士騙了她,非常生氣。我說我分析是男孩說了謊話。因為那女士剛進營時就跟我說起她沒有孩子,看著那男孩一個人來孤單可憐,想幫幫他。而且如果他們真是一家,千辛萬苦花了大錢出來總希望在一起,互相照應不說,一家人在那家難民營就有分到獨立房間等種種好處,何苦要隱瞞呢!還有那少年之家的工作人員也沒見過這邊的女士,西方人看中國人感覺長得都差不多,他確認裡邊的女士就是這位女士嗎?

因媽媽帶孩子去醫院,難民營工作人員,學教育學的大學生馬丁陪她另外幾個孩子們玩了一下午

看得出科爾女士很生氣,否則也不會跟我聊這些。這其實不關我的事,只是她先提了她的觀點,我也說出我的觀點。我感覺德國人確實太容易相信別人了,前兩天男孩說自己沒見過父母,是孤兒就信他,讓青少年局瞎忙乎了幾天,安排好了新住處,現在他不想呆那那裡又說要回親媽這兒,就又立馬信他。

果然,後來發生的事證實了我的分析。青少年局把男孩送回來後,科爾女士又讓我請他們三個人一起去她辦公室,對他們說,你們有人說謊,這樣對你們不利,都可能提前把你們送回中國,一定要說實話。你們確實是母子關係?女子低著頭不做聲,男孩說是我在火車上認的親媽,我們家鄉說親媽不是指親生的媽,而是認的乾媽!手機也是她送我的,所以有她的照片在裡邊。我心裡不無感嘆,中國實在太大呀,我家鄉可沒有把乾媽叫親媽的習慣,我一個中國人都不懂其他省市的地方習俗稱呼,叫萬里之外的德國人怎麼會懂他!

幾周後,有點被捉弄了一回的科爾女士終以善良戰勝氣惱,沒有給他們顏色看,倒是按他們願望把他們分配到同一個地方的小營里。

數次實實在在的經歷,讓我感到德國青少年局的認真和辛勞,就算有時被假的未成年人了耍弄,他們還是不厭其煩,忠於職守,為保護關懷所有來德國的無陪伴青少年或問題家庭的孩子們忙碌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夏天的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滿街大眾車,都是跟隨這個德國人進來的

TAG:夏天的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