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州一代大師著名書法家丁興才先生因病逝世

德州一代大師著名書法家丁興才先生因病逝世

德州著名書法家丁興才先生於2018年2月7日14點20分病逝,丁興才是德州書法界的翹楚,是新中國少見的幾位小楷大家之一。他的去世,是德州、山東乃至全國書法界的一大損失。其書法可在德州的任何區域,乃至省城,都會見到他的題匾與作品,其書法讓人嘆為觀止。先生不但以書藝名揚四海,有大家風範,且品德高尚,可謂「德藝雙馨」。丁興才先生曾在一幅作品中自述:「……六歲學書,與之結下不解之緣,初宗唐楷,尚歐而顏,日課千字,曆數年而不輟,遂奠楷書根基。少年而有書名。及長轉博,先是浸淫於漢魏碑版之中,繼而迷戀於《蘭亭》與《書譜》之間。數十年來,平時雖公務繁冗,業餘則寸陰是競。深居簡出,潛心書藝,孜孜以求,如醉如痴,終日無倦意。

翰海暢遊真草隸篆

人間漫步苦辣酸甜

--------- 陳洪嶺輓聯

*******************

一生苦研書道真諦

傳世墨寶永展風彩

---------王洪生輓聯

丁興才先生自幼學書,很幸運,遇見的恩師都很重視書法。而他一接觸書法就入迷,小學時遇恩師劉耀光,非常重視寫字,尤其是小楷字。每日布置作業為日課千字,一般學生都完不成,而先生不但能完成,而且總是超額,且出手高,劉老先生每每閱後批曰:「孺子可教也」等勉勵詞,對他的鼓勵很大。上高小時,校長在自己的辦公室里貼滿他寫的字,並親題標語「習字楷模丁興才」,已示褒獎。特別是在他12歲時,全國剛剛解放,縣府給省府寫報告,到處找高手謄寫,最後選中了他,他也因此事而全縣聞名。

實際上一個人的學習,環境相當重要,老師的教導與鼓勵也很重要。在中學臨近畢業時,丁興才先生給自己的恩師們題字留念,無意中被當時的孟校長發現,說:「咱們學校居然有寫這麼好字的學生!」。當即派人找他,孟校長見到他後激動地拉著他的手,意味深長的說:「你寫得好啊!這是國粹啊,你要好好的繼承……」。至今,先生還對那個場景記憶猶新,這無疑是對他最大的激勵。

一九五八年,在北京機械學院求學時,遇到時任學院圖書館館長,也是全國一流的書法名家楊小夢先生。其隸書寫得相當好,書體寬博縱逸,剛健挺拔、遒勁有力、變化多端,給人以極美的藝術享受。那時全國只有《人民畫報》、《解放軍畫報》等少數書畫類雜誌,這類雜誌但凡是標題大都是請他題寫。在學校里也到處是他題寫的匾牌,丁興才先生常常駐足觀賞,讚嘆不已。後來,楊小夢先生也知道他寫一手好字,就在畢業的前一天,找到他,請他去家裡做客,鼓勵他繼續努力,並傳授給他怎麼寫好隸書的技法,讓他看了很多碑帖,特別是教給他寫隸書時要用「撥鐙法」,此法運筆靈活,使轉有力。僅一晚,所謂一日之師終生受益,先生也一直按照楊老先生傳授的筆法和風格寫隸書。在北京求學期間,他還欣賞到齊白石等名家書畫,可以算得上是開闊眼界時期,深受啟迪,在書法上有了更高的造詣。

一九六一年,丁興才先生的作品便已經在聞名全國的北京和平畫店展銷。從一九六七年到七零年,先生在濟南工作時曾受邀為濟南市文物店寫了很多作品。當時受聘者有四人,他是最年輕的一個。文物店本有一個裝裱車間,裝裱出口的字畫。遇文革就成了四舊,變得冷清。因為他們幾個書法家到來,這裡變得活躍起來,工作人員拿出筆墨紙硯來,請四人創作作品,然後將作品裝裱後,以成本價外銷。在受衝擊的那個年代,先生能夠靜下心來研習創作,寫了三、四年,沒有虛度年華,也算是因禍得福。他覺得是一個很大的提高,更是上天對自己的眷顧。

一九七零年為支援三線建設,到了貴州。在一九八三年,丁興才先生成為首屆貴州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參加了多次展覽,在全省的中青年書展中獲得一等獎,貴州省書協曾為先生等五人召開作品研討會。後來又參加全國多次書展,享譽全國。一九八六年先生被批准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為中國書協早期會員,他也是德州第一個中國書協會員。一九八七年回到山東後,當時的領導愛慕其才能,問他想做什麼工作。先生說:「我一不求官,二不求祿,只求有一個能寫字的地方就夠了」。後來政府也非常重視,為其提供機會從事專職書法創作,這讓他如魚得水,每日沉浸於讀書、創作中。一九八七年先生應邀去日本舉辦書法展覽,《朝日新聞》給予了高度評價,多家媒體報道了展覽盛況,這讓他對今後的書法創作有了更大激情與動力,至今保持著較高的創作水平。

