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解璽璋:張恨水與冰心的緋聞純屬造謠

解璽璋:張恨水與冰心的緋聞純屬造謠

作者:解璽璋(騰訊·大家專欄作家,文史學者)

這也許不是一篇非作不可的文章,但似乎又有不得不作的理由。而理由之一即,此事固屬子虛烏有,向壁虛構,但總有好奇之人,好事之人,在這件事上糾纏不休。網上的煞有介事且不論,我這幾年在作《張恨水傳》,也經常遇到喜歡求證此事的朋友。

即使那些力證此事不足信的文章,往往用的仍是似是而非的論據。例如有人說道,冰心在為吳文藻的《人類學社會學研究文集》所作代序中曾提到此事,說她根本不認識張恨水。其實,這篇數千字的長序,回顧了她與吳文藻從相識、相戀、相愛到結婚,乃至一生相伴相守的經歷,沒有一個字提到張恨水。這本書初版於1990年,並不難找,只要讀一讀,就會得到真相,偏偏大家都不肯費這個事,而寧肯以訛傳訛。

1929年6月15日,冰心和吳文藻在燕京大學臨湖軒舉行婚禮時的合影

由此我想,把二人並不相關的人生經歷作一簡單介紹,也許是必要的。先說張恨水。

張恨水,本名張心遠,恨水是他的筆名。他的祖籍為安徽潛山,生於江西景德鎮,時為1895年5月18日,此時他的祖父張開甲任景德鎮保安軍統領,駐防於此。張恨水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統領衙門裡度過的。祖父去世後,父親張聯鈺則「遊宦」於江西南昌、黎川、新干一帶,主要職業是在清政府設置的厘金卡子上當師爺。這期間,張恨水一直隨父親在任上就近讀書。民國元年(1912),父親不幸患急病去世,張恨水一家的生活遂陷入困頓之中,無力繼續供他讀書。這一年他17歲,他的漂泊生涯由此開始。

1913年,他「漂」到漢口,投奔一位年紀並不比他大很多的叔祖張犀草,在一家報館裡打雜。「恨水」這個筆名就誕生於這個時候。由於「恨水」這個名字曾引起人們的種種猜測,張恨水為此還作了特別的說明:

「本來在墾殖學校作詩的時候,我用了個奇怪的筆名,叫『愁花恨水生』。後來我讀李後主的詞,有『自是人生常恨水常東』之句,我就斷章取義,只用了『恨水』兩個字。當年在漢口小報上寫稿子,就是這樣署名的。用慣了,人家要我寫東西,一定就得署名『恨水』。我的本名,反而因此湮沒了。名字本來是人一個記號,我也就聽其自然。直到現在,許多人對我的筆名,有種種的猜測,尤其是根據《紅樓夢》,女人是水做的一說,揣測的最多,其實滿不是那回事。」

——張恨水著《寫作生涯回憶》,15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6月版。

張恨水在這家報紙上發表的署名「恨水」的詩作和補白,我們或許已經沒有機會再見了,不過,1918年6月8日《申報》自由談:「遊戲文章」欄發表文言散文《卜扇》,署名即「張恨水」。這很可能是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早見於報紙上的張恨水的文字。這時他23歲,正在安徽蕪湖編輯《皖江日報》的副刊。

而這一年,冰心在北京貝滿女中畢業,考入協和女子大學理化預科。兩年後,協和女子大學與燕京大學合併,稱作燕大女校。冰心發表文章便始於在協和女子大學讀書期間。1919年8月25日,北京《晨報》第七版「自由論壇」發表她的《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一文,署名「女學生謝婉瑩投稿」。這是她在公開報刊發表的第一篇文章。不久,她的小說《兩個家庭》在《晨報》副刊連載,才第一次使用「冰心」這個名字

關於這個筆名,《冰心年譜》從兩方面來說明:「一來是因為冰心兩字,筆畫簡單好寫,而且是瑩字的含義。二來是她太膽小,怕人家笑話批評;冰心這兩個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時候,不會想到這兩個字和謝婉瑩有什麼關係。」(卓如《冰心年譜》,23-24頁,海峽文藝出版社1999年9月版。)當然更不會和張恨水有什麼關係。此時的張恨水大約剛辭去《皖江日報》的差事來到北京,還在為每天的衣食發愁呢。

