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庭溫馨全憑愛

家庭溫馨全憑愛

家庭溫馨全憑愛

——讀《路得記》感受拿俄米與路得之間的婆媳情

俗話說:「婆媳和,全家樂」。上下同心,互敬互愛,在地如同在天;長幼和睦,其樂融融,如沐春風細雨。然而,人們常常感嘆,家家都有難唱的曲。互聯網上有則信息說,在90%的華人家庭里最刺手的問題,就是婆媳關係,不知這條信息是否準確,但在一個家庭「婆媳和」這個曲也算難唱。婆媳不和睦,相處難很普遍,處理好婆媳關係,關鍵在哪裡?有什麼「高招」?有什麼「秘密」?我們自然會想到《聖經》路得記這卷書里拿俄米和路得這對好婆媳,為歷世歷代的基督徒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值得我們學習和效法。

一、當好婆婆的「高招」

拿俄米的名字是「甜」的意思,她有一副甜美心腸,由於國內遭遇饑荒,她隨同丈夫,又帶上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不久她的丈夫拋下妻兒撒手離世歸天,後來她的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女子為妻,一個名叫俄珥巴,一個名叫路得。又在那裡住了約十年之久,後來二個兒子也死了。失去男人,一個家庭就失去頂樑柱,只剩下三個寡婦,生活艱辛可想而知。雖然,經受這麼大的不幸,但從這個苦難家庭當中,我們卻感受到婆媳之情成了維繫家庭的紐帶,也體會到愛的情意和家的溫馨。

1、當好婆婆的第一「招」——為媳婦著想

「拿俄米對兩個兒婦說:『你們各人回娘家去吧。願耶和華恩待你們,象你們恩待已死的人與我一樣!願耶和華使你們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得1:8-9)拿俄米沒有埋怨上帝,堅信患難過後便是祝福。顯示出信心的堅定,她願媳婦今後能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表明一個長輩良好的祝福,寬宏之心,不為自己,卻為媳婦著想。這就是愛,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拿俄米希望媳婦往後日子能過得幸福,她自己老邁嘗盡孤苦辛酸,媳婦還年輕,未來的路還很長。後來當路得遇見波阿斯時,拿俄米想方設法地為媳婦出謀劃策,撮合他們的婚事(參得3:1-4)。

2、當好婆婆第二「招」——待媳婦如同親生的女兒

「拿俄米說:『我女兒們哪,回去吧!為何要跟我去呢?……」(得1:9)。聖經里多次拿俄米稱呼媳婦為「女兒」。是何等情真意切,婆婆曉之以理,苦口婆心勸媳婦回娘家,不願拖累她們;動之以情,「相見時難別亦難」,與她們親嘴,她們就放聲而哭(得1:9.14)。這離別情景實在叫人動容。古代有一付對聯被譽為融洽婆媳與母子關係的勸世箴言:「女常可愛,媳常可憎,勸天下婆母應拿三分愛女之心愛媳;妻每為順,親每為逆,願世上男兒能將一點順妻之意,以順親。」天下的婆婆,如果都能把媳婦當成女兒看待,婆媳之間還會有什麼矛盾呢?還會有什麼不能相處呢?

3、當好婆婆第三「招」——帶領兒媳歸主

拿俄米忍受人世間一切磨難,在摩押地寄居十年,雖在外邦,但仍不因環境、習俗不同而改變對真神信仰,路得跟隨婆婆不僅是愛的跟隨,更重要是信仰上的跟隨。同一個家庭不能同一個信仰,就不能同心,同路,就難以彼此相愛,勢必這個家庭問題矛盾就顯多。好婆婆有情有心愛媳婦,還應該在信仰、靈性上帶領媳婦,早日讓兒媳歸向真神,一個家庭有神做家主,有神的大愛在裡頭,這個家就能和睦溫馨,幸福快樂。

