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最有歷史意義的珍寶,卻被當做廢紙堆積成山

中國最有歷史意義的珍寶,卻被當做廢紙堆積成山

大家都知道歷史上晚清時期,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整個王朝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沉浸在貪腐中無法自拔。到了晚清民國北洋政府他們做的一件事情,讓我國很多具有文化歷史意義的珍寶流失。

每個朝代最具有歷史傳承及意義的珍寶,莫過於他們的文獻。文獻記憶了整個國家王朝的發展,是後人研究每個年代的主要財富。雖然每個時期使用記錄的材質和文字的不同,它的本身所具有的文物價值外,它們記載了大量的文獻和資料,無法用金錢去衡量的珍寶。

這些文獻一小部分部分在戰爭中損毀,大部分都是我們自己沒有很好的保護而受到的損失,幾經波折之後這些文獻才得到妥善保管。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滅亡時,將存有大量文獻資料庫,轉交到國民政府。因當時戰爭頻繁當局混亂,沒有人想要保護這些文獻。儲存這些文獻的庫房,年久失修致使很多文獻,暴露在風雨之下遭到損失。

1921年北洋政府因財政困難,保存這些文獻的官員們,為了一點點錢財,把這些文獻當做廢紙(十幾萬斤)運出故宮賣掉了,而且獲得的錢財僅僅有4000元。

據傳說當時收購這些文獻老闆,主要看重這些文獻當中的宋版書籍,市面上的宋版書籍都達到了1兩黃金一頁。而且這些文獻當做廢紙來處理,得來的錢財遠遠不止4000元,怎麼做這個老闆都不會賠。所以書店老闆沒有關心儲存和保護,隨意存放在長廊之中,如此可以想像這個珍貴資料的下場。期中一部分因書店老闆售賣遺失,有些走過之人如要用到隨手拿取用。

這些文獻的命運在這一天發生了轉變,著名學者羅振玉來到了北京,偶然機會下得知了此事。感到非常震驚及憤怒。當下便尋找這些文獻的下落,希望買回這些文獻。但當他趕到時已經有2/3萬金文獻丟失,剩下的也被處理準備做紙漿。心急如焚的羅振玉,急忙找到書店老闆洽談此事,經雙方商定最終以10多萬錢款買回。

羅振玉的做法令人敬佩,為了保存幾萬金文獻,他不得已分為北京、天津保存整理。因為歲數及資金的緣故無力維持,後將北京保存文獻賣給中央研究所,天津文獻被他運給偽滿洲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小笑猴 的精彩文章:

我們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有些事卻值得我們付出一生的努力!
她雖然是鬍子卻專殺鬼子,最後卻被中國人槍斃!

TAG:小小笑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