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孩子堅持這些原則准沒錯

教育孩子堅持這些原則准沒錯

前來諮詢我們盛文堂老師的家長都反映:「現在教育孩子咋那麼難呢,我們小時候父母都沒有怎麼管不也是長的好好的嗎?怎麼到了他們這一代怎麼就那麼艱難呢?」相信家長內心多少也會明白,之前家長一代物質不那麼豐富,沒有電子產品,那時很少有人在享受生活,都是為了生活在奔波,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生活的不易,內心也會油然而生「以後我要讓父母過上好生活,掙好多好多的錢!」為了更好地生活,有了動力,自然就會付出努力!內心有嚮往!

但是現在的孩子不一樣,他們生活無憂,甚至被照顧的也很好,什麼也不缺,他們不知道努力要幹什麼,要得到什麼,所以更容易迷茫,更容易安於現狀,加上小時候家長不捨得讓孩子做一些勞力的事情,孩子在家就會感覺自己是一個需要被照顧的人,而且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的人,所以虛擬的網路趁虛而入,讓他們找到了證明自己厲害、有價值的途徑,可以說是一種自我麻痹!

在這種大環境下,父母堅持以下這些原則總是沒錯的。

1、捨得用孩子,不要寵溺的原則。

對於孩子,有了一定的動手能力,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更不要怕孩子累到,同時也不要怕耽誤孩子學習的時間,一定要敢於放手讓孩子嘗試!孩子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做一些能夠掌控的事情,來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成就感,從而減少一些迷茫,空虛,同時也可以減少用虛擬的網路來麻痹自己的可能性。

2、不要進行破壞式批評的原則

批評孩子不要進行破壞式的批評,有些家長常常不注意這些,批評孩子時言語過激,甚至打罵孩子。比如罵孩子「笨得像頭豬」「你看看人家誰誰誰」結果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這些的父母不在少數,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沒有建設性的意見,一味地指責;對錯誤反覆的、連續性批評;態度粗魯,言語苛刻、諷刺嘲笑等這樣破壞性的批評,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有害的。孩子的心靈是單純而稚嫩的,破壞式的批評針對的是人,就會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情感衝突和矛盾。

3、身教和言教統一的原則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喜歡用講道理的方式來教育,其實更應該以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出榜樣。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僅聽父母的說理教育,而更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如果父母講的頭頭是道,而自己做起來卻是另一回事,孩子自然不會信服,這樣就難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4、賞識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聰明的原則

經常聽到一些家長說:「我孩子其實很聰明,就是不在學習上用心」,其實聽到這樣的話,我是不贊成的,至少知道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認識不足,因為一般這樣說的家長應該也不好在孩子面前也不少嘮叨「都說你聰明,就是不好好學」,其實這樣更容易助長孩子繼續聰明而不付出努力。因為付出努力了,萬一考的不好學的不好,怎麼證明自己聰明呢?而且經常被誇聰明的小孩都比較浮躁,自認為聰明而不願意再付出。

教育孩子雖然困難,但是還是有一些原則可以遵循的,正如俞敏洪所獲說,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培養孩子就如同種樹,只有先在根上先滋養他,然後以品德之養分來灌溉,再施加一些額外營養的肥料,孩子才能長的長的枝繁葉茂,離陽光更近一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盛文堂 的精彩文章:

TAG:盛文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