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整日補水保濕,皮膚還是干癢?這說明身體「渴」了。艾灸,解「皮渴」更解「體渴」!

整日補水保濕,皮膚還是干癢?這說明身體「渴」了。艾灸,解「皮渴」更解「體渴」!

一說到皮膚干癢,大多數人都會下意識地給皮膚補水保濕,貼保濕面膜、噴保濕噴霧、塗保濕精華……不過,有人發現,儘管什麼高檔護膚品都用了,但干癢還是不請自來。「透過現象看本質」,為什麼怎麼補水保濕都難以解決皮膚干癢的問題?因為這種皮膚干癢「病不在皮而在體」,它只是體質失調的一個信號。那麼,我們該如何調整體質,在消除健康隱患的同時,解決皮膚干癢的問題呢?速戳下文……

一、為何皮膚易干癢?

皮膚干癢,首先出現「干」,然後才是「癢」,「干」是「癢」的基礎。

都說「女兒是水做的」,水對女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參與整個身體循環、加速新陳代謝、保持細胞活性、減慢皮膚老化,身體缺水會直接導致皮膚干癢,故而應該勤喝白開水,給身體補足水分。

外國某網友堅持喝白開水30天前後的對比圖,膚色不均、痘痘等問題有了明顯改善。

記者Sarah Smith每天喝夠3升水,1個月後,相貌年輕了10歲,眼袋、黑眼圈、眼下皺紋、面部紅斑幾乎全都消失了。

一般而言,秋冬季節,氣候乾燥,加上陽氣潛藏,人體氣機向內收斂,體內津液常處於匱乏狀態(氣能生津),或無法及時輸送到肌膚組織(氣能行津),皮膚就會幹癢。在當前立春時節,由於陽氣尚未完全升發,皮膚干癢的情況同樣比較常見。

二、皮膚干癢,是身體發出的信號

那麼,在外因(如氣候條件、生活環境等)相同的情況下,為什麼有人皮膚干癢,有人皮膚照樣水噹噹呢?這是因為兩種人群的內因(體質)不同,體質不好,身體就無法適應自然界的氣機變化,皮膚就會表現出各種不適癥狀。因此,皮膚干癢不是皮膚本身出了問題,而是體質失調的一個癥狀表現。

這也是整日塗抹護膚品卻無法解決皮膚干癢的根本原因——護膚品只能減少皮膚表面的水分蒸發,或滋潤皮膚表面,但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體質失調的癥狀,無法讓氣血精津液得到調整,皮膚濡潤得不到保證,怎能不幹癢呢?所以,不誇張地說,完全摒棄自己的體質問題,只顧塗抹護膚品的做法就是「捨本逐末」、「治標不治本」。

三、哪些健康隱患導致皮膚干癢?

1

陰虛——「體渴」致「皮渴」

在皮膚瘙癢的人群中,以陰虛之人居多,並且陰虛之人皮膚干癢有一個特點:不分季節,春夏秋冬都干癢,只是程度稍有不同而已。

陰虛就是血、精、津液等陰精虧損,我們可以將之形容為「體渴」,主要表現為口乾口渴、眼睛乾澀、鼻咽乾燥、大便乾結……「皮渴」只是表象,「體渴」才是本質。在身體「鬧水荒」的情況下,陰精首先用於滿足五臟六腑的需求,其次輪到四肢百骸,最後才是肌腠皮毛。

所以,陰虛之人皮膚干癢,根本原因在於「體渴」——陰精虧損無法濡潤皮膚,導致皮膚乾燥、表層受損,進而出現瘙癢癥狀。

調理方法

陰虛多因中氣不足、氣路不通,導致上焦的火降不下來所造成。因此,陰虛之人的調理原則首在:引火歸元。艾灸可以補充中氣,打通中焦阻礙,引火下行,調和陰陽——首先,艾灸腎俞穴和八髎穴,消除中焦阻礙,讓上焦的火氣往下走;然後,艾灸足三里穴、三陰交穴、湧泉穴,引火下行,把火氣進一步往下導到雙腳。

陰虛之人的調理原則二在:滋陰補津。建議艾灸3個滋陰大穴——陰郄穴、太溪穴、照海穴;同時,建議服用麥味地黃丸,可以滋補肺腎之陰,有效緩解皮膚干癢。當然,補水更是陰虛之人的「必修課」。

