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基督徒的生活

基督徒的生活

第六章、對永世的默想

【註:《基督教要義》第三卷第九章,「對永世的默想」。 】

神借患難減少我們對今世過度的愛(1-2)

1.今世的虛空

不管我們遭受何種患難,我們必須明白這樣的目的:藉此訓練自己輕看今世,並因此被驅使默想永世。 因為神既然最知道我們生來何等喜愛這世界,他就用最恰當的方式攔阻我們,並藉此除掉我們的懶惰,免得我們過於貪愛這世界。 我們每一個信徒都盼望一生仰望和尋求天上的永生。 我們若不如禽獸是極為可恥的,但如若我們沒有死後永生的盼望,那麼我們的光景與禽獸沒有兩樣。 然而,你若檢視人的計劃、努力和一切行為,你會發現都是屬世的。 我們的心被世間的名利和權力所迷惑,而盲目到看不見別的,這就證明我們的愚昧。 我們也因充滿貪心、野心和淫慾,無法感受到世俗之外的事。 總之,人的整個靈魂因受肉體誘惑的吸引,完全在世上尋求快樂。 為了抵擋這邪惡,神不斷地證明世界的悲慘,好教導信徒今世的虛空。 為了免得他們在心裡期望在世上獲得永久滿足他們的平安,神使他們常常遭遇戰爭、紛爭、搶劫或其他災難。 神為了約束他們迫不及待地追求轉眼即逝的錢財,或依靠自己擁有的財富,就使他們被放逐、遭饑荒、火災,或以其他方式,使他們落在貧困中,或至少攔阻他們發財。 為了避免他們過度地享受婚姻所帶來的幸福,神就以墮落的妻子、悖逆的兒女,或喪親的痛苦試煉他們。 然而,如果神在這一切的事上比較慷慨地對待他們,但為了避免他們因驕傲或自信而自高自大,神就借疾病和災難使他們確知物質有多靠不住,轉眼成空。

唯有當我們發現今世在各方面充滿患難、困苦以及許多令我們不快樂的事,沒有任何方面是幸福的;今世所帶來的幸福是不可靠、轉眼即逝、虛空的,同時帶給我們各式各樣的害處,我們才從十字架的苦煉中真正獲益。 由此可見,我們在今世只能期待爭戰,也應當提醒自己:我們的冠冕在天上。 總之,我們要深信:除非人在心裡開始輕看今世,否則他絕不會認真地尋求和默想永世。

2.我們的傾向是忽略今世的虛空

顯然,這世界對我們而言若非毫無價值,便會吸引我們過度地愛它,不會有第三種可能。 因此,我們若對永恆有起碼的關心,就必須殷勤設法甩掉這些世界的鎖鏈。 既然今生有許多吸引我們的誘惑,還有許多哄騙我們的快樂、恩惠和甘甜,那麼,從這種享受中不時被呼喚離開就對我們很重要,免得我們沉迷於這些誘惑。 若各種苦難小斷地提醒我們,我們仍然無法醒悟而對今世的悲慘做出正確的判斷,反而一直享受財富和快樂,那麼我們的人生會是怎樣的呢?

人生如煙(參閱詩102:3)或影兒(參閱詩102:11)不只是有學問的人才知道的,就連在凡夫俗子中也沒有比這更普遍的俗語。 且既然他們認為這事實對人而言是極為有益的,所以他們的格言也表達此意。 然而,幾乎沒有任何事物比這更容易被人忽略或忘記,因我們行萬事就如自己打算在今世建立永恆。 一旦我們看到屍體被埋葬,或我們在墳地中行走,因直接面對死亡,就會出色地論說今世的虛空。 然而,我們在這事上也是前後不一致的,因為這一切的事經常對我們毫無影響。 當我們談完之後,很快就忘記了,我們的哲學如煙轉眼消散,之後,就如在戲院里的掌聲,這些言談很快就消失了。 我們不但忘記死亡,甚至也忘記自己必死的事實,且如我們從未面對過這事實,就又歸回到我們在地上永遠不死的確信里去了。 若有人在任何時候,口裡冒出「人是一日之物」這諺語,我們的確會承認這事實,卻沒有留意之,以至於在地上不死的概念仍舊鎖住我們的心。 因此,人們無法否認神用各種經歷說服我們今世的悲慘對我們有極大的益處。 事實上,即使在我們被說服之後,我們也幾乎無法停止邪惡並愚昧地讚揚我們在世上的人生,就如這人生提供我們一切的好處。 但既然神喜悅這樣教導我們,我們就有責任留心聽,好使我們離棄自己的懶惰,並因厭惡這世界就全心全意地默想永生。

對這轉眼即逝、不能滿足我們之今世正確的判斷,使我們默想永世(3-6)

3.對今世的感恩!

