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胡希恕講傷寒論24

胡希恕講傷寒論24


胡希恕講傷寒論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二00八年六月






第263條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陽病就是半表半里的一種陽性證。陽熱在半表半里的部位,

半表半里就是胸腹腔間

不能入里,也不能出表。熱邪在這個地方,只能順孔道往上涌,往上來

。所以口苦咽干都是孔竅的地方發生熱象。口苦,少陽病見口苦,最常見不過。

臨床上病人口苦肯定是柴胡證。咽干,內有熱,咽也干,熱往上亢,目眩就是頭眩暈




也就是說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充斥熱邪,口苦咽干目眩,這一系列的問題是一個必然的反應。所以拿它作少陽病的一個特徵,是比較正確的。但也有不足的地方。這段的意思是這樣的,少陽病不是特殊的病,只要在臨床上遇到口苦咽干目眩,這一系列證候,可以肯定是少陽病證。這是辨少陽病的特徵。




第264條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少陽中風,意思是太陽中風類的病,而傳入半表半里而發生的少陽病,也叫少陽中風,就是由太陽中風證而轉屬少陽病叫少陽中風。二耳聾,無所聞,目赤,這與上面講的口苦咽干是一樣的道理。熱要是甚者,不止於口苦咽干目眩而已,有的時候身與目也發生熱亢的證候,身熱的甚則聾,目熱的甚則發昏,所以這在少陽病里是經常遇到的。




一般是口苦咽干目眩,甚者有時候耳聾目赤,所以柴胡劑五官的證候常有用的機會,尤其耳聾目赤,大概這種應用柴胡加石膏的法子好




胸中滿而煩,有二個看法,一個為胸脅苦滿互詞,而煩,柴胡證喜煩,也就是說熱往上沖,上面基於耳目口咽,由於往上沖胸中也滿,由於熱往上沖關係也煩,這麼講也可以。說他是柴胡證的一個徵候,即是胸脅苦滿而煩。前面柴胡講了,在這隻簡單的說一下。柴胡四證:胸脅苦滿,心煩喜嘔等。在這把胸滿而煩放在一起,言外的意思是這是柴胡證。

這個初傳少陽而發生的小柴胡湯證

。小柴胡湯前面講多了,不可吐下,半表半里,病不在里,在里而實於上而可吐,實於心下可以瀉。




不在里當然不可吐下。病邪沒在胃湯里,吃瀉藥只能虛其胃腸而已。胃虛,如有寒飲的話則乘這,而心下悸而驚,驚則是燥的意思,驚燥,比一般的煩厲害了,這部是病陷於里的一種證候,甚而驚燥。也可以這麼講,古人說氣虛也悸,這是指心臟說的,那麼瀉下傷氣,氣虛則悸,吐下也亡津液,喪失血液,血液不足,則不足以養心,也驚,這是根據咱們的看法,古人說是心主神明,這個驚是指腦系的問題,這也講的通。




總而言之,太陽中風而有耳聾、目赤,再有胸脅滿而煩,也是柴胡湯證,當然是不可吐下,吐下虛其里,邪趁里虛而趁里虛而內動,則進而為悸而驚。



第265條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




頭痛發熱,是太陽病的徵候,但太陽傷寒,脈不應弦細,應浮緊,再加上頭痛發熱,肯定是太陽傷寒。病在外脈浮,病在里則脈沉,此脈弦細,不浮不沉。



每部有三候,浮以候表,沉以候里,弦則中以取之,不浮不沉,指力一般,不輕不重時感覺脈比較直,浮取則感覺不出來。這個弦就是少陽脈。




但是脈弦有多種多樣的,

不是脈弦就是少陽脈,浮弦與浮緊差不多,為表實的一種證候,沉弦,為里,肚子痛也沉弦,弦也應拘急的現象,如少陰急痛,脈沉弦。中間的,不浮不沉的弦,中取的半表半里的,此處比較實為少陽脈。

