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最浪漫的國家,被英國坑慘,不過卻稱霸歐陸

全球最浪漫的國家,被英國坑慘,不過卻稱霸歐陸

自大航海時代以來,由於地緣政治及利益方面的衝突,法國與隔海相望的英國陷入了持續數百年的大國紛爭。在這場持續的博弈中,英國憑藉著其海權國家的地緣屬性,專註於用海外擴張來強大自身,在綜合國力上始終壓著法國一頭。為了爭奪海洋和殖民霸權,英法兩國各帶著一票小弟大打出手,最終英國取得了最終勝利,從而確立了其全球海上霸主的地位,成就了日不落帝國的美名。

雖然法國在海外貿易中輸給了英國,但在歐洲大陸內部,法國一直都以強國而著稱。在近代以來的歐陸霸權之爭中,尤其是在德國統一前,法國長期以來一直都是歐陸霸主,極少有被撼動的時候。如果說英國在海上是海上霸主,那麼法國就是歐陸之王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法國會成為歐陸霸主?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還是得回到法國的地緣結構上來分析。

雲石君在《地緣政治:法國系列》中曾經對法國的地緣結構做過介紹:

法國位於北歐平原這一東西向平原的西端,兼具陸地與海洋國家的地緣屬性,其西南為比利牛斯山脈、東南為阿爾卑斯山脈、西面北面為大西洋、南面為地中海、東面為萊茵河及眾多低矮山脈。整體來看,法國周圍都被山脈與海洋所包圍,5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使它成為歐洲的天然大國。

要知道,在德國統一前,法國是除俄羅斯外,歐洲基督教世界最大的國家,國土規模相對較大,可開發潛力較佳。

古典時期,受限於人類落後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力,以及各地之間由於自然條件的阻隔,尚不足以對這種西北歐地帶進行有效開發。但是中世紀以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以及人類的資源積累和技術進步,法國逐漸衝破了地緣屏障的梗阻,各區域之間的地緣關係較古典時期大為緊密,地緣板塊間的界限逐漸消融。隨著生產力水平逐漸提高和物質文明更加發達,法國乃至整個阿爾卑斯北部地區的開發程度也得到了迅速提升,奠定了歐陸霸主的地緣基礎。

問題在於,作為橫跨歐亞大陸,且本部核心區在歐洲的俄羅斯,為什麼反倒讓法國成為了歐陸霸主?

這也不難理解。要知道,俄羅斯所處的東歐板塊,緯度較高,候苦寒,可開發潛力較差。畢竟東歐平原的濕寒氣候,天然是農業發展的阻礙。雖然經過千年的技術積累,人類已經可以支撐對東歐平原的初步農業開發,但這種技術的進步依然是有限的,依然只是建立在人力耕作技術方面的量級提升,而非由人力耕作向機械化耕作的質變。在北亞和中亞的地緣價值未被充分開發出來之前,俄羅斯縱然有資本獨立成國,但也最多不過是二流甚至三流而已,想與英、法、奧地利甚至奧斯曼帝國分庭抗禮,成為歐洲大國,依然是絕無可能。

與俄羅斯的苦寒氣候不同,法國因西鄰大西洋,佔據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優勢,氣候相對較為溫和,隨著人類對自然的開發能力逐漸提高,其開發難度也遠遠低於俄羅斯。憑藉著這樣的優勢條件,法國可以將西北歐板塊進行充分開發利用,憑著工農業的財富積累和綜合國力的提升,一舉成為歐陸大國。

此外,與西班牙相比,法國佔據了地緣優勢。西班牙多山地少平原,也就意味著沒有放開的糧食生產和適合的工業發展條件,可開發價值不高,這一點同時制約了西班牙工業和農業的發展,缺乏與歐洲傳統大國並駕齊驅的本錢。反觀法國的國土,平原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有相當部分地勢平坦,可開發價值要遠遠高於西班牙,能夠力挫西班牙成為歐陸霸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大航海時代以來,商業的快速發展給法國帶來了發展機遇。

雲石在前幾節的文章中提過,中世紀以前,由於獨特的地緣優勢,地中海才是歐洲文明的核心,憑藉著地中海波平浪靜的水路條件,環地中海各國在商業貿易往來中獲得了不少財富,其中又以希臘和羅馬為最。通過商業貿易以及海外殖民,希臘和羅馬聚集了大量的物質財富,最終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地中海貿易圈。

這種格局一直保持到了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和新航路的開闢,歐洲人真正走出了地中海的小圈子,並航向未知的大西洋,文明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隨之而來的,是地中海貿易圈的逐漸衰落和萎縮。

