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名人寫出同字不同音的對聯,奇思妙想,讓人拍案叫絕

古代名人寫出同字不同音的對聯,奇思妙想,讓人拍案叫絕

對聯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得老百姓的喜愛。其中一些對聯利用漢字中同字不同音的規則,奇思妙想,寫出了很多經典對聯,讓人回味悠長。關注小編,一起走進富含文化魅力的對聯世界。

第1首:投水屈原真是屈;殺人曾子又何曾。

屈原不需要多解釋,是著名的詩人,投汨羅江而死。相傳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的。

而曾子是儒家學派的一位重要人物,名叫曾參。在《戰國策·秦策二》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有個和曾參同名字的人在當地殺了人。就有人給曾參的老母親傳消息說,曾參殺人了。一開始老母親堅定的相信自己的孩子沒有殺人。可是來報信的人一波波,都一口咬定曾參殺人了。於是老母親非常害怕,越牆逃跑了。而實際上,這個曾參並沒有殺人。

這首對聯巧妙的利用了屈原和曾參的名字,同字不同音,一正又一反,巧妙的突出了主題,可謂是妙對。

第2首:朝朝朝朝朝,朝朝朝落;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這是明代著名才子徐文長寫的對聯。上聯的第1、5、7三個「朝」字,讀作潮。下聯的第1、5、7三個「長」字,讀作「漲」。這副對聯巧妙利用漢字的特性,看似重複,實則新鮮有味,讀起來分外有趣,讓人拍案叫絕。

第3首:朝無相,邊無將,玉帛相將;天難度,地難量,乾坤度量。

這首對聯是明代著名賢臣李東陽對出的下聯。據說當時游牧民族派人來大明朝出使,使者特意出了上聯,想要讓大明出點洋相。上聯意思是:「你們朝廷沒有將軍和宰相,還是趕緊把美玉和絲帛獻出來吧。」前面的相、將和後面的相將同字不同音,意思也完全不同。

那麼李東陽針鋒相對,絲毫沒有遜色,對出了下聯。第一個度是計算推測的意思,量是衡量的意思,而後面的度量相當於「肚量」。可以說李東陽既針鋒相對,又不卑不亢,表明了大明朝的立場和肚量。也因此,那個使者也深深的感到佩服,不由的豎起了大拇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奇女子究竟用什麼讓「兵臨城下」的明朝開國大將俞良輔退兵?
明朝有16位皇帝,那三位沒有葬在「明十三陵?」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