而細,前面講過,「太陽病十日已去,脈微細而嗜卧者,外已解也」,細就是氣虛血少的脈,就是津液虛。少陽病,前面講的,柴胡證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即表證的時候,脈浮緊為傷寒脈,血液充斥,津液充斥,所以脈非常緊。在少陽病,血氣都往裡面退,退到裡面去,所以在表的脈就細了,不充血了,體液不在外邊了,

所以脈又弦又細肯定是少陽脈

,頭一段沒提出少陽脈,在這裡提出少陽脈,本來是頭痛發熱,太陽傷寒有此證,但脈浮緊,現頭痛發熱,脈不浮緊,而弦細,所以說屬少陽,

這一段很有用意,一個是要辨別少陽病與太陽病就相似點進行鑒別。

所以頭痛有熱,一看就是感冒,這個感冒是在表還是在半表半里,在表可發汗,在半表半里不可,所以辨證也是這樣,如果病疑似之間證是可疑的,但是要取之於脈,看一看。這段就是這個樣的。




所以這段不是太陽傷寒,而屬於少陽。它擱個「傷寒」,當然開始可以是太陽傷寒轉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既轉屬少陽,不可發汗,所以一樣的癥狀頭痛發熱,有可發汗,有不可發汗。這個就是中醫辨證的精神,這裡你發汗就壞了。少陽病不在表,攻表不行,白讓它喪失津液,這樣就傳里了,胃中干,就說糊話了。此屬胃,就是屬於陽明胃了。那麼此時得治胃,胃和則愈,我們用藥使胃和,如調胃承氣湯,小承氣湯,看證候,這個地方不是治療的問題,

使之胃氣和

,這個譫語可以好的,前面已講了。如果不這樣,胃不和,就不只是譫語,更要悸而微煩,煩而悸,煩就是煩燥,不但譫語而且煩燥不寧,而且心有悸動,里熱盛也可讓心臟悸。那麼前後二段是沖原則上來說的,既是少陽病,不可吐下,也不可發汗。另外在此條又提出少陽脈,脈是弦細,有時候病已傳少陽了,可是與太陽證候相似的,前面講過,柴胡證但見一證必是,不必悉俱。雖然提出頭痛發熱,可是臨床上總有噁心,胸脅滿這些問題,它只是就痛發熱,這一項問題,而區別太陽傷寒與少陽病的不同,這很重要,從這裡看,

柴胡劑治頭痛,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我在臨床上不斷用這個方子治這個病,如一般的病毒性感冒就有這個情形,就象乙腦那樣的痛,如果這種情況現柴胡證,用

小柴胡加石膏

是極有驗的,我治很多很多的。如果現

大柴胡湯證,舌苔也黃了,就大柴胡加石膏

。所以柴胡證的頭痛挺常見的。通過這一節告訴我們,柴胡劑治頭痛,這我用得很多很多的,有一個腦腫瘤病人,開刀後發現是骨質的,不能動手術,腫瘤如棋子大,用針頭都刺不進去,後來封上,後來找我看,也是用此方,用的大柴胡、桂枝茯苓丸加石膏,上次講柴胡劑的時候講了,現在還很好的。所以頭痛,柴胡證很多,各種各樣,但是必發熱,還是有熱。




第266條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

尚未吐下,脈沉緊

者,與小柴胡湯。




這是

總結上二節說的,不管是中風,還是傷寒,本來就是太陽病,而在太陽病的階段不解,轉入少陽之後,首先要發作小柴胡湯證

,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這都是小柴胡湯證,脅下硬滿,就是胸脅苦滿,用各種說法來說明脅下的狀態,

苦滿,以滿為苦

。滿是什麼形狀呢?

