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畫里的幸福流光

年畫里的幸福流光

在我的卧室里,懸掛了一幅題名《大聚財》的生肖圖。圖畫中兩隻老鼠守著一桶金燦燦的元寶。大老鼠滿面飛紅,慢看細數;小老鼠喜笑顏開,雙手忙碌。鼠通「數」,「鼠錢」通「數錢」。這是我的朋友——知名軍旅書畫家呂軍鋒先生為我私人訂製的一幅畫,因為我和兒子都是屬鼠的。我每天一睜開眼就能看到它,看到它就感受到吉祥和靈動。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兒時張貼在老家炕頭牆壁上的年畫。一幅幅吉祥喜慶的年畫在腦海中不斷閃現,穿起了一串串逝去的流光。

兒時,進了臘月,母親就從農村的大集上買來年畫:有《錦鯉送子圖》,白白胖胖身穿紅布兜的金童騎在紅色的大鯉魚上,大鯉魚金須銀睛,閃亮通透,一副跳躍欲出的架勢;有《嫦娥奔月》,懷抱玉兔的嫦娥,衣袂飄飄,祥雲環繞,飄在桂樹下的廣寒宮邊俯瞰著大地人間;有《觀音送子》,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玉麵粉腮,手持凈瓶,腳踩蓮花,身掛如意,慈眉善目地注視著你,彷彿看一眼就能把凡人點化。這些年畫,都透著吉祥如意,幸福平安。就連被硬日子硌得脾氣焦躁的母親,看到這些年畫也變得柔軟和順起來。

年畫買來並不是立即就貼到牆上,而是需要把家的里里外外收拾整齊,擦洗乾淨之後才可以張貼的。

從買來年畫到張貼到牆上,是我們全家比較緊張和忙碌的一段時間。母親先是把土炕上的被褥床單清洗乾淨,洗完晾在天井裡的鐵絲繩上,被單剛從水裡撈出來時冒著熱氣,不一會水滴就變成了冰柱,一根根的掛在被單上,在陽光下晶瑩剔透,閃閃發亮。被單則變成了兩張對著的布板子,直挺挺硬邦邦地懸掛在鐵條上。我努力地掰開這兩張布板,在中間鑽來鑽去戲耍玩鬧。並用小手掰斷垂懸在被單下的冰柱,拿在手裡看著它慢慢融化,小手凍得通紅也不覺得冷。

把衣物和被單洗完之後,母親就開始清掃屋子,一般是在臘月二十三辭完灶之後。她支使著我們兄妹把家裡的瓶瓶罐罐全部搬騰出來,用濕布擦拭乾凈,糧囤也擦得錚亮,之後便拿出與年畫一起買來的大「福」字倒貼在糧囤上。母親用毛巾包頭,在竹竿上綁上笤帚,仰起頭清掃屋頂和牆邊角上的蛛網和塵灰,灰塵隨著母親笤帚地揮舞紛紛飄落,在冬日陽光的照射下形成一道道飛揚飄動的斜線,在洞開的大門口斜掛著。被煙火熏黑了的牆壁在母親的清掃下開始變白變亮。我們也把搬騰出去的東西全部擦乾淨擺回原來的地方。看著被清掃一新的屋子,全家人都有一股迎接新年進家的儀式感。

這時,年畫就可以張貼上牆了。

記憶中我們家還曾經貼過另一種情調的年畫。有《拾玉鐲》,畫中粉面嬌羞的美人孫玉嬌,(當然她的名字是我後來從小畫書和其他故事書中得知的)撿起地上的翡翠玉鐲,遠處有一個風流倜儻的公子在遠遠觀望;有《弄玉吹簫》,主人公弄玉(秦穆公之女)端坐在金碧輝煌的宮殿前吹一支短簫,身後站著一位翩翩少年,身旁幾隻飛舞的金鳳凰環繞。還有《蘇小妹三考秦少游》,松前月下站著頭戴沙翅官帽的公子秦觀,面前有一池塘,池塘中濺起一層層漣漪。蘇小妹半推房門,向外觀望。其實這些年畫年少的我自然是理解不了其中的寓意的,家裡也沒有人能夠告訴我畫中的人物故事,我只能帶著朦朦朧朧的童心去猜測和想像。這些才子佳人對年幼的我並不意味著愛情和浪漫,我所能想像到的是畫中人物能給我帶來一頓香甜可口的年夜飯和在新年裡穿一件顏色光鮮的新衣服。

