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惠山浜祠堂群11座祠堂完成修復或重建,唐英年祖先祠堂唐襄文公祠「修舊如故」

惠山浜祠堂群11座祠堂完成修復或重建,唐英年祖先祠堂唐襄文公祠「修舊如故」

連日陰雨過後,昨天露出陽光,惠山古鎮遊人穿梭,剛修繕的寶善橋不時有人上下。從寶善橋向東北方向望去,又一批祠堂建築出現在眼前。惠山古鎮進入申遺倒計時,古鎮上祠堂群的修復也快馬加鞭。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的惠山浜地塊涉及11座祠堂,主體建築現已基本完成修復,預計春節期間開放。

11座祠堂中7座是老祠堂

惠山古鎮「人傑地靈」牌坊後是上河塘、下河塘祠堂群,沿河兩岸茶室林立,人們喜歡坐在這裡喝茶聊天,消磨時光。無錫人為老祖宗留下的這筆財富自豪不已,外地遊客也覺得這一座座錯落有致的祠堂確實了不起。眼看著祠堂群的範圍越來越大,一座座老祠堂得以修復,無錫人說不出的高興。惠山古鎮二期工程是錫惠景區與惠山古鎮一體化運營後開展的最大祠堂群修復項目,之前一直處於規劃、論證階段,去年開始有了重大突破。從惠山古鎮建設與申遺工程指揮部申遺推進辦獲悉,二期工程分兩塊兩步實施,去年7月底,惠山浜地塊先期動工,祠堂群建築面積為8332平方米;上河塘祠堂群建築面積約6500平方米,預計今年上半年實施。眼下,惠山浜沿河祠堂群修復工程已接近尾聲。

據了解,惠山浜祠堂群是指寶善橋東北方,西自寶善橋北堍以東,東至古華山路寺塘涇橋,北至通惠西路,南至寺塘涇橋圍合的區域,共有祝太守祠、龔氏宗祠、唐襄文公祠、徽國文公祠、蔡孝友祠、李閣學祠、陳文正公祠、王文正公祠、龔祠、萬祠、唐桐卿祠這11座祠堂。其中,7座是老祠堂,王文正公祠、龔祠、萬祠、唐桐卿祠4座祠堂經專家建議,作為異地重建祠堂。7座老祠堂中,被列入無錫市文物遺址控制單位的有陳文正公祠、李閣學祠、唐襄文公祠和徽州會館(又稱徽國文公祠)這4座。為配合修復工程順利展開,申遺推進辦業務主管金石聲跟同事們參與了前期修復方案的編製論證,同時收集整理了祠堂文史資料。他介紹,從歷史建築角度看,這4座祠堂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唐氏祠堂為古鎮增添亮點

無錫唐氏家族是龐大的工商業世家。去年,江蘇發展大會期間,香港江蘇社團總會會長唐英年回到家鄉無錫,對祖先的祠堂很是關心。唐英年不止一次對媒體和公眾強調,明代抗倭民族英雄唐荊川是他的祖先。「惠山浜祠堂群修復的這11座祠堂中,就有唐英年祖先的祠堂。」金石聲提到的是唐襄文公祠。祠堂主祀明代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唐順之。以順之弟唐立之配祀。光緒三年(1877)由其裔孫懋勛捐資請建。唐順之(1507—1560),字應德,一字義修,明江蘇武進人。唐順之學識甚博,後又任兵部郎中,視師浙江,親率舟師水兵,大破倭寇賊於海上。唐順之工古文(秦漢散文),是明中葉文壇上巍巍一大家。人稱「荊川先生」。著有《荊川先生文集》。

唐襄文公祠跟其它在原址上修復的祠堂情況類似,祠堂木構架主體較為完整,但由於年久失修,建築內部結構被改建,部分應用了現代建築材料,有損祠堂原真性與完整性,亟待搶救保護,恢復舊貌。古鎮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祠堂修復技術上有難度,申遺工程指揮部建設部門對此非常慎重,請來中國建築研究設計院陳同濱研究員進行指導,由蘇州的文物建築研究設計部門編製修繕文本方案,經多次專家論證,並通過文物、規劃部門批准,適時實施,做到修舊如舊。據悉,唐襄文公祠已基本完成修復,接下來將與唐氏文化研究會聯繫,重點介紹唐氏無錫實業家的事迹,突出唐英年家族對民族工商的貢獻,為惠山古鎮增添新的文化亮點。