我們教會有一位老姐妹,丈夫早年去世,留下四個孩子,不久大兒子也因病去世,一直守寡至今,為了帶三個子女,在一所中學食堂做飯,起草摸黑,好不易把兒女培養成才,二個兒子均考上大學畢業有工作,且成家;女兒高中畢業,蒙神恩召讀神學,做傳道。兒子媳婦上班,自然許多家務,帶孫子就落在老姐妹的身上,老姐妹還很熱心愛主,總是一有時間就參加教會探訪,做衛生。有一次她的大孫子生病,媳婦從娘家弄來一張符貼在房間的牆上,把一個瓶子掛在門框上。老姐妹發現,就勸說媳婦:我們家幾代人都信耶穌,不能又信假神,兩神不能同住一個家,要把這些迷信的東西拿掉,在老姐妹耐心勸說之下,她媳婦起先也擔心將這些東西除掉會有事,老姐妹藉此說真神是全能偉大的,假神算不得什麼,終於放心了,後來老姐妹馬上叫來牧師傳道帶領弟兄姐妹,把這些迷信的東西除乾淨。媳婦肯順服婆婆,很大程度是因為這位老姐妹平日里有好的品行,美好的靈性,深得兒媳的尊敬。不久,兩個兒子、兩個媳婦都雙雙受洗歸入教會。老姐妹在家裡任勞任怨,婆媳兩代人閱歷,生活方式,文化都有差異,老姐妹理解年輕人,雖有些事看不慣,但慢慢看,慢慢理解,不說閑話。有時兒子與媳婦吵嘴,老姐妹總是與媳婦站在「一條戰線上」,替媳婦著想,為媳婦說話,「厚媳薄兒」,減少家庭衝突,融洽兩代人感情。有時左鄰右舍會說老姐妹象保姆一樣,太寵愛媳婦,寵得做嬌小姐,老姐妹就會說你們知道嗎?會疼的疼媳婦,不會疼的疼閨女。年輕人要上班也很辛苦,女孩子帶點嬌氣,因現在都是獨生子女,不象我們那個時代,別說我媳婦不大能做事,要是幹家務也很認真的,一有不會就會問,很謙虛。從不丟三拉四,這一點我還不如年輕人呢。另外這位老姐妹,一得到媳婦一點關照,喜歡讓左右鄰舍知道:這件衣服是媳婦買的,兒媳去什麼地方又買什麼東西給她啦等等,誇獎媳婦的話,不知什麼時候傳到媳婦耳朵里去了,原本是嬌小姐就變成了孝順媳。這位老姐妹聰明在於不擺架子,居高臨下,髮指令,這不行,那不是,用愛心互相服侍,善於看媳婦的優點,對其短處不挑剔,能包容,又能在別人面前講媳婦好話,維護媳婦的面子,因此她的家庭天天生活在美滿和諧的氣氛中。

二、做好媳婦的幾個「小秘密」

1、忠心跟隨

路得的名字是「美麗」的意思,聖經沒有描述她的美貌,但讓波阿斯一見鍾情和對路得所說的話:「因為少年人無論貧富,你都沒有跟從,……我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個賢德女子」(得3:10-11)。從中就可知道路得是一位外貌與內心美麗的女子,名副其實,婆婆有德媳婦賢。在家庭遭遇不幸時,她勝過現實、自由的考驗,她選擇跟隨婆婆。「拿俄米說:『看哪,你嫂子已經回她所拜的神那裡去了,你也跟著你嫂子回去吧!』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得1:15-17)路得「甘與婆母共憂患,一心隨往伯利恆」。雖是外邦女子,不象她嫂子回她本國和她所拜的神那裡去,她進入婆家就跟隨婆婆同一信仰,在外邦之地,實在是難能可貴。因此,她的愛沒有落空,終蒙上帝祝福。相比今天許多家庭的媳婦,不能跟隨婆母信真神,「入鄉不隨俗」,進了婆家的門,沒有進耶穌的門,路得卻能同婆婆同一個心志,忠心跟隨,一心依靠神。

2、殷勤謙卑

路得跟隨拿俄米從摩押地回到伯利恆,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摩押女子路得對拿俄米說:『容我往田間去,我蒙誰的恩,就在誰的身後拾取麥穗。』拿俄米說:女兒啊,你只管去」(得2:2)。「這樣,路得在田間拾取麥穗,直到晚上」(得2:17)。路得接受現實,主動地擔當這個家,不做嬌小姐,放下面子,她不靠不等,自食其力,下到田間,從早到晚拾麥穗,是一個謙卑殷勤的女子。謙卑殷勤是女人頂要緊的美德,其價值遠勝過珍珠。按猶太人的律法,割麥的時候留下一些給窮人和孤寡婦(利19:9-10)。顯明神的愛。拿俄米與路得明白聖經,因此神的話成了她生活的力量,成了她生命的糧。

