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崇禎臨終前為什麼不選擇其他方式?

崇禎臨終前為什麼不選擇其他方式?

明思宗朱由檢,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崇禎皇帝,他一生致力重振明朝,但錯殺袁崇煥無力回天,最後只能在煤山上吊,遺書「勿傷百姓一人」。讓人不解的是,自殺方式千千萬,常見的有:跳河投井、上吊自盡、自刎切腹、服毒自殺、吞金而死這幾種方式。崇禎皇帝為什麼要選擇上吊這種暴露在光天化日有損天子形象的方式呢?

一痛苦較少

比起拿刀捅自己和吞金塊破壞腸胃自殺,上吊對自殺的人造成的痛苦自然是最少的,這裡難比較的主要是毒死和淹死。古代提煉毒藥的技術不如現代發達,真正的「見血封喉」還是有難度的,一般服毒自殺,死前都會出現痙攣等痛苦癥狀。而同為窒息,投水自殺的人會出於本能的掙扎出水面,往往會比上弔死的更難更折磨。因此,上吊成了身嬌肉貴的崇禎皇帝最好的自殺方式。

二死狀較好

切腹自刎多為武將的自殺方式,在春秋戰國特別流行,大家看看日本武士就知道了,就是和我們學。切腹自刎的人身體破損,封建社會強調「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迷信說法如果自殘身體往往是不能轉世,只能做孤魂野鬼,崇禎當然不願如此。而投水和服毒自盡的人,屍體要麼浮腫變形,要麼面色黑紫,實在太丑,身為天子,怎麼能死這麼難看呢?要面子的崇禎皇帝自然想上吊保留自己死後的形象與尊嚴。

三國風文弱

在農耕還沒有發明前,神州大地上的先民往往都是在和野獸的搏殺中生存下來,這種暴力堅毅的風氣一直延續在國人身上,因此我們會發現在文明初期往往刑法殘酷,比如商朝的炮烙,這是由於只有比較野蠻的懲罰才能鎮住從原始時代過來的先民們。而這種風氣在自殺方式上的演變就是自刎,秦漢以前,男子自殺多為自刎,上吊是女人的死法。但隨著農耕文明家畜化的影響,宋朝以後國風已向文弱轉變,男子也多上吊。所以,崇禎才選擇了這種過去女人的自殺方式。

「求生之道易,求死之道難」,從古人對自盡方式的分類選擇足以看出古人對自盡的慎重。「慎終追遠」,珍惜生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村長的歷史視野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排八陣圖,背後四大原因!

TAG:村長的歷史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