這裡說了,硬滿,脅下有抵抗。

乾嘔不能食,心煩喜嘔嘛,同時往來寒熱,很明顯的柴胡證俱。這時也沒經過吐下等誤治而脈沉緊者,沉緊是里實的證候,雖然有里實的脈也不能吐下,

這裡尚未吐下,也不是隨便說的話,是根據脈沉緊,因為脈沉緊是很容易誤治的,對柴胡的證候搞不清情況仍然可以用小柴胡湯。




上面四段對少陽病的治法,只提到小柴胡湯,可是前面講的很多了,如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湯,柴胡桂薑湯,都是的,如果在半表半里的地方,靠近外則偏於有證,如柴胡桂枝湯,既有小柴胡湯證又有桂枝湯證,就是太陽與少陽並病,近於表,即表證未罷,也即太陽少陽並病。如果已經傳里,但柴胡證還存在,即少陽陽明並病。所以全要掌握少陽證,少陽證不可吐不可下,但是要在一個方劑裡面同時二解表裡或者二解少陽陽明。如果不用柴胡劑,而單獨用解表劑或祛下劑是不行的。所以講柴胡桂枝湯,治太陽病沒解而少陽病發生了,這是表裡雙解的法子了,但是可不可以用其它的麻黃劑呢?當然可以,尤其葛根湯。與小柴胡湯是常並發的。尤其是小孩子的感冒,一來了,表證很輕,同時有半表半里證,胸脅滿,嘔吐,有時甚至有下利,如果有這種情況,就把表,半表半里的方了一起用,是不會錯的,這個我常用,不但我常用,我有一個屯常,就用

小柴胡與葛根湯合

方。所以研究這個東西既有這個意思,也可以引伸。既有柴胡桂枝的合方,也可以用柴胡、麻杏石甘湯合,或小柴胡與葛根湯合方,都可以。根據證候,這個在臨床上常用。




這幾段,它擱個小柴胡湯,旁的為什麼說呢?這病由太陽病初傳少陽的時候,小柴胡湯證,這臨床上的,旁的不說了,都在前面講了。少陽篇,段落比較少,前面都說了,在這裡提一提就夠了。把小柴胡擱在這裡,就可以聯想到小柴胡加芒硝、大柴胡湯、柴胡桂薑湯、 柴胡桂枝湯。




第267條


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這以前對柴胡證,論的很多了,如果發汗和吐下,柴胡證不罷呢,雖然下之,不為逆,還可以用柴胡湯,前面都講了。在這裡,說是變成壞病。這裡說前面沒說的,又變個方法說,若已經誤吐,誤下,誤發汗,誤用溫針,熱不能用溫針治療,病人已經譫語了,柴胡證罷了,再用柴胡湯不行。此為壞病,這是通過誤治而造成的壞病。




所以中醫的辨證就是現實,昨天的病情與今天沒關係的,但是可作為病證的參考,但不足以為憑,今天有什麼證就用什麼法子治療。這是治壞的病,要看現實,知犯何逆,這個」知犯何逆」,各注家解釋不很多,一個是說這個逆是汗所致的,吐所致的,還是什麼所致,就是弄清楚什麼原因造成的這仆逆。這種說法失妥當。辨證要根據現況,是說的這個,是什麼證就用什麼方法治療,這是對的。是調胃承氣湯證,譫語嘛,已經入里了,還是白虎湯證,還是小承氣湯證等。




第268條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




三陽合病就是既有太陽病,又有陽明病,再有少陽病,同時發作,不是有前有後,這就為合病,有太陽病則發熱怕冷,陽明病大便乾等,再有少陽病口苦咽乾等情況合在一起,叫三陽合病,同時發作,這是就證候上說的。

就脈上來說,是三陽合病,脈浮是太陽脈,脈大為陽明脈,上關上,靠關上一點,叫上關上。上關上以候心下之疾,《金匱》里有,積聚一篇,說「上關上以候心下之積」 我們講少陽病在胸脅,主要在脅下,脅下與心下,在上下的部位上說是相當的,因此上關上以候少陽之邪。

三部九候,三部:是上以候上,下以候下,中以候中,這時粗糙的說,細說就是 「夫診脈大法,當須太過不及」就是癥瘕積聚講的,非常的好,浮大之脈,顯現於上關上,沖脈上說的,上關上候少陽之邪,這個地方脈浮大是少陽有熱,所以就脈上說是三陽合病。這個三陽,我們一會討論討論。




