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達氏姓氏立祖的一點淺識

關於達氏姓氏立祖的一點淺識

眾所周知,我甘肅達氏一族五百多年來不知始祖是誰?所以,祠堂尊位一直留空未定。每尊家譜上的說法也不一樣,有說納忽里的,恪那亞的,哈那大的,叔達的,這是甘肅達氏的稱謂。其它省份有仕廉公的,也有達不華的等等。但達氏家族是多民族,多信仰,多支派的,經過幾百年的民族大融合,現都是一家人,即中華民族大家庭。

華夏大地民眾都尊黃帝、炎帝為始祖,統稱炎黃子孫,即中華民族。因為他們是這塊黃土地上有史以來最早的先祖記錄,同時也是為各部落的統一,為農耕文化作出了傑出貢獻的人,所以,尊奉為始祖當之無愧。

就我甘肅達氏而言,2013年,我首次在百度上發表了多年查閱元明時期的歷史資料,經過研究發現,我甘肅達氏乃源於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後裔,成吉思汗是孛兒只斤·鐵木真的尊稱,即"最高統帥″這一觀點。2015年,在京的家人達忠典叔根據這一線索在北京國家史館經查證,論據屬實,無可爭議。

年初,我以孛兒只斤氏之名加入達氏微信群,家人們對此名不解,要求解釋,我說用祖先的姓氏做我的網名,很有紀念意義,群友紛紛問我祖先是誰?回答:孛兒只斤.鐵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啊?原來是這樣!隨後,應族人要求便公布了我編製的達氏歷代始祖圖,家人們看了此圖後,如夢初醒,恍然大悟,方知我祖來自蒙古大草原。頓時想到了先祖們開疆擴土,打天下的征戰場景,建立大蒙古國和元朝的這一歷史。此後,達氏微信群人數急劇增加,每天的話題當然是圍繞始祖圖討論家族史,尋根問祖,積極熱烈,興趣盎然。那幾個月里,把家人們的思路完全引入到了七百年前,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水美草肥,氈房點點,炊煙裊裊,藍天白雲,牛羊成群,萬馬奔騰的蒙古大草原古景。爾後,受家人達世榮、達選崇之邀,讓我出來主持修譜,補充和修補老譜存在的缺憾,為此成立了組委會。在幾個月的時間裡,我們除了做尋根問祖,問祖尋親工作外,還作了大量的族譜知識宣傳與講解,但對立成吉思汗為始祖問題上雖有提法,但各持己見,未作定論。由於數百年來不知誰是始祖,也無人問津考證,突然天降聖祖,族人們在思想上、情感上一時還難以接受,甚至還有人說是"極端思想,個人崇拜",反映出族人對立始祖常識的無知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理論知識的匱乏。不知對立始祖所具備的條件和理論依據,以及它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情有可原。所以,保留了個別人的不同觀點,未作理論。

為什麼要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尋根問祖和問祖尋親活動呢?就是要尋找歷史上由於棄家從戎,戰亂和災荒,為求生存四處逃難離散走失的家人蹤跡,為大家尋根問祖,以解決一些族人、支派脈絡不清,不知先祖是誰的大問題,同時聯繫祖國各地的族人,建立族人之間的親情聯繫。其次,想通過問祖尋親,尋找一些有價值的族譜歷史資料或口口相傳的信息,以作研究和存檔。

我甘肅達氏現已是一個龐大的族群。當前,隨著交通和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城市化和與國際接軌的速度日益加快,未來社會不是一村一鄉和一省一地區的傳統居住構架,整個家族世代居住的傳統格局將會被改變,族人移居全國各地或海外,已逐漸變成事實。族人不斷遷徙變化,分散居住程度就會越來越高。為了不使出現族人因居住地的變化而造成的分散,久而久之,由於族譜信息的失聯,會帶來族人之間情感的疏遠,一家人不識一家人的現象。那麼,始祖和族譜就顯得十分重要,它是家族的″互聯網站",是族人之間相互往來的橋樑,為此,修譜立祖尤為重要,勢在必行。