丁興才先生在書畫界都是朋友,無對立面,都稱其為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先生對青年書法家都是褒獎提攜,從不貶低,他說他們的創新精神非常可貴。他非常稱讚德籍的於明詮、劉崢、王始鈞、劉文海、李越等中青年書法家,有思想有創新,值得學習。如今先生投入了很大精力栽培書法愛好者,經他指教的學生有很多,不但在書藝上給大家指導教學,還讓大家學會如何做人做事。這種提攜很難得,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德州書協的繁榮發展,他的書風也深深影響著一代人。先生曾說,年紀大了,思想境界也有所提高。他又是很重感情的人,去年春節,他給書畫界的30多名書畫家每人寫一幅作品,又給大家花費幾萬元購買了每人一張的養生足道卡。從貴州支援三線回來的同事,大部分留在濟南工作定居,每年都在濟南聚會,連續兩年幾百人的餐費,都是他一人買單,以樂善好施為樂。他與書協現任領導約定:第一,今後有什麼活動,盡量不要他參加,多讓年輕人上,給大家展示的機會;第二,書協無財政收入,也要去化緣,有些企業給投資,需要作品回報時,讓他寫多少就寫多少,要大字寫大字,要小字寫小字;第三,如果將來書協開會或組織活動需要費用時,願意承擔費用的開銷。雖然後來也沒有讓他破費,但是先生心裡總想著大家,還是不遺餘力的幫助大家。

對於學書的心得,丁興才先生引用先賢諸葛亮的話說:「學欲靜也,非靜無以成學。」然而在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日益激烈。在這種環境氛圍下,要想靜下心來,遠離浮躁,必須做到如下幾條:第一要內心陽光,熱愛祖國,對祖國飛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無比高興和自豪。對能夠生活在當今社會,感到無比幸福。第二要做到不斤斤計較個人名利得失,做人要低調。他常說:「低調做人是件寶,親和之力自然高,謙虛溫謹人稱道,言辭傲慢惹人惱」。第三要做到擺正自己的位置。要知道在自己身上只有一個閃光點,而在眾人身上則是星光燦爛,可向別人學習的東西太多,自己沒有任何值得驕傲自大的理由。第四要做到關愛別人,包容別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既要見賢思齊,又要提攜後人。第五要做到放眼未來,不爭一時的高低。要堅信只要你的作品好,造詣高,從長遠看,總是不會被埋沒的。如今,從很多人作品看,都是臨帖不夠,功力不足,無書卷氣,沒有碑帖的味道,偏於浮躁,這是很大的弊病。先生認為,畢竟一個人的才分有限,還是要從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經典碑帖中吸取營養。學書者應該多讀帖、臨帖,把路子搞正,否則信筆塗鴉就會造成固習成疾,糾正起來就很難了。先把楷書基礎打牢,做到結構合理,然後再寫行草。歐陽中石說,行書是楷書的連筆,楷書無基礎,行書往往寫來就不美,頭重腳輕或身長腿短,看著不舒服。他很欣賞沈鵬先生說的:過去的一些老書家,往往是講「不串門」,即學顏者只學顏,學歐者只學歐,我看這並不好,應當廣泛取法,集諸家之長,這樣才能做到內涵豐富,不單薄。還有,沈鵬對自己真愛的經典,會反覆揣摩,感染氣息,當創作時,便不期而然的從筆底流出。先生也是對經典通過反覆讀帖和用心揣摩,採取精華為己所用。

學養方面也確實應提高。丁興才先生謙虛的說,我雖學養不高,但是我非常注重加強修養。有時人家邀請你題字,那就要動動心思,有的放矢,唯一要求就是達到目的,寫的符合心意。曾應藤原建樹教授邀請去日本辦展,先生為其寫了首藏頭詩,雖然不雅,卻也有意味:藤老根彌壯,原卧偏桃李;建功在今朝,樹立中日誼。原來藤是侵華的老兵,後來醒悟了,願意促進中日友好,所以搞了中日友好促進會,還擔任會長。藤教授見到為他題寫的書法作品後,非常感謝理解,稱讚丁興才先生寫得好,是大書法家。某天為重點中學德州一中校長付國建寫到:榮領百校首,譽滿萬民心。這讓付校長感覺很欣慰。又如在湖南的原同事性格內向,是個教授,但院長欣賞其有真才實學並重用他,為感謝其院長對他的知遇之恩托先生題寫作品,於是有了:睿智識璞玉,賢名追鶴卿(鶴卿是蔡元培的字)。先生說,你寫的書文並茂,有內涵,就更好一些。