陽性症是亢奮的熱性的,這裡三陽都是一個熱,就是表裡內外全熱了,在《內經》上有一句話,壯火食氣。

火一點沒有,不行的,少火則人的氣能升,但火大了,傷人的氣,故壯火食氣。三陽同時有熱,內外表裡,就是壯火了,傷人氣者,所以但欲眠睡,目合則汗,這個氣。

再說就是熱蒸的一個現象,

內外具熱,這個人昏昏欲睡,而盜汗出,目合則汗為盜汗。




第269條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




六七日是由表傳里的時候,前面有傷寒五六日,無論是中風或傷寒都要傳半表半里,六七天是傳陰明病的時間。無大熱,熱結於里,外無大熱,前面講的陷胸湯證,也有這種情況,外無大熱,熱結於裡頭了,其人煩燥者,這個表熱表不解,人就煩,這個熱在里,也煩,更煩,所以燥煩,燥是驚燥,即燥擾不寧,不寧靜,煩者熱者,再有熱,這個熱不在外,外無大熱,而且六七天的時候有這利情形,肯定熱傳里了,此為陽去入陰故也,古人說陽主外,外沒有了,入里了,這個應當指表裡說的。這段按理說不應當放在這裡。他認為這裡講的是病傳了,說太陽病,由傳入半表半里,再傳入里,有這麼一種情況,另一種情況呢,太陽病有直接傳里的,這段說的是這種。頭前已提出來,又中風又傷寒的傳變,可是一樣加小心,在六七天傳的時候,傷寒直接傳里,這與少陽病無關了。




第270條


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 


 


這段肯定是王叔和搞的,這裡是說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四日應該傳太陰,這裡說傷寒已經三日了,這裡三陽為盡了,三陽已傳遍了,四天應傳太陰,太陰是什麼情形呢?下邊有了,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其人反能食而不嘔,說明沒傳太陰,這是根據《內經》的話,此為三陰不受邪與,既沒傳太陰,也沒傳少陰、厥陰。遞傳嘛,根據這個說法。這個三陰不受邪也。這個病可見在陽證這個階段會好的。




這個與張促景不相符,此本書里,太陽有傳陽明的,所以在陽明篇里寫的比較清楚,陽明病有太陽陽明,少陽陽明,何謂也?太陽陽明由太陽直接轉屬陽明的,也有從少陽轉屬陽明的,沒有再從里往外傳到少陽的,全是從外向里傳,前後是一致的,這一段里不是的。所以這書壞呀,王叔和這個人是好人,對中醫有功,如不收集張仲景的遺論,恐怕現在沒有傷寒論,但他不好名,自學態度好,但他把主見加在裡面了,就在傷寒例他提了,說自己做的,象平脈,辨證都是他的,與脈經都差不多,他不說他做。這裡也是。現在注家註解傷寒論都根據《內經》,王叔和是頭一個。




成無已本前面有傷寒例,趙開美本沒有,知道是王叔和的,給刪了。成本內的傷寒例的幾章,與後面也不一樣,那是王叔和的,他是自己說的,頭一句話就是陰陽大論曰,所以傷寒論,大家都認為是在內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王叔和首先是這麼看的,從傷寒例就看出來了,由於有傷寒例,所以後來出傷寒論序,這個序方言說「撰用素問、九卷,陰陽大論」,

全是說王叔和的傷寒例,可見這個序方言在王叔和那時還沒有,那的書也不是分為二本,如金匱前面的序方言就看出來了,發作的時候,他這個書哇,前是傷寒,後是雜病,第三部分就是方,把傷寒雜病的方都放在後頭,這個恐怕是原來的本。

到後晉末的時候,到南北朝時,亂的很。此書大概在宋時就分開了,林憶等發現,那時先發現這本,金匱是後發現的,從林憶的記載就看出來了。所以那時此二書就分開了,在王叔和時並沒分開,可王叔和也沒那個序,怎見得呢?你看皇甫謐就看出來了,此二人所生的時代前後差距非常小,皇甫謐很讚美王叔和,說王叔和造仲景遺論甚精,用字多也,而且說仲景是從論廣湯液而來的,論廣湯液為數十卷,說晉太醫王選論甚精,用字多也。可見皇甫謐也沒見到此序言。你們想想咱們看書有序方言說是撰用素問九卷,就不會說是從論廣湯液。所以皇甫謐那時沒那序。這個序言恐怕是在南北朝五代時,看王叔和的傷寒例,那時是一本內經,所以才出個假序,此序言是假的,文字與這裡頭一樣。