各支各房明晰了自已的先祖,但沒有明確而統一的第一始祖是萬萬不能的!祠堂無始祖等於無根無基,家譜無始祖恰似江河無源。究竟立誰為始祖呢?相信大家已胸有成竹,不言自明。若有人問,你們的先祖是誰?家人們會不約而同的回答"成吉思汗"!——這就是始祖。歷史本來如此,而我們只是重新認定,以便讓家人們更加清淅明確而已。立始祖是一個即嚴肅又科學的問題,不是誰想立誰就是誰,更不是誰反對誰,就不能立誰的大問題。不是超市購物,任你調選,這是歷史事實。所謂始祖,就是你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就是一個家族中最早有記錄的第一人。但這還不夠,還須有一些歷史功績,社會影響力或載入國家史冊與本族有密切血緣關係的人。有了這些,稱之為始祖更被族人愛戴和尊崇,而其他人則不能。

確立始祖的目的是讓後人明白,我們是誰誰誰的後人。是誰為我們遮蔭庇佑,護佑我們家族人丁興旺,繁榮昌盛。誰是我們心中至高無上的英雄,我們應該崇拜誰?敬畏誰?敬祖澤惠,感恩戴德。沒有先祖們的艱難奮鬥、拼搏,奠定家族政治的、歷史的文化基礎,便沒有今天欣欣向榮的可喜局面。先祖不但給了我們遺傳的基因,更是傳遞了孝道厚德,紹述祖德,知恩圖報,飲水思源的優良傳統。教我們誠信做事,厚德做人,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先祖雖非與孔孟同族同代,但思想內容和教化方式與儒家相近,這種無形的儒家思想,各民族都有,只是語言和文字的表達形式不同而已,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文化標誌,非儒家獨有。儒家的忠、信、禮、義、廉、智、信的思想美德,集中體現在成吉思汗身上,增加了他致勝的法寶,是他力量的源泉,使他英勇無敵,無往而不勝。正如他所說:我一旦得到了賢士和能人,就讓他緊隨我,不讓他離去;不要想有人保護你,不要乞求有人為你主持公道,只有靠自已的力量活下去;在明亮的白晝要象雄狼一樣的細心,在黑暗的夜裡要像烏鴉一樣,有堅強的忍耐力;婚姻論財,殆若商賈矣,等等。雖有些話已過時,但這些話很有哲理,是對我們智慧的啟迪,很有現實教育意義。他是忠孝的楷模,他尊祖孝母,他愛才、識才、尊重人才、培養人才、大膽使用人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思想智慧和崇高的思想品質非他人可比,他雖無學歷,但個人文化素養不在大聖大賢之下。他的一生,是不斷求學,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正錯誤的一生,他涵養深厚,慮懷若谷,是非分明,處事公道,大公無私,是受人尊崇和愛戴的一代君主。他九歲喪父,十二歲當家,十九歲重振黃金家族雄風,二十二歲成為全蒙古的成吉思汗。他所取得的這一切成就與母親的教誨及對母親的尊敬分不開的,他每逄大事,都要請教或徵詢母親的意見,防止自已犯錯,充分體現了他的孝道,不能不為人敬仰、崇拜。康熙有句名言:″世上沒有不忠不孝的神仙″。我們有這樣世界公認的政治家、軍事家,民主政治的先驅者,天之驕子,我們不崇拜誰崇拜?我們不敬仰誰敬仰!每遇聖誕、清明時節,敬俸拜祖,這應成為甘肅達氏族人的行為準則。元代,忽必烈皇帝下令,全族人必須供奉、敬仰成吉思汗。於是,在全國範圍內不管你姓什麼,只要你是成吉思汗後裔,都在世代供奉。近代大儒,哲學家,北大教授梁漱溟,也誠尊成吉思汗為始祖,因為他是元代梁王之後。其實,成吉思汗離我們很近很親,只有幾百年的歷史。由於歷史上特殊時期的政治生態之故,先祖恪那亞為庇佑後人安全生存,所以,未直接詳細相傳這段歷史,而釆用了間接相傳,即先祖來自哈密畏吾城,是威武王之後的形式相傳,因此,給後人造成了模糊不清的概念。現各地的成吉思汗後裔很多,幾百年里,為了適應當時的政治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改用了各種漢字姓,但他們並沒有忘祖,也沒有改變對成吉思汗的尊崇和敬仰。我們這支豳王家族,威武王后裔,有什麼理由不尊不敬之理呢?

