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除了用火箭載汽車上天,馬斯克的醫療項目同樣驚人

除了用火箭載汽車上天,馬斯克的醫療項目同樣驚人

導讀:早在去年,這位天才企業家就開始對醫療感興趣了。2017年3月,馬斯克宣布成立了一家醫療研究公司——Neuralink。

作者:楊娟

來源:「動脈網」(ID:vcbeat)

2016年9月28日,在第67屆國際宇航大會上,素有「矽谷鋼鐵俠」之稱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全面公布了他的「火星移民計劃」。根據他設想的「星際運輸系統(Interpanetary Transport System)」,人類能夠藉助SpaceX運載火箭,通過運送燃料的方式,實現星際旅行。

作為SpaceX和特斯拉的老闆而享譽世界,埃隆.馬斯克已經成為了「創新」的代言人。從電動跑車(Tesla)到太陽能電力(SolarCity),再從超級高鐵(Hyperloop)到火星移民(SpaceX),他提出過一系列看起來「不可能」的瘋狂設想,都在今天變成了「可能」。

北京時間2018年2月7日,馬斯克讓SpaceX成功發射了目前全世界運載能力最強的超級火箭「獵鷹重型」,還帶上了他的櫻桃紅特斯拉跑車Roadster,跑車裡甚至還坐了一名身穿太空服的假人。

馬斯克離征服火星的夢想似乎又近了一步。但是,人類畢竟是肉體凡胎,想要真正實現火星移民,如果缺少了醫療,怕是很難成功。

火星之旅不僅僅需要太空船和火箭,還要考慮人們在新的星球如何生存下來。其中,醫療便是火星移民計劃首先要考慮的。比如,在開始星際旅行之前,人們需要提前幾年評估身體健康狀況;在旅行途中,如果出現緊急情況,人們又該如何給予遠程干預。

顯然,遠程醫療、健康感測器、攜帶型診斷設備、基因檢測以及3D生物列印等,都將是保證人們在另一個星球能夠生存的必備條件。

所以,馬斯克的下一步計劃是要進軍醫療了嗎?

馬斯克在醫療領域的布局

事實上,早在去年,這位天才企業家就開始對醫療感興趣了。2017年3月,馬斯克宣布成立了一家醫療研究公司——Neuralink。

該公司致力於開發「神經織網」技術(Neural Lace Technology),旨在不需要通過物理介面,就能讓人們與機器直接進行通信。通過電極植入大腦的方式,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與電腦鏈接並上傳下載任何信息。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腦機介面(BCI)」。

人機共生不僅能夠增強人類認知能力,同時還有潛力幫助患有中風、神經退行性病變、癌症、脊髓損傷以及截肢的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這些疾病每年讓數百萬人的生活受到影響,甚至需要花費數百萬的費用來治療。如果Neuralink項目成功,通過一個簡單的微型腦植入物,就可以代替多年來昂貴且有風險的治療方案。

目前,Neuralink的主要受益者可能是美國30萬脊髓損傷病人和550萬阿茲海默症患者,以及250萬中風或腦外傷患者。每一種疾病都可以通過植入恢復運動、記憶和其他認知功能的植入物來治療。或許有一天,人們只需要在手臂上做個簡單的植入手術,就能在幾分鐘內變成一個電子人。

馬斯克為什麼要創辦Neuralink,從而進軍腦機介面領域呢?

根據海外媒體報道,他開發腦機介面,是出於對人工智慧的恐懼。他認為,按照目前AI的發展速度,用不了多久,人類就會被AI所統治,淪為傀儡。因此,他希望找到一種方法,讓人類對抗AI。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人類變得更強,於是他提出了一個比移民火星更「科幻」的想法——大腦強化。

馬斯克表示:「人類需要與機器相融合,成為『半機械人』,才能避免在人工智慧(AI)時代被淘汰。」

最科幻的技術——腦機介面

所謂的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可以說是目前最科幻的技術之一了。它是在人或動物大腦(或者腦細胞的培養物)與外部設備間建立的直接連接通路。

腦機介面源於英國Burden Neurological Institute的Grey Walter醫生的一次大膽嘗試。

1963年,Walter醫生在給癲癇病人做手術時,把電極放入了病人大腦貼近大腦皮層的地方,以此獲取病人的神經活動。通常這些電極在病人住院一兩周之後就會被取出。但當時,Walter醫生突發奇想,偷偷把腦電電極連接到了自己發明的「電位轉換器」上。

奇蹟就在這一刻發生了,他竟然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讀取病人的想法。於是這種只在科幻電影/小說中出現的腦電波控制場景,正式進入了研究人員的視野,腦電研究就此開始。

發展到今天,腦機介面技術在醫療、VR、教育以及智能家居等多個領域均有應用。在醫療領域,腦機介面主要用於「強化」和「恢復」兩大方向。

「強化」方向主要是指將晶元植入大腦,以增強記憶、推動人腦和計算設備的直接連接。這就是所謂的「人類智能」(Human Intelligence,HI)。淺層次的研究是腦機單向,更深一層次的將是機腦雙向。

「恢復」方向主要是指針對多動症、中風、癲癇等疾病做對應的恢復訓練,其採取的主要方式是神經反饋訓練。這一方向在全球的一些醫院、診所、康復中心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也有不少創業公司在做這方面的可穿戴設備。