所以研究傷寒附和內經,越附和越吃力,一會兒後再談此。

王叔和在這裡加以補充。這段與下段全是的。




第271條


傷寒三日,少陽

脈小

者,欲已也。




傷寒三日,理應轉屬少陽,脈不但小而且不弦,只小而不弦是邪已微,那此病是要好的。這也根據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說的。當參37條:「太陽病,十日以去,

脈浮細

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第272條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這個每篇後頭都有這麼一句話,這個也是屬於王叔和的,是照例的文字,這個是不是準確的沒考驗。但沒有什麼大意義。到這裡少陽病講完了。




這個書只是在原則上講的少陽病的特徵,由中風傷寒傳來的,這種情況由中風來的,中風多熱,不止於口苦咽干目眩,甚至於耳聾目赤,但傳入少陽,都胸脅苦滿,而煩。要有這種情況,柴胡證不可吐下。傷寒也是一樣的,意思更較含蓄的多,一方面給太陽傷寒與少陽病的一個,就頭痛發熱,鑒別的一個法子,證候是一個,但要辨脈,脈弦細,把少陽脈也說出來了。那這一系列都是原則上的,治法提出小柴胡湯,言外其它的柴胡劑,也是都在前面講了。至於後頭合病也是略略一提。前面合病也,無論是合病並病,依法應主治少陽,偏於表的,可以柴胡劑與解表劑合方,但是只是發汗不行。偏於里的用柴胡劑兼攻里可以,只攻里不行。所以要前後看,就明白了。




再把三陽篇總結溫習一下

,在中醫辨證上主要是陰陽,由於病的發生,脈法也是這樣的,不太過便不及,全是的,證候也是。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陰陽就是矛盾的二個方面,上、下就是一對矛盾,上是積極的方面,前後也是一樣的等,把積極的一方面叫陽,把消極方面叫陰,這是古人講的陰陽,給矛盾的二方面起的,在證候上什麼叫積極呢?就是興奮的發陽的熱的等。抑制的陳衰的消極等為陰證,在臨床上確實能體會,所以病的發作只是二個方面,如測血壓,不是高就是低了,不高不低,血壓就一定,所以一有病生理機能要改變,首先改變就是代謝機能,亢進的方面發生陽性症,如痛呼叫等,脈也是大、浮、實等為太過的情形,這叫陽。有的病發作消沉的樣子,如昏睡不醒,身涼,脈沉微細澀為不及,為陰。這些陰陽哪來的?還是生理機能的關係,主要是代謝機能,有病就使機能改變,就這二個方面,一個是太過,一個是不及。




首先病的萬變,就這麼二類,不是陽就是陰,不陰不陽就沒病。這種病的反應,古人看證候反應,反應在表,表即體表,即軀殼,身痛、頭痛、關節痛,都在體表,就是反應在表上的陽證,就叫表陽證,即太陽病。這種陽性證反應到里,里很好體會,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從這就知道里就是指消化道裡面,就叫里證,也不在體表,也不在消化裡面,叫半表半里證,就在胸腹前邊,一切臟器都屬於半表半里的方面。這就是頭前說的三陽證,什麼叫陽證,可證的反應,著落有個處所,就是表裡半表半里。古人通過臨床是經過很長時間看出來的。疾病就這二個方面。




