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索爾仁尼琴《牛犢頂橡樹》 :翻譯成中文就是「胳膊擰大腿」,就是「螳臂當車」

索爾仁尼琴《牛犢頂橡樹》 :翻譯成中文就是「胳膊擰大腿」,就是「螳臂當車」

索爾仁尼琴《牛犢頂橡樹》 :翻譯成中文就是「胳膊擰大腿」,就是「螳臂當車」

讀完索爾仁尼琴的自傳體《牛犢頂橡樹》一書,感覺與「牛犢頂橡樹」意思相同的中國說法是「胳膊擰大腿」,或者說是「螳臂當車」。當然,在我們的常識里,這樣做的後果是不妙的,然而,索爾仁尼琴卻是自信滿滿,他被驅逐出境來到歐洲後,甚至有些得意地說「牛犢並不比橡樹軟弱無力。」

相比之下,我們的缺乏勇氣和自信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我們這句諺語的完整說法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在我們國人的心目中,胳膊永遠擰不過大腿,螳臂當車只能粉身碎骨。當我們碰到大的困難和壓力時,往往潛意識裡會迴響起這二句話,用這二句話來作為自己「明哲保身」、「委曲求全」的擋箭牌。

那麼,索爾仁尼琴僅僅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索爾仁尼琴當初寫作的環境是相當惡劣的,成為「地下工作者」,一切得偷偷摸摸地進行。刻苦寫作的同時,要「煞費苦心地去想該把未完成的作品藏到哪裡」去,一天結束,「不檢查一下是否一切都藏停當了,不想好如果夜間有人扣門」,他「該做些什麼」,他「是不會睡覺的。」

那時,他「必須在生活中採取一切辦法使自己更安全些」:把寫好的「紙頁捲成筒形,把一個個小紙筒裝進香檳酒瓶里」,然後,再「把酒瓶埋在」他的菜園裡;「把手稿拍成微縮膠片,然後把微縮膠片藏進書籍封皮里」,再寄到國外;用很薄很薄的紙,用「如同蔥籽一般」的小字寫得密密麻麻,行距很小,不留頁邊,而且正反兩面都寫滿,以減小手稿的體積。把草稿、計劃、未定稿全都消滅焚毀;把自己的作品背下來,只以腹稿的形式保存;甚至為了安全,保持獨身不娶妻子。

那時,不僅不會有人出版他的作品,就連一行字就需要他付出頭顱作為代價。儘管如此,他還是堅持著寫作,為「真理而憂心如焚」,而寫作的目的只是在於不忘懷這一切,指望有朝一日為後代人知曉。

在那黑暗的惡劣時代,三種信念強有力地支撐著索爾仁尼琴從事秘密的寫作:

(1)「我的工作不會是徒勞的,我的作品矛頭所向的那些人終於會垮下去;我的作品如肉眼見不到的潛流奉獻給另一些人,而這些人終將會覺醒。」

(2)從事寫作的人,「這樣不露聲色的機敏者並非只我一人」。「這樣的人有幾十個,分散在俄羅斯各地,是一些閉塞而又倔強的孤獨者,每個人都憑榮譽感和良知寫作,寫出他們對我們時代的了解,寫出什麼是主要的真理。」

(3)我們雖然會死去,甚至在生前見不到自己作品的出版,但靠朋友們的披肝瀝膽和隨機應變會保存下來我們寫的書籍!

為了說出普通的主要真理,與假醜惡的鬥爭勢所難免。於是,牛犢終於頂上了橡樹!

相對於俄羅斯巨人的幸運,中國的具有獨立精神有望成為巨人的先行者們,就沒有這樣幸運。「秋瑾的叔父就是她的告密者,她死後不但沒有得到鮮花,而且被老百姓吃了她的鮮血,徐錫麟更是給辦案者分吃了心肝。

令人遺憾的是,對於優秀人物——具有獨立精神的人——社會「懷著本能的仇恨和恐懼」,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而心安!因此,巨人的誕生,還很遙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真正的愛國心,愛的不是那個空洞的名詞「國」,而是愛生活在那個「國」中的每一個人!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蕾莎修女,把自己的一生全都獻給了世上的飢餓的、病的、赤身裸體的、無處棲身的可憐的不幸者,就因為她愛的不只是自己祖國的百姓,就能否認她有一顆愛國心嗎?就因為她愛的是世界各國的弱者,就能說她不愛自己的家園嗎?愛自己的土地,首先愛的是人,其次愛的也是人,最後愛的還是人!一個摧殘人毀滅人的人,其再「崇高」,我都要毫不客氣地向他送上一句:他不是真正的愛國者,而是披著這高尚羊皮的賣國狼!

因此,作家余傑說:「熱愛不是沒有理由、沒有條件的。假如我是一個德國人,我絕不會熱愛納粹帝國。我將向公然反對納粹暴行的神學家朋霍菲爾靠攏,甘當他行刺希特勒時的助手。在希特勒的統治下,宣稱最熱愛的都是蓋世太保們,而我寧願跟朋霍菲爾一樣被處以絞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白眉大俠》有多奇葩?真正的主角徐良武功排行僅僅是十五
祭奠我那蠻不講理強勢勇敢的母親,萬人淚奔的散文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