我勸信徒養成輕看今世的習慣,儘管不是恨惡今世或對神忘恩負義。 事實上,今世雖然充滿無限的悲慘,我們仍然有責任將之視為從神而來不可拒絕的福分。 其實,我們若在今世看小到神任何的祝福,就已經在心裡犯了嚴重的忘恩負義之罪。 特別對信徒而言,今世應當向他們見證神的良善,全然是為了促進他們的救恩。 因在神使他的百姓確信他們在榮耀中有永遠的產業之前,他首先採用較小的證據向我們證明他是我們的天父。 這些就是他天天賞賜我們的福分。 既然今世使我們明白神的良善,難道我們應當藐視它,彷彿它對我們毫無益處嗎? 所以,我們必須習慣將今世視為來自神慷慨的福分之一,絕不應當拒絕。 聖經對這事實有既豐富又清楚的證據。 但即使聖經沒有這樣的啟示,就連大自然本身也勸我們感神,因他賞賜我們生命,允許我們使用這世界,並供應我們一切所需要的,以保守這生命。

而且,當為今世感謝神之更大的理由是:我們這一輩子是在預備享受天國的榮耀。 因神預定那些他在天上將加冕的人必須先經過地上的爭戰,使他們直到勝過戰爭中的一切困難之後才誇勝。

還有另一個原因是:我們在今生因領受神不同的福分,就預嘗神慷慨的甘甜,好激發我們更盼望和渴慕這慷慨在天上完美的顯明。 當我們確信今世的生命是出於神仁慈的恩賜,因此我們欠神的債時,就應當心存感恩。 之後,我們早晚將發覺今世的悲慘,好使我們不至於因我們與生俱來的傾向而貪戀世俗。

4.對永生正確的渴慕

我們越減少對今世的愛,就會越渴慕永生。 我同意這樣一種看法頗有見地:認為最好的景況就是未曾出生,其次是存…生之後很快就死亡的情況(參閱傳4:2-3)。 既然他們沒有受神真理的光照,他們在今世觸日所及不都是令人憂傷和厭倦的事嗎? 如此,那些以憂傷和流淚慶祝親戚的生日,卻以快樂的心參加他們葬禮之人並非沒有理由。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使他們獲益,因他們既然沒有信心,就無法明白不幸或人所厭煩的事如何能互相效力以叫敬虔的人得益處,他們因此在絕望中做出以上的結論。

那麼,當信徒判斷自己必死的生命時,既知道今世所帶來的不過是悲慘,就當更熱烈地默想永世。 當我們將今世與來世相比時,我們不但可以忽略這必死的生命,甚至應當輕看和厭惡它。 因若天堂是我們的家鄉,難道地上不就是我們被擄掠之處嗎? 若離開世界等於進入永生,這世界難道不就是墳墓嗎? 而且人在今世的生活難道不就是某種死亡嗎? 若離開身體等於獲得釋放和得到完全的自由,難道這身體不就是監牢嗎? 若享受神的同在是快樂無比,難道缺乏這快樂不就是憂傷本身嗎? 然而,除非我們離開世界,否則「便與主相離」(林後5:6)。 因此,我們若將地上的生命與天上的做比較,無疑地,我們會立刻藐視地上的生命並將之踐踏在我們腳下。 當然,我們是因這生命使我們常常犯罪而厭惡它,雖然我們對這光景的厭惡不能說是恨惡這生命本身。 無論如何,我們對待今世的態度應該是:我們既因對今世的厭倦和厭惡而期待它的結束,同時也照神的旨意珍惜他所給我們的每一個新的日子,好讓我們的疲倦最終不至於成為埋怨和不耐煩。 因今世就如哨崗,神差派我們在那裡站崗直到他呼召我們離開。 使徒保羅感覺到長久受身體的捆鎖,為這光景悲傷並迫切地嘆息渴慕救贖(羅7:24)。 然而,為了順服神的吩咐,保羅宣告:或離世與基督同在,或繼續在肉身活著,他都願意接受(腓1:23-24)。 因他承認或以生命或以死亡榮耀神,都是他欠神的債(羅14:8)。 然而,哪一種光景最能將榮耀歸給神都是由神自己來做決定。 因此,既然我們應當為主而活並為主而死,我們就當將我們何時離世的決定交付給神,且同時既熱切地期待死亡,也經常默想永世。 而且,在將今世與永世比較時,我們就當輕看今世,並因罪的捆綁,渴慕在神喜悅的時候離世。

5.當棄絕一切對死亡的懼怕!

