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廉政清明的紀曉嵐 卻因這件事陰溝裡翻船

廉政清明的紀曉嵐 卻因這件事陰溝裡翻船

說到和珅和大人就想到貪污。提起紀昀——紀曉嵐一張鐵齒銅牙,廉政清明。年輕時才華橫溢,任官50多年,官至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官國子監致仕。

一向廉政清明的紀曉嵐後來因給貪官通風報信而使他獲罪流放到今烏魯木齊的地方。那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據記載,在乾隆33年(公元1768年)的春天發生了一件牽連眾多官員的案件。案件的起始原因就是由於兩淮鹽運使司虧空了金額達1000萬兩白銀,乾隆皇帝準備追究歷任兩淮鹽運使,當時已經還鄉的兩淮鹽運使之一盧見曾也在追查之列。

那麼這個與紀曉嵐什麼關係呢?原來啊,這個告老還鄉的鹽運使盧見曾和紀曉嵐是親家。當年紀曉嵐把他的長女嫁給了盧見曾的兒子。

如此聰明的紀曉嵐自然不會親口或者以書寫的方式去告密。不然就會落下證據。想來想去他就弄了一封無子信,信封裡面就一把鹽,和一把茶葉,然後用信封封好。

這個盧見曾已收到這封無子信就明白的其中的玄機:「鹽案虧空查(茶)封。」於是盧見曾就把那些個剩下的資產都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

後來,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一貫廉政清明的紀曉嵐泄密的事情被查出來,因此被受牽連。其實啊,紀曉嵐也可能是擔心自己寶貝女兒因此受牽連才想出這麼一條計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