2

陽虛——「氣不行津」致「皮渴」

氣推動和調控津液的正常輸布和運行,是津液在體內正常輸布和運行的動力。陽氣不足,則「氣不行津」,津液就無法透達肌表,肌表缺乏水分和養分,就會出現皮膚干癢等癥狀。

陽虛之人冬天尤其容易皮膚干癢,因為他們本身蒸騰之氣就不足,加上冬主藏,人體氣機向內收斂,陽氣更加無力升發。而且陽虛之人怕冷,為了減少體內熱量向外界散發,皮膚就會血管收縮、毛孔緊閉、汗腺和皮脂腺的活動減弱,致使皮脂分泌減少,皮膚就會變得乾燥,故而皮膚干癢問題比其他季節更加嚴重。

調理方法

陽虛之人當以「溫補陽氣」為調理原則。

作為「天下扶陽第一方」,艾灸是當之無愧的首選。一般建議艾灸督脈,任脈上的神闕穴、關元穴,以及腿部的足三里穴、三陰交穴、湧泉穴。

此外,古人有「早上吃薑,勝過參湯」的說法,生薑具有發散作用,建議陽虛之人早晨吃薑,促使人體陽氣順天而動,有益於陽氣升發。

3

血虛——「血虛風燥」致「皮渴」

血屬陰,但由於血液所處的特殊地位,它一旦出問題,人體就會出現各種獨特的癥狀表現,因此中醫將陰虛和血虛進行了區分。

血液具有營養和滋潤全身的生理功能,其濡養功能表現在面色、肌肉、皮膚、毛髮等方面。

中醫有「血虛風燥」的說法——由於「精血同源」和「津血同源」的緣故,血虛時間一長,就會導致陰精虧損,皮膚就會失之所養,繼而化燥生風(與土地荒漠化就易出現沙塵暴是一個道理)。風邪具有善行、數變的特性,風氣在肌表遊走,就會導致皮膚瘙癢,且「發無定處,此起彼伏」,皮膚常出現風團。由於風為春季的主氣,所以血虛之人在春季皮膚干癢更為嚴重。

調理方法

血虛之人當以「補血養血」為調理原則。

艾灸補血的原理有二:一則,「補」——運化脾血,促進新血再生,讓血液充盈;二則,「通」——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讓血液通暢。血液充盈通暢了,就能濡潤肌表,皮膚就會紅潤,而且「血行風自滅」,瘙癢癥狀也會自行消失。建議艾灸:脾俞穴、關元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

此外,還可搭配服用補血珍品——玉靈膏。

4

血瘀——「血不養膚」致「皮渴」

血瘀是由於經絡受阻,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營養物質難以隨血液抵達肌表,皮膚得不到濡潤,因而干癢。寒冷會凝滯氣血,加重氣血循環障礙,因此在氣候寒冷的深秋、冬季、初春,血瘀之人的皮膚干癢癥狀比其他時間段嚴重。

血瘀之人多見於女人和老人——女屬陰,天生體寒,寒則凝,凝則瘀,故而常出現血瘀癥狀,反饋在身上就是體內有瘀塊,反饋在臉上就是皮膚有斑塊;老人由於年齡大了,經絡瘀堵一般比較嚴重,影響血液循環,故而老人常出現因血瘀導致的全身性皮膚瘙癢。

調理方法

血瘀之人當以「通絡、行氣、活血、化瘀」為調理原則。

儘管很多中藥具有上述四種功效,但建議先採用艾灸疏通經絡,因為血瘀就是經絡堵塞,無法將血液及時輸送到目的地。在這種情況下,服用再多的補藥膏方都無濟於事,因為交通堵塞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再好的東西吃到肚子里,也只有排在後面乾等。故而,必須先藉助艾灸疏通經絡,將氣血運行的通道打通。建議取穴:膈俞穴、氣海穴、合谷穴、委中穴、三陰交穴。

然後,服用中藥,比如服用三七粉和西洋參粉,二者以1:1的比例服用,每日2次,每次每種1-3克。三七活血化瘀、補氣補血,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熱生津,二者可以長期服用。

此外,還可以用艾葉煮水泡腳,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

註:在針對體質調理的同時,還可以經常艾灸人體自帶的「補水穴」——肺俞穴、肩井穴、豐隆穴、湧泉穴,可幫助潤澤肌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匠心居 的精彩文章:

女人如花,決定花期的是根、土壤、雨露。艾灸護「三寶」,容顏永不老!
「好女一身膘」,此「膘」非彼「膘」!艾灸,讓你養出一身好「膘」!

TAG:艾灸匠心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