然而,可怕的是許多自稱為基督徒的人不但沒有渴慕死亡,反而懼怕它,甚至每當聽到死亡時就戰兢,好像它是極大的災難。 顯然,我們與生俱來的情感在思想到身體的死亡時感到懼怕是自然的。 然而,不能接受的是,在基督徒的心裡沒有任何敬虔的光能以比這懼怕更大的安慰克服以及壓抑這恐懼。 因我們若相信這不穩固、有瑕疵、必朽壞的、轉瞬即逝的、衰殘的、腐爛的身體之帳棚即將被拆毀,並立刻要受更新成為穩固、完全、不朽壞的身體,及披上天上的榮耀,難道這信心不會驅使我們迫切地尋求肉體所懼怕的嗎? 我們若相信死亡呼召我們從擄掠中歸同本國,就是天國,難道這事實不會成為我們極大的慰藉嗎?

然而,或許有人會反對說:沒有任何有生命的受造物不渴望存活。 我完全同意,但我堅持的是我們最在乎的應當是那將來不死的生命,因我們在那裡將經歷到世界不能提供給我們的永遠穩同的牛活。 保羅清楚地教導信徒期待死亡:「並非願意脫下這個,乃是願意穿上那個。」 (林後5:2-3)難道野獸,甚至沒有生命的受造物——樹和石頭一一因意識到它們現在虛空的存在,都切望等候復活之日,好與神的兒女們一同脫離這虛空的光景(羅8:19及以下),那難道我們這擁有理解力甚至蒙聖靈光照的人,在我們的存在這極為重要的事上,不能看穿今世必朽的光景嗎?

但我並無意(至少現在不是恰當的時機)斥責這極大的罪惡。 我從一開始就明說我不打算詳細討論較次要的問題。 但我要勸膽小者研讀西普里安的作品《論人的必死》(On the Mortality),除非他們寧可研究哲學家們對死亡的立場。 然而,就連哲學家也無畏於死亡,這應當令他們感到羞恥。

我們要堅定地相信:那不喜樂地等候死亡和復活之日的人,對基督教的了解非常有限。 保羅也描述信徒都有等候死亡的特徵(多2:13;參閱提後4:8),而且每當聖經向我們證明完美的喜樂時,經常提醒我們這盼望。 基督說:「你們就當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 (路21:28)難道神喜悅用來激勵我們使我們歡喜、快樂的事,反而只令我們感到憂傷和懼怕,是合理的嗎? 若是這樣,我們為何仍誇耀他是我們的主呢? 因此,我們要持守更正確的立場。 雖然我們的肉體盲目,且愚昧的私慾反對,我們仍要毫無疑惑地等候主的再來,不但要渴望他的降臨,也應當將之視為最令我們快樂的事而嘆息渴慕之。 他將以救贖者的身份降臨,並在救我們脫離這充滿各種邪惡和悲慘的世界後,引領我們進入那永生的榮耀產業。

6.信徒在渴望永世時,蒙神安慰

顯然,眾信徒在繼續活於世上時,為了效法基督——他們元首——的榜樣,必須「如將宰的羊」(羅8:36)。 如此看來,除非他們思念天上的事勝過世界的事,不只在今生有指望(林前15:19),否則他們是極其可悲的人。 相反地,一旦他們停止思念地上的事而開始仰望神時,即使他們看到惡人在財富和尊榮上興旺,享受平安,以及以他們一切華麗、顯赫的財產為傲,享受種種娛樂——就算信徒因這些人的惡行受害,忍受他們的辱罵,因他們的貪心有所虧損,或被他們的私慾所煩擾——他們也能毫無困難地在這樣的苦難中忍耐到底。 因他們所仰望的是,神將接他忠心的百姓到大國的平安之日,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啟7:17;參閱賽28:8),要給他們穿上那榮耀、歡樂的長袍,要以他說不出來的甘甜不和喜樂餵養他們,與他們一同完美地交通,使他們與他的喜樂有分。 然而,那些在今世興旺的不敬虔之人將遭受最悲慘的羞辱:神要使他們的歡樂變為折磨,叫他們的笑聲和快樂變為哀哭、切齒;他將折磨他們的良心,使他們沒有平安;他將以不滅的火懲罰他們的淫惡(參閱賽66:24;太25:41;可9:43、46;啟21:8);他也將強迫他們低頭,服在敬虔的人之下,即那些忍耐被踐踏的人之下。 就如保羅所見證的,這就是公義! 使曾經憂傷、不公義受害的人得安息,以患難報應曾經叫敬虔之人受患難的惡人,這都是在主耶穌從天上顯現時即將發生的(帖後1:6-7)。

這的確是我們唯一的安慰,這安慰若被奪去,我們或落在絕望中,或被吸引受這世界虛空的安慰而至終滅亡。 連先知都承認,當他見惡人享受興旺時,他的腳幾乎失閃(詩73:2-3),而直到他進了神的聖所,思想惡人的結局時才明門(詩73:17)。 綜上所述,若信徒仰望神復活的大能,那麼在他們的心中,基督的十字架至終將勝過魔鬼、肉體、罪以及惡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山西的平遙古城和五台山的遺迹
一代名儒埋骨處,蓬蒿抔土亦含香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