3、孝敬順服

路得對拿俄米說:「容我往田間去,……」(得2:2)。一個「容」字,婆媳之間濃濃之情,謙讓之心,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來,不是辛酸,乃是溫馨;不是勉強,乃是包含無限的愛和孝敬之心。「這樣,路得在田間拾取麥穗,直到晚上,將所拾取的帶進城去給婆婆看,又把她吃飽了所剩的給婆婆(得2:17-18)。路得把第一天到田間收穫的與婆婆分享,更大的收穫與分享是巧遇大好人波阿斯。雖然一天勞作十分疲憊,婆婆關切的詢問。她耐心回答,把白天遇見一切一五一十地告訴婆婆,這位開明的婆婆,飽經滄桑的老人,為媳婦指點迷津說:「女兒啊,我不當為你找個安身之處,使你享福嗎?你與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處,波阿斯不是我們親族嗎?……路得說:『凡你所吩咐的,我必遵行」(得3:1-5)。似乎婆婆所說的讓人費解,但老人是按以色列人的習俗和律法行事,摩西律法有「近親代贖」的條例(參利25:25,申25:5-6)。了解了時代背景和社會習俗,就知道為什麼婆婆為路得籌劃婚事目標放在近親波阿斯的身上。路得敬愛婆婆,照婆婆所吩咐她的而行。是個孝敬順服的女子。後來人們爭相稱讚拿俄米:「有這個兒婦比有七個兒子還好!」(得4:15)。你願作這樣的媳婦嗎?

「架上碗兒輪流轉,媳婦自有做婆時」,聰明的媳婦懂得尊敬順從老人,人到老年,對物質生活沒有太多太高的要求,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交流。路得從田間回來,不顧勞累,耐心與婆婆溝通(得2:19-3:5)。這一大段溝通交流的話非常重要,使得婆媳之間的情感加深,也讓一個外邦女子懂得當地習俗,明白許多道理,謙卑順服的路得肯按婆婆的話去做,否則路得的婚姻就沒有成功的希望。今天,我們家庭面對一個困擾就是婆媳之間極少有真正的交談,心靈上溝通,因此就有許多誤會問題矛盾的產生。

溫馨的家庭並不是沒有問題,而是在於家裡人懂得去處理問題,大事化小事,小事化了。懂得用愛來包容,而不是記恨在心。畢竟是一家人,一定要想到「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弗4:26-27)。要為神的榮耀而活。

有一姐妹,年輕漂亮,平時喜歡穿著打扮,但她婆婆卻看不順眼,在背後一會兒說媳婦眉毛塗得黑黑的,象從柴灶里鑽出來的,一會兒說媳婦頭髮染得黃黃的,洋不洋土不土,穿一步裙,有失體統……當有人把婆婆背後說的話傳給她時,這位姐妹淡淡一笑,後來她聽牧師講道說:「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裝飾,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的溫柔安靜的心為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彼前3:3-4)。才明白婆婆是真心為她好。我覺得當婆婆非議媳婦時,作媳婦切忌「以牙還牙」,作媳婦應顯出自己的修養,「以德報怨」,也應懂得晚輩的規矩,聖經說「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提前5:2)。何況是自己的婆婆,更要以母親相待。多一些笑聲,少一些惡語;多一些關心,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寬容,少一些埋怨。只有溫馨和睦的家庭,才能夠貯存住幸福與快樂。

《路得記》結尾說,拿俄米盡享天倫之樂,抱著路得與波河斯所生的孩子,鄰舍的好人說「拿俄米得孩子了」,拿俄米聽了一定心裡甜滋滋的,樂開了花。路得成了大衛的曾祖母,名字也列在耶穌基督的家譜中(太1:5)。雖因遭遇災難,卻能歸向神而蒙福。賈玉銘牧師說:「凡讀此書的,莫不欣受其靈德妙感之馨香。」感謝上帝,願將以上的一點讀經感受與大家分享,其實當好婆婆並沒有什麼「高招」,做好媳婦也沒有什麼「秘密」,家庭溫馨全憑——愛。讓我們在家庭中培植這份愛吧!願上帝祝福您全家!阿們!

作者簡介:劉立權,筆名劉行,福建省邵武教會牧師,畢業於福建神學院。1997年起陸續在《天風》、《教材》、《天韻》、《重慶基督教》、《福建基督教兩會會訊》、《陝西基督教》、原《方舟》、《彩虹》、《伊甸園》,《福建宗教》、《閩北日報》、《今日邵武》等報刊雜誌及網站發表各類文章200多篇。

堅持用心筆耕事奉,淡守歲月以文字溫暖人心。

者聲明:本香柏樹文苑微信公眾號所有文章,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到網站、微信公眾號和報刊發表。請尊重作者辛苦付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柏樹文苑 的精彩文章:

主啊,你是我的避難所

TAG:香柏樹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