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76歲老人腳趾壞死系老鼠咬傷?醫生:因下肢動脈閉塞

76歲老人腳趾壞死系老鼠咬傷?醫生:因下肢動脈閉塞

一老人腳趾被老鼠咬了?昨天,記者在市二院(惠民醫院)採訪時,從幾位醫護人員及患者了解到,家住老城區的76歲的獨居老人申爺爺,近日因腿部、背部皮膚殘缺,衣被上血跡斑斑,被前來探望的何園社區工作人員發現——「冬季老鼠猖獗,老人多年偏癱,不能動彈,會不會被老鼠咬傷了?」情急之下,社區工作人員叫來急救車,將老人送往醫院治療。醫生檢查認為:不大可能,腳趾壞死因下肢缺血。

腿部背部皮膚殘缺有血斑 獨居老人是被老鼠咬了?

「當我們看到老人的腳上,被褥上到處是星星點點的血跡時,著實嚇了一跳。」昨天,何園社區副主任王健告訴記者,申爺爺平時的生活由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照看,一日三餐由附近一鄰居互助照顧。上周日早上,何園社區的幾位工作人員聽聞送飯鄰居報告,老人腳上有血漬,衣被上有血斑的信息,冒雪趕到申爺爺家。

王健說,冬季老城區,老鼠鬧得特別凶,而且不怕人。「申爺爺幾年前中風後,半邊身子癱瘓,意識也不太清楚,加上年老體弱,躺在床上被老鼠咬了,還真沒多少知覺。」最後,申爺爺被送到市二院(惠民醫院)外科,副主任醫師王孝雲表示,老人除了多發性腦梗死,身上多處皮膚出現大面積壞死,右腳第三趾已發黑潰爛。

醫生檢查後表示,老人的腳趾出現發黑潰爛的情況,排除了糖尿病足,應該是下肢動脈閉塞引起的。目前,醫生每天為申爺爺清創消炎,申爺爺生命體征較為平穩。

下肢動脈閉塞致腳趾發黑 是一種冬天易發的老年病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下肢動脈閉塞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病,在冬季很容易發作。醫生表示,下肢動脈閉塞是由於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引起下肢動脈狹窄、閉塞,進而導致肢體慢性缺血。

據介紹,下肢動脈閉塞早期僅表現為患側肢體的乏力,比如上下樓後還會出現腿腳怕冷、發麻,個別的還會抽筋。這一時期最容易被忽視,往往誤認為是人上了年紀,腿腳不太靈活了。

其次,運動後下肢酸脹疼痛,特點是行走一段距離後覺得下肢主要是小腿部疼痛乏力,同時伴有緊繃和束縛感,癥狀加重後可演變為劇烈的疼痛,不得不停止行走,休息一會兒之後又能繼續行走,行走同樣的距離後癥狀再次出現,如此循環。這在醫學上稱為「間歇性跛行」。

再則,是休息時疼痛,醫學上稱為「靜息痛」,同時伴有肢體皮膚溫度下降和顏色蒼白,下肢動脈硬化發展到靜息痛階段就標誌著患者出現了嚴重的肢體缺血。這個時期就提示患者必須積極治療了。

除此,就是腿部或腳部的潰瘍或壞死,「下肢尤其是患病部位長期處於缺血狀態,最終就會因缺水乾涸,表現出發黑髮乾的癥狀。」

特別提醒

預防下肢動脈閉塞

嚴控血壓血糖血脂等

醫生表示,有長期吸煙史,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也比常人更易遭遇下肢缺血的煩惱。所以,預防下肢動脈閉塞最主要的在於嚴格控制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嚴格監測、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嚴格戒煙,可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降低下肢動脈硬塞症的發生率,並預防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

上述高危人群如果發現自己比常人更容易腳冷,總是走不動路或走一小段路就覺得下肢酸痛,一定要及時去醫院諮詢血管外科醫生,進行必要的檢查。「平時的自我檢查也很重要,要注意觀察自己腳部的皮膚顏色是否變得紫紅,如是也要去檢查。」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確診患有下肢動脈閉塞,要加強鍛煉、嚴格用藥,或積極手術治療;平時要加強足部護理,避免皮膚破損及外傷等,以防病情加重。

轉載自:揚州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蘇網 的精彩文章:

南京一居民樓里濃煙陣陣 只因老人打了個盹
商務車撞開警車 拚命逃跑竟只為這件事

TAG:騰訊·大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