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因為趙匡胤的噩夢,所以宋朝烏紗帽成了這個滑稽的樣子

因為趙匡胤的噩夢,所以宋朝烏紗帽成了這個滑稽的樣子

現在說起「烏紗帽」,大家通常認為與當官有關,等同於官職的意思。在古代有很長一段時期,從政做官的人大都戴著烏紗帽,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但是宋朝的烏紗帽特別反人類,仔細看看還有點滑稽,大家先看一下感受感受。

宋朝烏紗帽

好的,大家帶著剛剛的感受先來看看在古代當官的人們怎麼養成戴烏紗帽的習慣的呢?

早在東晉時,在都城建康(南京)宮中做事的人,都戴著用黑紗做的帽子,當時就稱為「烏紗帽」。一直到了南北朝時期,這種帽子在民間也流傳開來(大家都效仿高層領導,就像過去穿中山裝一樣),「烏紗帽」也成為民間流行的便帽。

後來,經過隋、唐、宋、明的逐漸發展,烏紗帽開始在配飾、花紋、形狀等方面做文章,不同的配飾、花紋、形狀就對應著封建社會不同等級,就這樣,烏紗帽又成為了官場的標配。 特別是在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後規定文武百官上朝和辦公時,一律要戴烏紗帽,穿圓領衫,束腰帶,戴烏紗帽從約定俗成的概念成為了上牆的制度。

烏紗帽

就這樣,烏紗帽經歷了官場到民間又到官場的演變過程,一直被人們視為「官職」、「官位」、「官員」的代名詞,是權力、權勢的象徵,成為無數寒窗學子的追求。

我們再回到宋朝的烏紗帽上,為什麼要做成這麼滑稽的樣子呢?

答案就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登基後,有一天晚上做了噩夢,又回到了之前硝煙四起,浴血奮戰的時候,正在坐鎮指揮之時,突遭敵人襲擊,只見一隻長矛飛來,自己卻動彈不得、躲閃不及(可能是鬼壓床了),結果感覺兩側太陽穴一涼、顱中劇痛,頓時天旋地轉,歷時驚醒過來!

爆頭噩夢

發覺是夢,這才長舒一口氣,可是頭上中矛的景象歷歷在目,似乎在夢中親眼所見,於是便向高人求教。

高人掐指一算,道:「陛下此夢寓意飛來橫禍,雖無性命之憂,但恐動搖我大宋根基。」趙匡胤眉頭一皺:「可有化解之法?」高人捋一捋鬍鬚說道:「化解之法不難,可在便帽兩側鑲兩根長翅,從前望去似如飛來的長矛貫穿頭顱,意在主動補齊這個破綻,飛來之禍便無從得手」。趙匡胤於是速命文武百官都在帽子上加裝長翅,以化解災禍。於是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這麼長的翅,百官們過個柵欄,過個小衚衕、過個門都要想想辦法。

GIF

太寬

還給安保提了難題,有人把暗器藏在兩翅中咋辦?或者乾脆用刀片偽裝成兩翅,直接就多了防身器具。

拔翅成刀

哈哈,給大家開個玩笑。其實,根據記載,趙匡胤登基後,為防止議事時朝臣交頭接耳,就下詔書改變烏紗帽的樣式,這樣只要腦袋一動,軟翅就忽悠忽悠地顫動,他在皇位上居高臨下,看得清清楚楚。(監考老師怎麼沒想起來這種辦法)

這裡還有個笑話。宋朝大臣寇準微服出行,途遇一個老頭,老頭納頭便拜,寇準心想我這裝的普通書生啊,你怎麼看出來的?於是問老頭,老頭笑道:大人不必瞞我,剛遇到你時,雖然不戴帽子,但是看你過窄巷時小心側頭,深怕碰到。一定是朝廷大官!

GIF

側著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此木曰 的精彩文章:

嫌現在趕春運回家太辛苦?在古代咱這身板更吃不消!
古有含飴弄孫,今有口含輸液管的爺爺,隔輩親一代更比一代強

TAG:此木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