10大最受關注的腦機介面公司

其實,在馬斯克之前,許多公司和科研機構就已經開始了關於大腦植入晶元、大腦和計算機結合的實驗項目。

和Nerualink的計劃一樣,目前大多數的技術,主要希望通過大腦內的晶元植入,幫助神經、肌肉受損的患者實現人腦與電腦的連接,從而意念控制肢體或者機械的活動。

動脈網整理了其中最受關注的10家腦機介面企業。

顯然,目前在腦機介面技術的開發上,美國遠遠領先其他國家。而這10家腦機介面企業都分屬不同的應用領域,其中這四家企業值得詳細了解一下。

Kernel

提到腦機介面,首先不得不談的就是Kernel。與Neurallink的增強目的不同,Kernel對於腦機介面的研發是用於恢復治療方面的。

Kernel通過植入可診斷的大腦假體,以幫助那些有記憶問題的人們。這個項目有廣闊的目標市場,其中包括那些阿茲海默症患者或其他形式的痴呆症患者,還有那些受過腦部創傷的人們。

2016年10月,Braintree 前創始人Bryan Johnson向Kernel投資了1億美元,Kernel希望利用這筆資金來擴大團隊規模。公司接下來會做更多的動物和人體測試,以改善認知缺陷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等疾病的治療方案。

Emotiv

在10年前,矽谷就出現了一家腦電波控制技術的明星企業Emotiv。

2007年,Emotiv發布了其第一款腦電波產品Emotiv EPOC,其外形好像一個簡化的科研醫用級的標準腦電波檢測設備,這款設備讓人們開始了解「神經頭盔(neuroheadset)」的概念。

Emotiv EPOC可以將檢測到的腦電圖轉化為數字信號,讓人們可以實現用「意念」控制飛行器、操控眼前的電腦控制電玩遊戲角色動作等設備的效果,是當時許多創客活動上最引入矚目的產品之一。

2014年,Emotiv又推出了一款名叫Insight的腦電圖監測頭盔,主打消費市場,眾籌成績還不錯。與EPOC一樣,Insight可以監測用戶的腦電圖,進而追蹤和改善用戶的注意力和情緒。

但不一樣的是,Emotiv向第三方開發者提拱了Insight的SDK,還開放了其App的API。在第三方應用的配合下,Insight的用戶可以用腦電波發出指令,控制其他設備。

NeuroSky

Emotiv的出現,給業界帶來了不小的震撼,讓很多初創企業看到了這個領域的一些機會,其競爭對手也開始在這方面發力,NeuroSky就是其中一家。

NeuroSky的心電及腦電感測器已廣泛應用於健康、娛樂、教育、醫療等產品中。通過監測人的大腦活動,可以了解大腦在獲取知識、取得重大成就等方面的潛力。一個積極的健康的學習狀態離不開一個健康的大腦。

NeuroSky的腦電感測器可以監測人的大腦活動狀態,因此許多腦電產品,如髮帶、頭戴、帽子等,可以感知人的情緒和狀態。產品不僅可用於大腦健康訓練,還能給人帶來不一樣的娛樂體驗。

NeuroSky在這方面的市場似乎很重視,還在中國設立了分公司,取名為神念科技。

該公司與中國的宏智力公司合作,使用NeuroSky的技術製作了一款名為BrainLink的意念頭箍,用於「培養注意力」。

BrianCo

在2016年1月召開的拉斯維加斯CES大會上,一款由BrianCo獨立開發的腦穿戴設備Focus 1吸引了足夠多人的眼球。和普通的腦控產品一樣,Focus 1也是一款頭箍式設備,帶上它之後,用戶可以用意念來控制智能家居產品,比如開關燈、拉窗帘等。

除了應用在智能家居之外,Focus 1還能應用到醫療領域。在醫療方面,Focus 1主要有兩個用途:第一個用途是長期使用該產品能夠提升腦動力和腦效率;另外一個是用該產品控制外在機械設備(機械手)。

BrainCo做的是非侵入式腦機介面設備,即不需要在人體插入電極就可以進行腦機交互,使用者將腦機介面設備佩戴在手上就能將腦電波轉換為數據從而操控機器手臂,並且可以精確地讓機械手臂的手指做出使用者想要的動作。

這個用途意在幫助一些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讓他們能夠用意志去控制一些設備,以便滿足他們生活所需。2018年1月,BrainCo攜意念控制機械臂再次亮相CES大會,吸引了許多群眾前來圍觀。

目前看來,儘管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腦機介面的戰場,但是馬斯克的Neuralink仍然是他們當中呼聲最高的。馬斯克目前並未在醫療領域發力,但是全球科技巨頭都在加緊布局這一產業,這位科技狂人未來是否會全力進軍醫療領域,我們依舊期待的。(原標題:除了用火箭載汽車上天,馬斯克的醫療項目同樣驚人,勢把火星移民計划進行到底)

——————————————————

中國醫生集團(北京)實戰訓練營預約報名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醫界 的精彩文章:

高管流動頻繁!民營醫療人才的困境待破解
中國醫生與醫院的合作形式正迎來巨變!

TAG:看醫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