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上最大的蠢材——曹丕
最新
02-10
七、曹孟德子若豚犬
至此曹操分化孫劉聯盟的戰略決策大獲成功,孫權取荊州、殺關羽,已與劉備結下了血海深仇,孫劉聯盟徹底破裂,只待劉備怒而興兵,曹操就可與劉備夾擊孫權,先解決其中一個。然而天不假年於曹操,關羽被殺後不久,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即位,不久代漢自立,定國號「魏」,改元黃初。
劉備也於曹丕代漢後,於次年自立為皇帝,以繼承漢祚,改元章武,史稱「蜀漢」。孫權奪取荊州後,一直把防備劉備報仇作為頭等大事,同年四月,孫權遷都到武昌,親自坐鎮荊襄防線,穩定荊州局勢,防備魏、蜀。而劉備登上皇位後不久就決定對東吳用兵,以報荊州被奪,關羽被殺之仇。章武元年七月,劉備不顧群臣反對,大舉興兵攻伐東吳,擊破吳將李異防守的巫縣(今四川巫山西北)和陸遜防守的秭歸。聞得劉備來攻,東吳舉國驚駭,孫權緊急向劉備求和,諸葛瑾也寫信向劉備陳說利害,但劉備盛怒之下,直接予以拒絕。東吳舉國驚駭倒未必是怕劉備進攻,而是終於明白奪取荊州與劉備翻臉後自己的戰略態勢並沒有改善,反而變得惡劣。劉備東進,東吳並非沒有能力抵敵,就怕魏國趁機南下,那就是東吳的危急存亡之際了。這其實正是十二年前曹操主動放棄江陵獲得的收益,蜀吳交戰,存滅只在魏國的轉念之間。這就是孫權、呂蒙短視貪利帶來的惡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