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毛筆字,臨帖做到這五點,保管你寫的好看!

寫毛筆字,臨帖做到這五點,保管你寫的好看!

一、臨帖,不僅僅技術而已

我們臨帖最終的目的,確實是為了學習技術,這句話本質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們在臨帖過程中,所學到的,卻不僅僅是技術而已。

學習書法,通過臨帖掌握書法技巧,的確是我們臨帖最本質的目的,但是除了這個顯而易見的目的之外,我們還收穫了其他東西。

二、臨帖培養「眼力勁」

比如說,我們知道,其實臨摹考驗的不僅僅是人的模仿能力,還有觀察能力。臨摹者有時候寫不好書法的原因,可能不在於他模仿能力不強,而是因為他觀察的不夠仔細。也就是我們說的「沒有眼力勁兒」。

這種對於書法作品細緻的觀察力,體現在我們臨帖過程中對於所要臨摹的對象的細緻入微的考察。包括筆畫的走向、粗細、長短等等細節的表現。而在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關係上,更應該注意彼此之間的呼應、疏密、穿插避讓等等。

所以在臨帖過程中,觀察力的考察其實有時候比手頭上臨摹的功夫更為重要。這些觀察力在我們藝術創作中至關重要。

三、藝術創作的敏感性和觀察力

假如說藝術創作起源於生活,那麼,我想如果沒有敏銳的視角以及敏感的觀察力,你在怎麼想創作也是無濟於事的。因為你缺乏最重要的創作能力——敏感度以觀察力。

而敏感度和觀察力雖然可以在起其他方面進行培養,或者說天生的,有些人就有一些敏感度,但是不同方面的敏感是不一樣的,假如沒有臨帖這一書法學習活動,恐怕也就很難培養起屬於書法的敏感性了,沒有了敏感性,也就沒有觀察力,這有何來想像力呢?又怎麼進行創作呢?

因此,無論是從技法層面談臨帖,還是從培養能力的角度看臨帖,臨帖都是在創作過程中必不可缺的,甚至是必須具備的因素之一。

四、臨帖的本質

所以,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臨帖能夠帶給我們的效果,是書法技術上的進步和觀察力、敏感度的提升。

但是這樣的效果綜合作用的效果是什麼呢?臨帖對於學習書法的人來說,最終極的意義在於什麼呢?

一般而言,是境界的提升。可能有些讀者不同意了。境界的提升?我讀書、看報、吟詩作對一樣可以提升人生境界啊,那麼是不是我不用寫字,就一直學習文化,提升所謂的境界就一定能把字寫好了?

但是這裡的境界,並不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的境界,而是我們在進行書法書寫過程中,所能達到的層次大小。

正如我們所熟知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所說人生三種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這段話闡述人生的三重境界正如書法中的境界相同,必須是要經歷過一定的過程和階段,才能「修道成仙」。而唐代書法家孫過庭在《書譜》中也說: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

臨帖的過程,就是不斷提升我們境界和層次的過程。

五、臨帖與創造性體驗

至於說「臨帖不能提供想像力和創作力」,由此斷言,藝術需要想像力和創作力,我認為這是極其荒謬的邏輯。正如我們看待小孩子學習語言和寫字一樣,我們甚至仍然可以像「臨帖不能提供想像力和創作力」這樣的言論來指責小孩子學習語言、學習拼音、學習漢字,指責他們不能提供想像力和創造力,指責他們是對孩子的戕害,是死記硬背。

但是,這難道不是我們學習的常態嗎?假如沒有這些死記硬背的語言,我們哪裡去學習說話,寫文章。假若您信奉臨帖不能提供想像力和創作力,藝術需要想像力和創作力之類的胡言亂語我覺得您的孩子可以直接不用上學,讓他寫一部小說好了。

回到學習書法上來,臨帖最重要的一個態度,是學習。而學習過程,就是一個重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我們把古人的創作重新在自己的筆下進行書寫再現的過程,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所進行的體驗,我們稱之為創造性體驗。

可以說,沒有這樣的體驗,就很難有以後真正的藝術創作。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創作、創造也是需要學習的,沒有經過學習的創作和創造,註定是不成功的創作。所以,並不如我們一般人想像的那樣,創作就是一個人冥思苦想,突然電光火石的一瞬間,就誕生了創作。

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創作怎麼能不需要臨帖呢?創作又怎麼能離開的了臨帖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松風閣書法日講 的精彩文章:

書法大師林散之這句話,其實誤導了很多人!
怎樣理解傅山以丑為美的審美觀?他為何指責趙孟頫是「匪人」?

TAG:松風閣書法日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