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說法,提到張恨水當年在景德鎮讀書時曾有一童年女友名秋鳳者,「私心好之,未敢言也」。(張恨水《舊年懷舊(一)》,張恨水散文全集《小月旦》247頁,時代文藝出版社2015年8月版)若干年後,他回到景德鎮,秋鳳已嫁人了。苦悶中的張恨水無意間讀到冰心的作品,忽然感覺找到了知音、知己,遂寫了一封袒露心聲的信給作者,雖通信數年,終因志向不合而分手。20年後,她以「冰心」這個名字表明對張恨水的拒絕,而張恨水亦改筆名為「恨水」,取「恨水不成冰」之意。

張恨水照片

這個故事編得漏洞百出。張恨水曾有兩篇文章提到秋鳳這個童年女友,一是1929年3月3日《上海畫報》發表的《舊年懷舊》一文,再有一個便是1947年2月5日北平《新民報》副刊《北海》發表的《看燈有味憶兒時》一文。這兩篇文章都記述了童年時期他與秋鳳的友誼,也交代了若干年後聽說秋鳳嫁人時他的感慨,他不會「苦悶」,那不符合一個才子范兒詩人的形象,他只是有一點「不勝桃花人面之感」。他說,那時他已經能夠作詩,「有惆悵詩三十絕記其事」(張恨水《舊年懷舊(一)》),不知寫了些什麼,可惜已經看不到了。

據他交代,他離開景德鎮時大約八九歲(他說十歲,系虛歲),六年後他回到景德鎮,應在十四五歲之間,時間為1909或1910年。這時的冰心還叫謝婉瑩,是個僅為九歲或十歲的小姑娘,正在山東青島的家塾中讀書,不僅沒有公開發表過作品,甚至還沒有開始學作文章呢,怎麼會有讓張恨水感動得一塌糊塗的事!

冰心是福建侯官人,與嚴復同鄉。她生於1900年10月5日,比張恨水小5歲,本名謝婉瑩。從1歲起隨父母離開故鄉,她家一直輾轉於上海、煙台和北京。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她的父親謝葆璋應召到北京海軍部任職,她和母親及三個弟弟第二年才離開家鄉,來到北京。到北京的第二年,她考上了北京貝滿女子中學。這是一所教會學校,學生家庭都是有些背景的,她的父親此時就擔任海軍部軍學司上校司長。

她自1919年8月開始在北京《晨報》發表作品。當時,女子在報紙上公開發表作品還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所以,很快便引起了新文學愛好者的關注。

《晨報》原名《晨鐘報》,是研究系的機關報,其副刊前身第七版的編輯方針則明顯地傾向新文化,提倡新文藝,它的編者與作者,也以新一代文學青年為主。張恨水直到1928年才有機會在《晨報》連載小說,最初,他的作品多發表在《益世報》、上海的《申報》、《晶報》、蕪湖的《工商日報》,以及他參與創辦的《世界日報》和《世界晚報》,這些報紙的共同之處,是以城市市民為服務對象,並不針對新知識界。其中無論編者、作者、讀者,多是有些舊文化的根底,而趣味也偏於遊戲和消閑的。

可見,這是兩個不同的社會文化群落,他們之間的隔閡與誤解是不大容易消除的。不久,她進入燕大,並先後擔任了燕大季刊社的編輯和副主任。1923年秋,她從燕大畢業,赴美留學,此前的大部分作品——小說、詩歌、散文、雜感,都發表於《燕大季刊》,署名多為婉瑩,有時也用謝婉瑩、悲君、闕名等,冰心這個筆名則很少用。這期間,另有詩集《繁星》《春水》先後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和新潮社出版,則署名冰心女士。

1923年,冰心從燕京大學畢業

冰心於1923年8月乘船前往美國留學

綜上所述,張恨水與冰心雖然同為民國文學天空耀眼的明星,但他們始終運行於各自的軌跡,相遇、相識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們從各自的角度為中國文學貢獻才華和智慧,而中國現代文學也因為有了他們更展現出豐富多彩的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你的青蛙,其實不是你的青蛙
長夜前的黃昏——2017西方思想述評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