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數理中醫7:腧穴篇

數理中醫7:腧穴篇

數理中醫7:腧穴篇

本篇介紹數理中醫腧穴的科學內涵:腧穴=五臟六腑信息生成點。

基於大數定律以及分形理論,分析腧穴的科學原理。

一、腧穴的定義

腧穴是中醫獨有的概念。「腧」通「輸」,有氣血傳輸的含義;「穴」是孔隙、空竅的意思。古代腧穴有多種稱謂,在《黃帝內經》中稱為氣穴、氣府、骨空等;在《太平聖惠方》中稱為穴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中稱為「腧穴」;在《神灸經綸》中稱為穴位。腧、俞、輸三字在古代文獻中通用,均指腧穴。

經過長期的實踐,中醫發現:人體的同一種疾病可在不同腧穴中得到反應,且通過對不同腧穴進行針灸、揉壓等可達到緩解病情的目的。因此中醫將腧穴作為人體疾病的反應點和治療點。

■ 腧穴的傳統中醫定義

腧穴是氣血沿人體經脈傳輸的特徵點,是腑臟之氣在經絡上的聚散處。

可見,在傳統中醫體系中,腧穴是與經絡密切相關的概念,與氣血傳輸有關。由於在數理中醫體系中,氣與血是不同的概念,為了進一步明確腧穴的內涵,我們定義腧穴如下。

■ 腧穴的數理中醫定義

腧穴是經絡中元信息的生成及發布點。

① 將源自於「絡」的「散信息」聚合成「元信息」,供「經」上傳至心系統;

② 將源自於「經」的「元信息」發布(廣播)給「絡」。

不難看出,數理中醫對「腧穴」的定位與傳統中醫在本質上是相符的。只是數理中醫更加明確了「腧穴」的信息(而非能量)屬性,以及其與「經」、「絡」之間的關係。打個比方,如果將人體「經絡」視為現實社會中的「通信網路」,則「腧穴」就是通信基站(或通信接入節點)。

二、腧穴生成五臟六腑元信息的科學原理

現代生命科學證實,人體中最小的生命單元是細胞。一般成人的人體中包含了200多類、總數數以十萬億計的細胞。從信息的角度看,每個細胞都是一個散信息源。直觀上,腧穴將源自「經」的元信息發布給「絡」相對好實現,但將源自「絡」的「散信息」聚合成「元信息」,同時還必須節能,似乎就不是那麼容易了。顯然,面對數目如此龐大的散信息源(即細胞等),心系統(即腦系統)若直接處理每條散信息是極不經濟的,因為這不僅要求心系統具有巨大的信息處理能力,還要求經絡系統有超強的信息傳輸能力,這意味著系統的結構異常複雜且十分耗能。

從能量節省的原則看,對散信息進行先分類、後處理(如傳輸、識別等),比直接對其處理更為合適,前提是腧穴能高效地對散信息進行分類。但腧穴能否做到呢?事實上,人體腧穴就的確做到了,並且十分巧妙地利用了數學原理。

從數學上看,所謂散信息,就是某種形式的參數;所謂分類,就是對這些參數進行某種運算。我們知道,算術加法「+」是所有數學運算中最簡單且最容易實現的運算。這意味著,如果能用加法對散信息進行分類,其能效無疑是最佳的。

那麼,在什麼條件下,能夠用加法來提取散信息的某種確定性信息呢?數學上的大數定律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這裡我們不做嚴格的理論探討,僅給出直觀的定性結論。

■ 大數定律

多個獨立同分布隨機事件的平均值必定趨於一個確定值,且趨近的精度隨著事件數目的增加而提高。

大數定律有多種具體的描述形式,其中切比雪夫大數定理是最具代表性的,以俄國著名的數學家和力學家切比雪夫(821-1894)命名。

1940年代,著名科學家、量子物理學創立者薛定諤從物理上也研究過人體中的大數定律現象。他指出,雖然人體內單個粒子的運動是隨機無序、不受控制的,但由於粒子的數量n足夠多,人體會呈現出準確符合物理定律的特性,且這個準確度的誤差是1/√n 量級。

現代生命醫學已經證實,人體是由許多粒子(包括原子、分子和細胞等)組成的,每個粒子的運動很簡單,但數量極其龐大,數以十億計。這就為「腧穴」用簡單的加法對散信息進行分類打下了物質基礎。

綜上所述,就是「腧穴」生成五臟六腑元信息的科學原理。

三、腧穴空間分布的科學原理

經過長期的實踐,傳統中醫不僅形成了腧穴理論,還給出了許多腧穴及經絡在人體上的分布圖。但由於傳統中醫並沒有給出腧穴在現代科學意義上的明確定義,因而難以用現代科學的手段來驗證中醫的腧穴理論。

數理中醫結合現代生命醫學的結論,探討腧穴在人體上的實體體現及其分布規律。由定義可知,腧穴的功能是將散信息匯聚成元信息,而人體內各類大小淋巴結的功能類似,因此我們可做如下關聯。

■ 腧穴的實體體現

人體內的淋巴結是腧穴的一種實體體現。

中醫認為腧穴是遍布全身的,且分布在身體不同部位的腧穴,有可能呈現完全相同的特性。這一結論的科學原理又是什麼呢?下面我們給出簡單分析。

分子生物學已經證實,人體是從一個受精卵細胞開始生長發育的,有著準確的時間節律。受精卵細胞非常小,屬於毫微米量級,但長大成人後的人體結構卻非常複雜。這一現象在數學上看,就意味著人體生命是一個時間迭代過程。每迭代一次,人體就長大一點;而每次迭代又不需要用到太多的參數,因此非常符合物理能量節省原理。

我們知道,數學上有無窮種迭代方程,顯然不可能所有的迭代方式都能產生生命。因此,人體生命的迭代方式必定還滿足其他限定。研究表明,分形迭代是人體生命迭代方式的重要特徵之一,也就是說,人體的生長符合分形理論的原理。

所謂分形理論(Fractal Theory),是1970年代由擁有波蘭、法國和美國三重國籍的數學家曼德布洛特(Benoit B. Mandelbrot,1924-2010)創立。一個分形系統最重要的特徵在於局部和整體之間具有相似性。由於腧穴是表徵人體整體特性的特徵點,因此可以說,腧穴的數學原理就是分形理論。

研究表明,人體中的細胞數以十億計,但種類只有區區200多種。憑直觀就可以理解,當人體的體積從毫微米級長大至米級時,在人體的不同地方必定會出現大量相同的細胞。而同類細胞的聚集處,儘管空間位置不同,必定會呈現出相似的功能特性。可用吹肥皂泡來做簡單的比擬:肥皂液體中原先挨得很近的兩個點,可能會隨著肥皂泡的膨脹不斷變化。

要指出的是,分形迭代雖然每次迭代很簡單,但是需要經過很多次迭代才能生成一個複雜的系統。換句話說,分形系統是以時間為代價來換取每步迭代的簡單性,或者說,人體生命的分形結構是時間換空間的產物。

事實上,不僅是人體生命,目前已知的任何生命體,都具有特定的生長時間周期。因此,分形原理是生命需要滿足的另一個普遍規律。

概括地說,大數定律和分形原理是中醫腧穴的科學內涵。但要指出的是,與五行一樣,中醫關於腧穴具體數目的描述,並不是絕對的,而是與生命功能系統的劃分有關。傳統中醫基於五臟六腑體系,將腧穴的數目一般定為300多,這是經過長期實踐產生的經驗數據,應當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扁鳳工作室聲明:原創內容,版權所有。歡迎轉載,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