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國內CDN行業總結,雲服務商扛起大旗

2017國內CDN行業總結,雲服務商扛起大旗

如今,在穩中求變的傳統CDN服務商與激流勇進的雲服務商博弈中,二十年的CDN行業格局正在被重塑。與雲服務商在互聯網領域的攻城拔寨相比,傳統廠商則稍顯遜色。2017年即將過去,今天我們就來仔細總結下這一年國內CDN市場有哪些變化,從中我們又有哪些思考。

「降價」、「牌照」、「出海」,成為2017年國內CDN市場三大關鍵詞

5年前,從專業CDN服務提供商的總體營業收入規模、公司上市財報等資料來看,藍汛和網宿以約80%的市場份額笑傲群雄,彼時其它廠商的佔比還不足5%。

但變化往往來的太快。從上圖來看,傳統CDN廠商市場份額的逐年下降和雲商的逐年上升形成鮮明的對比,2017年則可以看作是關鍵——在這一年中雲商CDN服務終於在市場上超過了傳統CDN服務商。

盤點過去一年,有三大關鍵詞讓我們印象深刻:

第一是降價,傳統CDN企業憑藉歷史積累繼續維持巨大盈利,與之對應的是以騰訊阿里為代表的雲商開啟雲CDN服務降價模式。價格的變動對於市場格局的影響非常大,傳統CDN廠商不得不開始解決「資產效率問題」來應對相對高昂的成本;而騰訊等雲商則在低價格基礎上依靠龐大的互聯網流量迅速搶佔市場。

第二是牌照,從2016年國內CDN服務商開始持照經營開始,截至目前已經有70家企業陸續拿到CDN牌照,「持照上崗」無疑將成為市場整合的又一推手,CDN市場的准入門檻進一步提高。未獲得牌照的CDN 運營商面臨的結局無非是退出、或被兼并,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加強。

第三是出海,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指導下,各大CDN企業也紛紛「走出國門」,加速海外市場布局。收購外資、設置海外辦事處、硬體布局,包括騰訊、阿里、網宿、藍汛、世紀互聯、帝聯在內的CDN企業紛紛開啟出海模式,「走出去」已然成為2017年國內CDN市場的重要特徵。

面對新型增量市場,雲CDN服務商優勢更加明顯

隨著直播、遊戲、視頻以及各類移動APP的興起,需求的多元化給了互聯網企業切入CDN市場的大好機會——背後則是雲服務商的巨大優勢。

技術升級發展是CDN服務提供商保持競爭力的基礎和核心。主流的雲服務商擁有傳統CDN企業不具備的資源和技術研發優勢,尤其隨著人工智慧、邊緣計算等新技術的出現和迅猛發展,雲服務商的優勢更加明顯。通過技術創新也正在推動業務模式的創新,火遍全國的直播和短視頻就是鮮明的例子,傳統CDN廠商在面對客戶的需求時很難給出全套綜合服務。

而以視頻直播、移動互聯為主導的新型業務和創新公司則屬於CDN市場中的增量市場。這部分客戶,對傳統CDN並不「感冒」,他們更喜歡選擇技術全面、服務完善、價格更低的雲CDN服務商。

雲CDN服務商全面崛起與傳統廠商路在何方?

如果上面說的不夠直觀,近日出爐的Gartner最新全球CDN行業報告則更加清楚的反映了當前的趨勢。該報告從產品性能和地理覆蓋兩大維度出發,對全球CDN服務商進行了綜合測評。仔細研究這份報告,我們不難發現,雲CDN服務商正在全面崛起。

以騰訊云為例,在涉及產品性能的頁面加速、電子金融方案、流媒體支持、內容管理四項核心指標上領先於國內入選CDN廠商;而在另一項地理覆蓋指標測評中, Gartner給予騰訊雲「區域級」服務商定位,意味著騰訊雲CDN具備為幾大洲數十個國家提供服務的強大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騰訊雲CDN 70T+的帶寬儲備同樣位居首位。需要指出的是,這一成績不僅在國內入選廠商中,綜合指標領先,放在全球範圍內,也非常靠前。

如果說雲服務商這幾年快速崛起是大勢所趨,那麼騰訊雲就是典型代表。仔細觀察騰訊雲這幾年在CDN領域的布局,不難發現,其無論是全球節點部署還是前沿技術研發都極具前瞻性。

據了解,目前騰訊雲已經在全國各省份部署 800+ 加速節點,覆蓋移動、聯通、電信及十幾家中小型運營商。海外布局100+ 加速節點,覆蓋全球 30+ 國家地區;技術層面,騰訊雲自研 GSLB 調度體系,結合全網實時監控數據,將用戶請求精準調度至最優接入節點。服務的用戶佔據國內互聯網用戶半壁江山,囊括58同城、大眾點評、芒果TV、搜狗、嗶哩嗶哩(bilibili)等。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雲廠商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在市場門檻進一步提高,市場空間被進一步壓縮的情況下,傳統服務商唯有各自抓住自身差異化優勢,在垂直細分領域找到一席之地,並且迅速建立門檻,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殺出重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onews 的精彩文章:

名醫微頭條講述奇葩卻感人的經歷:去世患者的女兒送幾百隻螞蚱感恩
《西部世界》第二季發布新預告 4月22日看機器人建立新世界

TAG:Do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