對於法國而言,雖然面臨著阿爾卑斯山這個世界級的地緣屏障以及地中海貿易圈衰落的兩大不利因素,但這並不代表著法國與地中海貿易圈就此無緣了。打開地圖不難發現,法國南部區域與地中海相連,雖然地中海貿易圈正在衰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衰落並不等同於消亡,只是貿易量已大不如前。法國毗鄰地中海,可以承接傳統的地中海貿易圈,與地中海沿岸國家發展貿易往來交流。

再看大西洋。近代以來,隨著海外商路的拓展,國際貿易獲得急速發展,貿易中心逐漸從地中海轉移到了大西洋,歐洲從海外殖民地掠奪回來的資源大大增加。這種資源的增加,以及時代進步帶來的技術成熟,使得歐洲各國由陸權國家向海權國家邁進。法國毗鄰大西洋,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有利於大航海時代的海外殖民和歐洲外洋貿易圈的貿易。雖然無法與英國的海外貿易相比,但憑藉著海洋國家的這重屬性,法國在海外貿易中也收穫頗豐,使得法國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進而增強了國力。

同時,法國北部地處西歐平原西端,與中東歐的地緣通道比較順暢,適宜海陸商業貿易。

近代以來,由於商業貿易上急迫需求的刺激,歐洲各國間的商業貿易交流需求也與日俱增,擁有臨海優勢的北部平原比內陸更有優勢,自然而然成為歐洲內部商業交流中樞,得以積蓄出大量的財富。另一方面,隨著工業革命的來臨,東西歐板塊也逐漸得到了崛起的契機,而西歐平原相對優良的地理條件,也使得哪怕是陸地層面,北部平原也更適宜作為連接東西歐的地緣通道,其地緣重要性也日漸凸顯。

在這種多重因素的影響下,無論是從陸地貿易還是海外貿易,法國都可以憑藉著陸地和海洋國家的雙重屬性參與其中,自然從中獲利不少,其綜合國力自然也強於歐陸其他國家。

再次,法國在中世紀完成了國家統一,中央集權程度較高。

早期法國也是封國林立,封建主割據一方,法蘭西王權旁落。卡佩王朝建立後,致力於法蘭西的統一。11世紀起,法國國內的城市開始興起,國王和城市合作對付割據一方的封建主,再加上很多時候被封建主剝削的市民發動起義,令部分封建主只得依附國王,以避免再次發生流血事件。法蘭西國王也逐漸掌握了司法權及財政權,令封建主勢力大大被削弱,自此,法蘭西王國開始趨向統一。英法百年戰爭喚醒了法蘭西民族主義,促進了法國統一,到波旁王朝的時候達到了專制的頂峰。

反觀同時代的德國,霍亨斯陶芬王朝垮台之後,由七大封建主聯手推舉皇帝。但由於彼此又爭執不下,誰也壓不倒誰,結果是每次都推舉出勢力較小的家族來擔任皇帝,而皇帝總是弱勢而且不斷更換,導致國內諸侯獨立,紛爭不斷。

總而言之,德國是諸侯們對皇帝形成強力掣肘,而幾乎同一時間的法國,是法王對諸侯形成高度壓制,使得法國的中央集權進程遠遠高於德國、義大利等國。

對於外部衝突和爭端不斷的法國而言,中央集權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可以集全國之力擴張自己的領地,同時向北美、中美、非洲、印度擴張殖民地。

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後不久,法國發動了侵略義大利的戰爭,取得了多個主教區的統治權;隨後又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爭奪德法邊境土地,從而揭開了法國與哈布斯堡家族長期爭霸鬥爭的序幕,使法國東部邊疆得到了極大地延伸。連年的南征北戰,法國幾乎挑戰了歐陸的各個強國,使得法國的影響力得到了極大地擴展和延伸,也一舉奠定了法蘭西帝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

隨著近代科學的興起和新興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加強,歐洲爆發了文藝復興後的又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啟蒙運動,恰恰這場運動的啟蒙地就在法國。按理說,法國並不是歐洲最早的資本主義國家(荷蘭、英國都比他早),也不是最強的(英國一直比他強),但在這場席捲歐洲的啟蒙運動中,法國卻成為近現代資本主義思想的搖籃。

我們不禁要反問一句,為什麼啟蒙運動發源於法國,而不是有洛克等人的英國?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君,雲石君將在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176章——法國之第5部分。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關注公眾號:雲石君,持續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石 的精彩文章:

全球爭霸—法國明明更強,卻為何總是爭不過英國?
該國內戰七八年,美俄歐及中東全攪進來,民眾自焚於聯合國分部

TAG:雲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