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間傳說 隸首作數

民間傳說 隸首作數

嗨!大家好,我是大虎哥哥,今天我要給大家講《隸首作數》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有一種精巧的計算工具名字叫「算盤」,很多人小時候還使用過呢!而根據傳說,最早的算盤和算數就是一個名叫「隸首」的人發明的。

在黃帝時代,隸首是軒轅黃帝手下的一名史官,主要負責算賬和記賬,類似於我們現在的會計。那時候黃帝已經統一了各個部落,各個部落的先民們每天捕魚打獵,製作衣服鞋帽,製造車輛和船隻,生產蒸蒸日上。東西越來越多,記賬和管理賬目就成為一件重要的事情。一開始,大家還是用結繩記事和刻木為號的辦法來簡單計數。但時間長了,問題就出來了。

有一次,一位狩獵能手打到七隻山羊,把它交到保管獵物的人手裡,過幾天獵手來取,結果保管獵物的人說只有一隻。獵手很納悶兒,自己親自一查就是七隻!原來是保管獵物的人把「七個」和「一個」搞混了。又有一次,黃帝的孫女兒黑英替嫘祖領了九張虎皮,但保管虎皮的人卻只在繩子上打了六個結,少了三張——這樣的情況是越來越多,虛報冒領的人也越來越多,賬目一片混亂,黃帝也為這件事大為惱火。

有一天,隸首到山上去採集野果,看到一棵結滿桃子的山桃樹,於是爬上去邊摘邊吃,一直吃到吃不動了,就坐在樹下休息。隸屬看到地上的桃核,忽然想到,如果用這些桃核來表示獸皮或者獵物,不是也可以嗎?獵人們打了幾隻獵物,就給他幾顆桃核,這樣不就清楚了嗎?想到這裡,隸首回到部落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黃帝,黃帝聽了覺得也有道理,就讓隸首開始管理各種財物。於是隸首派人出去採摘了各種野果,比如:用核桃表示虎皮,栗子代表羊皮,棗核代表野豬……以此類推。隸首就用這個辦法來計算財務數量。

但好景不長,很快這些果實變黑爛掉,一下子根本分不清什麼果實代表什麼東西了,隸首因此氣得團團轉。但是隸首很快又想出一個好辦法:他派人到河邊撿不同顏色的石頭片兒,再把石頭片兒放進不同的陶瓷盤子里,整齊的擺放在地上。這樣用石頭片兒來記賬,石片兒總不會爛掉吧!誰知有一天,一群小孩子跑進來打鬧,一下子把滿地的盤子都踢翻了,各種顏色的石頭片散亂了一地——隸首的賬目又亂了。

沒辦法,隸首隻能蹲在地上,一片片的撿回來。這時,隸首的妻子花女走過來,笑著說:你好笨啊!你把石頭中間鑽個眼兒,然後用繩子穿起來不就安全了嗎?受到啟發的隸首,把不同顏色的石片兒都鑽上小眼兒,然後用繩子穿起來,一條繩子上穿十個或者一百片,這樣計數就方便多了。按照這個辦法,隸首把每樣東西都弄的清清楚楚,從此也再沒有虛報冒領的事情發生了。

隨著生產的不斷發展,各種獵物獸皮,衣服鞋帽,糧食野果越來越多,隸首穿石頭片的繩子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長。雖然數目沒有錯,但計算和清查賬目也越來越麻煩,這樣下去還是不行啊!於是隸首又跑到山上,靠在一棵栗子樹旁,開始思考新的辦法。看著栗子樹上結滿了紅色的栗子,如果拿紅栗子來計數算賬行不行呢?這時,皇帝的另外三位大臣:岐伯、風后、力牧也來到山上,看到正在發獃的隸首,就走過來問他在幹嘛?隸首把算賬的所有苦惱告訴了三位大臣,於是三位大臣也坐下來和隸首一起討論如何算賬的事兒。

隸首說:東西越來越多,石頭片兒也越來越多,這樣下去不行啊!風后接過話說:我看用不了這麼多石頭片兒也能算賬。力牧說:你以前不是十個石頭片兒穿一條繩子嗎?用木棍穿十個栗子如何?岐伯伸手摺了五根木棍,分別穿上十顆紅色的栗子,再把五根木棍插在地上。隸首看了看,又想了想「哦,我想到了!你們看這樣行不行?」「五根木棍分別代表'個十百千萬',個位上的十個數字滿了,就在十位的木棍上進一位表示十個。十位的數字滿了,就在百位的木棍上推一個紅栗子,表示有一百個,以此類推……可以表示成千上萬啊!」大家看到隸首一點就通,都高興的稱讚:這個辦法,好啊!

於是,回家後隸首就找了一些龜殼和珍珠,並在珍珠上鑽個眼兒穿起來,分別表示「個十百千萬」,並且用滿十位進一位的「十進位」方法來計算數目。更進一步,隸首又發明出記錄十個數字的文字元號,並把這些符號刻畫出來。就這樣最早也最原始的算盤的雛形就出現了,而算盤也成為我們華夏民族最早最先進的計算器。

當然,我們今天看到的算盤是經過千百年的不斷改進和變化,在「算籌」的基礎上生成的。但民間傳說卻認為,最早是隸首發名了算盤和十進位的計算方法,為我們後人開啟了智慧和方便之門。

好啦,今天《隸首作數》的故事就講完了。

(PS:至今,在農村還流傳著隸首當初算賬時,發明的中國式的「阿拉伯」字母。80歲以上的年老人還會寫、會用。這十個字母的寫法: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比如三斤八兩的寫法「〣〨」二斗四升寫法是「‖〤」十八丈布寫法「十〨」;三尺四寸木材寫法「〣〤」。)

後漢書·律歷上(志第一):

古之人論數也,曰「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然則天地初形,人物既著,則筭數之事生矣。記稱大橈作甲子,[一]隸首作數。[二]二者既立,以比日表,[三]以管萬事。夫一、十、百、千、萬,所同用也;律、度、量、衡、歷,其別用也。故體有長短,檢以度;[四]物有多少,受以量;[五]量有輕重,平以權衡;[六]聲有清濁,協以律呂;三光運行,紀以曆數:然後幽隱之情,精微之變,可得而綜也。

清俞樾《序》:"先生治經,通小學,故不為浮詞,尤精隸首之學,能推而行之,清丈之法生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虎老師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2018新春拜年貼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

TAG:虎虎老師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