2020年將接受國際專家檢驗

惠山浜祠堂群沿寺塘涇而築,在建築和河塘之間自然形成了蜿蜒的街道,在祠堂與祠堂之間也有巷道存在。金石聲介紹,這一區域沿用老地名——惠山浜,作為區域名。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區域還保留了一株老樹,就在徽州會館門前。這株老樹曾出現在民國年代的老照片中,是目前僅存的一株老樹。此外,設計部門為了強化寶善橋至寺塘涇橋的空間視覺,在寺塘涇上新建了一廓橋,名為「如意橋」。惠山浜祠堂群修復過程中,還在原址恢復建築了一座牌坊,位於祝太守祠前。據調查,此坊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被拆除,坊額書「樂善好施」。「惠山浜現在越來越好看了。」金石聲透露,3月份,惠山浜祠堂群的建築部分將全部完成。目前,大部分祠堂的門面都已有模有樣,景區在業態選擇上也嚴格把控,注重文化內涵的注入,以文博類為主,現已有煙標、鐘錶等多個民間博物館計劃入駐。祠堂中間將開設茶館等休閑設施,預計春節期間對外開放。2020年,惠山古鎮將作為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的重點樣本接受國際遺產專家的檢驗。金石聲推算,按照目前的工程進度,今年,古鎮核心區即將完成修復,2019年完成古鎮配套旅遊設施的建設,到2020年迎檢完全來得及。

(晚報記者 張月/文、攝)

惠山浜主要祠堂簡介

唐桐卿祠

祀清鄉賢唐錫晉(1847—1912),以字桐卿顯。光緒十一年(1885)恩貢生,十四年授安東縣教諭,改銓長洲,以出資助賑保道員。唐錫晉是晚清最傑出、最卓著的救賑官吏,歷時長達37年,地域遍及山西、河南、江蘇、山東、陝西、湖南、吉林、甘肅等八省,府、州、縣計51處,行程東西南北中,數萬餘里,賑款百萬餘數。

徽國文公祠

祀宋儒徽國公紫陽朱元晦朱熹。祠又稱「徽州會館」。康熙三十一年(1692)裔孫朱祖功奉建。布置方面擬與無錫商會安徽商會聯繫,作為「徽州會館」介紹安徽商會在民國以來在無錫的業績。另一方面,介紹朱熹學術。

李閣學祠

建於光緒年間,祀清贈內閣學士李金鏞(1838—1890)。李金鏞,字秋亭,號麗卿,清無錫人。李金鏞熱心地方公益事業,出資救濟災民,獨自出資修復錫邑著名的洛社大橋。李金鏞又一勛功在籌辦漠河金礦。後因積勞成疾,病逝於漠河,終年55歲。贈內閣學士。人稱「黃金之路辟路人」。

龔節愍公祠

祀明殉節中書舍人改行人龔廷祥。祠舊稱中翰祠。康熙五年(1666)巡撫韓世琦奉檄建。咸豐十年(1859)、光緒五年(1879)裔孫龔福基等重建。

蔡孝友祠

祀明旌表孝友蔡元銳、蔡元鐸。乾隆五十五年(1790)裔孫蔡承烈奉檄建。蔡元銳、蔡元鐸,國子生,居錫控江門外。明時倭寇侵犯我國東南沿海,蹂躪無錫。蔡氏兄弟欲乘船把父親送進城裡避難。誰知倭賊早已佔領城郊,元銳隻身出面與倭寇周旋。父、弟獲救,但他卻被倭寇俘獲殺害。後弟也遭倭寇毒害。事迹隨後傳頌鄉里,為朝廷以「孝友」旌表。

祝太守祠

祀漢九真太守祝良。光緒三年(1877)裔孫祝亮寅、祝繼勛等建。祝良,後漢臨湘人。性勇而果敢有決斷。永和(136—141)時,嶺南邊將交結蠻人反叛,被李固推薦拜授九真太守職,率兵平叛。祝良身先士卒,隻身單騎衝進賊陣,曉以利害,叛軍軍心瓦解,降者數萬。

王文正公祠

祀宋尚書令魏國公王旦。乾隆六年(1741)裔孫奉建。王旦(957—1017),字子明,大名莘(山東莘縣)人。太平興國(976—984)進士。淳化二年(991),任右正言,知制誥。真宗時任中式舍人。寇淮罷相後,真宗用他為相達12年之久。

陳文正公祠

祀漢太邱令陳寔。道光十三年(1832)裔孫陳雲升等請建。祠在惠山寶山橋北李祠左。陳寔(104-187),漢名士。字仲弓,潁川許(河南許昌東)人。東漢末黨錮之禍起,捕殺正直士人,人多避鋒求免一死,只有陳寔自請囚禁,坦然獨對。後遇赦得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晚報 的精彩文章:

13元一斤!無錫市場上的這種鱈魚便宜又好吃,但是……
雪中的無錫,隨手一拍都美成了「畫」——水鄉踏雪 一起「白頭」

TAG:江南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