學養很重要,是要慢慢積累的,如先生的一幅作品:「積學儲寶」四個大字,又在下面寫了:學則智,不學則愚,世人皆知以食愈飢,而莫知以學愈愚也,倘能做到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則其人可立,其學可成也。讀來讓人大有收穫,感嘆我們的學識淺薄,敬畏先生的博學多識。前兩個月,「九龍灣公園」建成,剛剛刻成的匾就是出自先生之手,還在這個公園內九龍壁背面的大理石上,刻上了這五個字,每個字放大1米,莊重、古雅,這也將給後人留下寶貴的財富,這樣的碑刻他題的還有很多。

原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炳森先生非常推崇丁興才先生的作品:「丁君書路廣闊,真、草、隸、篆均善,尤以小楷見長。其書風渾厚蘊藉,楷書圓潤流暢,隸書古樸遒勁,行草書婀娜多姿,非捷徑快足者可比。」原中國書協研究部主任,著名書法家張榮慶先生評價:「先生兼能諸體,深見功力,真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尤其小楷,更稱精到。」正如張榮慶先生說的,其小楷作品絕對是他最擅長的,也最值得世人推崇。先生曾說,雖然我不在大城市可能出於劣勢,但正是因為我在小城市才可以相對靜下心來創作一些長篇巨作。如《金剛經》、《道德經》、《孫子兵法》等數以萬字的蠅頭小楷。這些巨作工穩端莊,洋洋洒洒,在我見過的名家中,從未曾見過這樣精美的作品。筆者斷言,當今小楷寫到這樣程度的,全國書家也沒有幾個。

現在先生仍住在市區內一鬧中取靜處,環境幽靜,適合修養與創作。來到先生書房,就有蟈蟈不停的鳴叫,猶如身在大自然中,儼然是一種情趣,試想每日書寫,難免有勞累與乏味時,停下來,傾聽一下蟈蟈的響亮叫聲,心靈自然凈化,身心可以解乏,怡然自樂,其境可知可品。

丁興才先生在作書時,會時常哼著小調子,那種幸福感,就像一個孩提,我們也跟著時時陶醉在其中,其筆墨行走中震撼著我們的心靈。先生在一本書法集中曾寫道:「九分愚鈍一分賢,痴迷翰墨寸心丹。精研碑帖晝復夜,耕耘硯田年復年。書藝未老人先老,明月雖圓夢未圓。遙望崦嵫莫興嘆,收拾餘勇再登攀。(66歲抒懷自勉)」近年,先生被德州市委宣傳部、市文 聯授予「德藝雙馨書法家」稱號。其一生以書為伴,以書揚名四海,而此時,德藝雙馨,大家風範,值得我們學習與推崇。

丁興才先生出版的書法作品集,值得珍藏,可作習字之範本,常深受讀者喜愛。而每次新出版的作品集,就代表著他一個時期的高峰,他還在不斷追求變化著,或許再過十年又將是一個新天地,筆者也期待他新的作品集問世,那將是德州,乃至書法界的一筆財富。

來源:文/占宇博客

丁興才簡歷

字慕華,原籍山東省平原縣恩城人,1939年生,大專學歷。1962年參加工作,1965年入黨。並被評為濟南第二機床廠十名標兵之一,參加「濟南市群英會」,曾作為英模代表參加山東省國慶觀禮。任貴州東方機床廠副總會計師兼財務科長多年。1986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山東羲之書畫藝術研究院藝術顧問,德州市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書畫函大書法副教授,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常務理事, 《今日鑒藏》雜誌藝術顧問。曾被德州市委宣傳部及德州市文聯授予「德藝雙馨書法家」稱號。

六歲學書,初宗唐楷,日課千字。曆數年而不輟,遂奠楷書根基。少年而有書名。及長轉博,先是浸淫於漢隸碑版之中,繼而迷戀於《蘭亭》與《書譜》之間。數十年來,潛心書藝,孜孜以求,如醉如痴,終日無倦意。

1961年在北京求學期間,作品在北京和平畫店展銷。1966年,獲濟南市職工業餘書法比賽一等獎。1983年獲貴州省中青年書法比賽一等獎。作品曾參加全國第二屆書展。2002年全國第三屆正書展,2003年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國際書法展、中日書法展、全國職工業餘書法展、1998蘭亭獎牡丹杯書法展等重大國內國際展覽。王鐸藝術陳列館為之刻石。多家博物館為之收藏。中國書法家大辭典及作品集廣為收錄。1989年應邀赴日本新居浜市舉辦書展,贏得盛譽。日本中央電視台新聞節目播放了展覽盛況;《朝日新聞》等多家報紙予以報導並給予高度評價。1992年起已出版四部個人書法作品集。

丁興才書路廣闊。真、草、隸、行均善,尤以小楷見長。歐陽中石先生稱讚他的小楷:「此字最精,精品,要珍惜自己的羽毛,不要輕易送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商老鄭 的精彩文章:

TAG:電商老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