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昭陽書院:百業興盛「金東門」

昭陽書院:百業興盛「金東門」

百業興盛「金東門」

歷史上的興化古城有六座城門,大東門名為「啟元門」,門上有樓,叫作「觀海樓」。啟元門內為「城內東大街」,啟元門外為「通泰街」,俗稱「東城外大街」。城內東大街及通泰街兩側商鋪林立,藥店、茶食店、酒樓茶館、醬園、南貨行、綢布莊、錢莊、當典行、珠寶行等應有盡有,由此形成一其中不乏「上池齋」、「九如齋」、「養和園」等百年老店;這裡還深藏著「李春芳元老府」、「成家大司馬府」、「魏氏鶴山堂」、「趙海仙洋樓」等名門大宅,由此形成一片屋瓦鱗鱗的明清古民居群落。

百業興盛的城內東大街及通泰街素以財富著稱,清末民初時街上僅錢莊就有二十三家,在城內東大街還建有一座祈願「財運亨通」的財神祠(錢業公所),因此獲得了「金東門」的美譽。

東城外通泰街上的古巷多以行業特徵命名,如以篾匠鋪聚集而命名的「竹巷」、以居住珠花匠人而得名的「珠蕊巷」、以製作棺材卻求口彩而稱的「發財巷」。輻輳巷是通泰街南側一條歷史悠久的古巷,「輻輳」二字取自文言,用以形容人流之稠密。輻輳巷過去又名「染坊巷」,巷內有過一家規模頗大的染坊。染布業是興化東城外的特色傳統行業之一,其染布所用染料——靛藍,全部產自於東郊垛田。因此,興化的染坊多坐落在東門及東郊垛田何家垛等地,染坊業主也多垛田人。雖然染坊行當在興化已經不復存在,但民間依然可以尋找到當年染坊踹布所用的「元寶石」。原為明代四川道御史舒楚後人所居的「家舒巷」則以趙、魏兩姓名醫而名揚江淮,當時踵門求醫者不絕於途。以趙海仙、魏蔭塘為代表的「興化醫派」與江南「孟河醫派」齊名,在他們的積極帶動下,東門一帶形成濃郁的中醫文化氛圍,有精於各科的祖傳名醫和「上池齋」、「鶴山堂」等著名葯號。

一條「東城外后街」通過竹巷、輻輳巷、家舒巷與通泰街相連,它位於通泰街以南,街面較為靜謐,以住宅及醫家方脈等為主。后街之南臨米市河,米市河兩岸較通泰街更顯繁華,沿河商鋪前有「瓦卷」長廊可避風雨,磚石駁岸整齊美觀,又有木質河欄供來往行客坐歇。米市河北岸糧行眾多,興化城百餘家糧行主要都集中於此,家家門前泊船如堵,清末民初時以「陳義盛」糧行名聲最著。早在明初,米市河一帶已然形成集市,可謂商賈雲集、店宅櫛比,在其主河道及其支流上架設有古板橋、寶塔橋、中橋、吉家橋、和合橋、磨子橋、豐樂橋、楊家橋等諸多橋樑,河南岸又有鮑家巷、喇叭巷、中橋巷、茶庵巷、陳家巷等幽深古巷,構成勝似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風貌。

通泰街東端直達著名的「東門大碼頭」,順大碼頭條石台階而下,是南北向流淌的魚市口河。魚市口河南通米市河,北連後河頭,東接流向「東門泊」的「龍舌津」(河流中分,有一島,名為龍舌島。即今龍津河)。在魚市口河上,有上真廟橋、菜橋等橋樑貫通東西兩岸。自明清時期至二十世紀末,大碼頭一帶是整個興化城客流量最大之處,有各大鄉鎮及周邊縣城的客船、商船、漁船等往來不斷,水上交通異常繁忙。大碼頭南側「魚市口」和龍舌津北岸「小尖」河邊為魚行聚集之地,有「解恆興」等魚行出售魚、蟹等鮮活水產;「小尖」對河的「大尖」河邊叫作「菜市口」,聚集著十多家菜行(八鮮行),主要出售產自東郊垛田的新鮮蔬菜,形成了擁有百年歷史的蔬菜批發業。從事蔬菜批發業的本地商人還成立了行業公會,建會館——「萬福會堂」於大尖。

大尖楊氏是江淮赫赫有名的豪富之門,規模龐大的「楊家大樓」便是繁盛家業的歷史見證。鼎鼎大名的「萬順號」南貨行傳承數百年之久,至清末楊啟葆(字蕣華)時達到空前鼎盛。祖籍句容的楊氏一族頗善經商,產業巨大,僅東城外便有楊世盛(字子儀,楊啟葆長子)所立「恆隆當典」(在魚市口)、楊世霖(字雨林,楊啟荃之子)投資兩萬大洋所建「源隆油坊」及其家族設於方興橋南費家垛的米廠、鐵工廠(修理碾米器械的廠房)等。楊世盛是一位典型的儒商兼紅頂商人,他不僅建造了藏書達數萬冊的私人藏書樓「經畲堂」,還因興辦工商有功被光緒帝敕封為「子爵」,在大尖「萬順號」南貨行西側建造了門樓高敞的「子爵府」。

通泰街以北的「後河頭」上有麒麟橋、興隆橋、萬壽宮橋等橋樑。其中,萬壽宮橋得名於江西客商合資興建的同鄉會館——萬壽宮,萬壽宮供奉著江西人最為信奉的「許真君」。在興的著名江西籍商人有黃悅亭,他曾在城內東大街「同昌號」南貨店學徒,因辦事認真、經營有方被提升為經理,又曾將慘遭回祿的店鋪借貸重建。後來,黃悅亭還擔任過民主政府救濟會副會長、工商聯副主任,並積極支持抗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愛國人士。由楊世霖獨資經營的源隆油坊就坐落在後河頭北側的向家垛西首,因此誕生了「源隆油坊巷」和「源隆腰巷」的地名。

位於大東門西北方向的小東門「朝陽門」開通於民國十三年(1924),小東門外有「老鴉塘」,是老鴉船和銅匠船的聚集區,自漁民和銅匠上岸定居後形成一片手工業街區。小東門外東北方向原有一座小島,地名「施家墩」,此地民國時曾建有一家馳譽海外的蛋廠。蛋廠主人名叫朋以文,安徽人,他從上任施姓廠長手裡接過凋零的產業,根據兩個兒子的名字——漢興、漢祥,將蛋廠改名「漢興祥」。漢興祥蛋廠在朋以文的經營下風生水起,鼎盛時有僱工千人,產品暢銷於西歐各國。

志道|樂學|博文|約禮

昭陽書院

陽書院:尋訪李鱔「浮漚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昭陽書院 的精彩文章:

昭陽書院:百年猴畫 三代傳承

TAG:昭陽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