世界各地,古代的和現代的各民族、各宗教教派、各黨派、各行業等,都有自已的崇拜對象,自古有之,就是他們的始祖或鼻祖,敬俸崇拜,以表達他們的敬仰和感恩之情,這是傳統文化,也是人之常情。與祖先離心離德是背叛,不懂感恩崇敬和紀念,即非人也。

中國是一個講忠孝的國度。儒家文化觀念中,忠、孝是最為重要的人文美德,即使去世的先人,也要像活著的先人一樣尊敬。每逄清明時節,誕辰、祭日或其它傳統節日祭祀供奉,是對祖先的一種感恩和懷念,也是崇拜、敬仰的表現形式和行為。我們所要做的這一切,就是為了飲水思源,記住祖先的厚德,知恩圖報。嚴以律巳,不給先祖抹黑。

國供英雄,廟供神佛,家供英賢。樹無根不茂,水無源不流,這是中華文化的理論根基所在。崇宗祀祖,對祖先崇拜、敬仰,首先看他對族人及社會的歷史功績,還要看他創造的政治影響和社會文化價值。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成吉思汗的偉大,與他本身的優良品質和超凡脫俗的思想智慧分不開的。他窮生逆長,崇文尚武是與他的家庭和當時的社會環境分不開的。他讓人們懂得,窮生逆長的生存環境能鍛煉造就出一個有堅強意志,百折不屈的優秀品質和非凡才能的人。

我們立成吉思汗為始祖,這還不夠,還由於他至高無上的尊位,已被子孫們推崇為——聖祖。對祖先崇拜敬仰,虔誠供俸,就是要建立族人的精神信仰,也是源於甘肅達氏之魂。有了信仰,就有了精神力量。世上無難事,就怕有信仰。讓吾祖佔領族人心中至高無上的思想尊位,架通族人之間的情感橋樑。誰是佛?吾祖就是我們心中之"佛″!通過祭祀,不使一些族人盲目迷信拜神信鬼,啟智開科,逐步擺脫愚味落後無知行為的精神纏繞,走上有科學和文化理念的精神信仰。與其拜神信鬼,不如尊祖敬賢,引導族人敬俸祖先之目的。吾祖強大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為世人永記,他的雄才偉略和無敵的軍事氣概,將護佑我族繁榮昌盛,枝繁葉茂。什麼是神?什麼是佛?這就是神!這就是佛!他是一面旗幟,讓他的精神佔領我們達氏族人的思想文化領地。凝聚在他的精神旗幟下,團結互助,相互支持鼓勵,戰勝一切困難,無往而不勝。這就是立成吉思汗為聖祖的重要意義所在。我為我祖驕傲,我為我祖自豪。他偉大的名字——成吉思汗,其強大的精神力量將激勵後人奮發向上,勇往直前。他的思想靈魂像大海中的燈塔,為後人指明前進的方向,庇佑我們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有了孛兒只斤*鐵木真,即聖祖——成吉思汗,那我這支始祖就是察合台,以此類推出各代遠祖。達里麻答思應為達氏漢字姓氏之祖,達姓由此而誕生。我金城一支根據家譜記載與武威老譜記載綜合分析對接,達震應為金城達氏之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黎黎娛樂 的精彩文章:

TAG:黎黎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