他們還真的為我帶來了好運氣。父親從縣城下班回來時,車把上開始不斷有好東西懸掛著了。先是幾盒點心,幾包糖果和花生,再是一些鞭炮和蔬菜,直到看到父親車把上懸掛著用油紙包著的血淋淋的一大塊豬肉時,年也就快來到了。母親把瘦點的豬肉切成碎丁放到盆子里用醬油和調料煨起來,留作過年時包餃子用。剩下的豬皮和過於肥膩的肉就由父親放到火爐上用鐵鍋慢慢熬煮,肥肉在鐵鍋里慢慢融化成白色的油脂,刺啦刺啦地冒著香噴噴的熱氣直往躺在被窩裡的我們兄妹的鼻子里鑽,俺們兄妹趴在被窩裡眼巴巴地瞅著油鍋里咕嘟咕嘟翻滾著的肉皮和肉渣,探著頭張著嘴開心地笑鬧等待著,如同嘰嘰喳喳趴在窩邊等待食物的一排雛燕。我偷偷地咽了好幾口唾沫,直到看到父親把肉渣用漏勺撈出來,放到一個盤子里,我再也忍受不住了,吭吭唧唧地問:「爸爸,啥時能吃啊?」父親笑著看看我們伸得長長的小腦袋,用筷子夾起幾個肉渣子分別放到我們的手心裡。睡在最溫熱的炕頭上的我總是比哥哥姐姐多得兩塊肉渣。在嘴裡慢慢嚼,細細品,嚼得很久了也捨不得咽下去。那味道可真香啊!幾塊肉渣下去,我們這才翻身躺下,睜眼閉眼間再次看到年畫里的才子佳人,覺得他們越來越靈動和秀氣。在美人們含情脈脈地注視下,我們睡得香甜,早上一覺醒來,明晃晃的陽光照在弄玉和蘇小妹她們的粉面上,越來越像桃花一樣的美麗和嬌艷了。

隨著時光的流逝,年畫不斷地豐富變化,從木版翻刻到激光彩印,製作越來越精良,設計越來越漂亮,主題也越來越豐富,年畫所賦予的精神內涵也不斷發生著變化。例如影視明星系列,劉曉慶、張瑜、陳冲、王馥荔等明星大腕都曾經作為年畫人物走入千家萬戶中,讓無數愛美追星的青少年傾倒迷戀。此時的我也慢慢長大,家裡日子已經不再缺油少鹽。此時我更關心的是明星們的服飾和髮型。希望有朝一日也能穿上她們那樣的衣服,過上《甜蜜的事業》里的那種甜蜜的日子。年畫里的明星們為年少的我帶來了對時尚和潮流的追求和嚮往。

80年代初期,以「鐵榔頭」郎平為主的女排姑娘們也上過年畫,她們那種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鼓舞著一代青年發奮圖強,奉獻拼搏。我當時正處於艱苦求學的中學階段,女排精神內化為一種力量鼓舞著我努力學習,拼搏進取,使得艱苦的求學道路有了榜樣的力量,提供著強大的精神支撐和依託。後來單張的年畫變成了成套的掛曆,把年畫的分量增寬加厚。有山水風景系列,祖國的大好河山、山川景色讓見識不到外面世界的農村人在年畫中暢遊祖國的山山水水、邊疆大漠。激勵著我們這些農村孩子努力走出去看看外面精彩世界的慾望。再後來衛星火箭,鐵甲戰車和英姿颯爽的鋼鐵戰士也成為年畫的內容,激勵著農村青年參軍入伍、保家衛國,守衛邊疆的雄心壯志。那些年的系列年畫起到了愛國敬業、凝心聚力和奮發有為、獻身祖國的宣傳教育作用。

如今隨著電視電腦和網路文化的多元發展,年畫已經不再是春節的主打文化符號了。即便是農村人對年畫的觀念也越來越淡薄了。年畫在逐漸富裕起來的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漸漸失去地位。那些曾經風光無限的年畫漸漸成為了歷史的印記。

而我,更是把年畫作為過去流光的美好載體儲存在記憶的方格里,成為對過往青蔥歲月深切懷念的美麗意象而長留心中。

作者:楊玉美,筆名青楊梅。山東陽信人,現供職於濱州市技師學院。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濱州市作家協會會員。先後在《濱州日報》《魯北晚報》等報刊發表作品百餘篇。作品以散文隨筆為主,文筆細膩,情感真摯,多以描寫讀書學習和生活中的小事為主。

責任編輯:安穎光、趙素蘭;版式設計:東方。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

濱州市最具社會責任感微信公眾號

——濱州文學——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濱州文學 的精彩文章:

奶奶助人為樂的一生

TAG:濱州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