三陽證呢?我們講三陰呢,就是三陽三陰證。古人限於科水平。這個就是六經的問題,所以搞出個六經來。

本來太陽就是表陽證,陽明就是里陽證,少陽就是半表半里的陽證,古人給它起個名,叫太陽,陽明病,少陽病

。為什麼病只反應這麼三個方面?還有別的嗎?這個值得研究。古人也看出來了,人體遭受外邊的侵蝕,就要抵抗,就是正邪交爭,我認為這個是中醫的大發現,也就是說人有病了,

不是疾病完全進的反應,是人機能與之鬥爭而造成的證候反應

。古人這麼看的,這個很有道理。對治療也有指導必要。《內經》上曰: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於谷,谷生於精。出汗是谷氣,谷氣能化成精氣,精氣是養人的珍貴的東西,即是營養成分,飲食入胃吸收後的東西就是營養成分。汗就是這麼生的,然後說正邪的分爭,說的非常好,今邪氣交爭於骨肉,在表的時候,即外邪與人的精氣在體表打仗,交爭於骨肉,即軀殼。而後汗出者,出了汗,就是精勝也。機體勝,所以出汗了。真打勝了,不能再發熱,汗來之於谷氣,打勝了,胃當然很亢奮,能吃而不複發熱。現在呢人不能吃,熱來了,就說明打敗了,就是津卻邪勝了。出汗是津氣泄於外,再不能吃,津氣不能補益,只是邪留在裡頭了。




這一段說明什麼?《內經》這段很精,就說人在表的時候,人們用水谷之氣與外來的邪氣在體表抗拒。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太陽病特徵,為什麼脈浮頭項強痛?脈浮即裡頭充血了,不是血多了,是體液盡量向體表輸,打算出汗,生理學上有,要出汗前,毛細血管都擴張,則內部水分盡量往這裡來,所以血管達到極充血的情況,尤其上半身最厲害,腦袋脖子等充斥更凶。筋者崩起來,越往上邊越痛,所以頭也特別疼,他那就是個壓迫性的疼痛,上邊最厲害。這就是要出汗,不得汗出的一種情況。脈浮,頭項強痛,為什麼怕冷,他不是寒來的,他是由於液體的往外來,充斥於體表,這個熱也在液本裡頭呀,他這個體表體溫呀特別加高。我們平時與外邊空氣的接觸啊他是一定差距,這陣加大差距了,本來外邊也沒風沒寒的他就感覺寒的刺激。他是這麼一個,所以咱們古人呢常常拿現象當本質,惡寒呢就是受了寒了,惡風就是受了風了,這是不對地。他應該是這麼解釋。這個就說明,人體打算出汗,他出不來。咱們講麻黃湯不有個陽氣重(zhong) 故也。盡量的把這個體液向外輸送,都在體表上呢,人發燒受不了,腦袋疼的亂蹦,他就出不來汗,那麼桂枝湯他講出汗,雖然出汗,他這個精氣呀,不足以祛邪,出了汗了,這邪氣反倒深入了。桂枝本為解肌呀,他還是想讓他再出汗,但是他不是像麻黃那個辦法,他要加強精氣的。所以這個地方啊,那麼咱們講的是太陽病,那麼少陽病也是一樣的,陽明病也是一樣的,全是正邪紛爭,咱們講那個柴胡劑也講了,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這個打仗地,他如果在體表支持不了了,這個正啊沒有勝邪的機會了,他也沒那個能力了,人的這個身體的這個這個良能啊他始終都不退卻,奮戰到底,他是這樣的,他不過是轉移戰線,在表不行了,他退到胸腹前間,他幹什麼,他借用這些臟器一切的阻止的功能,共同的來把這個病邪驅逐出去,由呼吸道呀,由泌尿系呀,等等各方面,他利用這些器官,利用肺利用腎等等的,所以把這個病邪呀,正氣也往裡邊來,他這樣奮鬥的。那麼里也是,他把這個病邪正個包裹在胃腸裡面,想用吐下,這些自然的官能把它解除,他這個我們好好想一想,在這個集體驅逐疾病,只有那麼三個,只有這麼三個方面,再沒有了,這就把這個,把這個疾病的反應啊,固定到一定的病位上,他不是在表就是在里再不半表半里,他沒有了,這個人的體質呀是萬人皆同的,這個構造,自然的構造都是這樣的,所以這自然的就這麼三個方面的病情反應,這個病情反應都全就是在人的這個機能和這個病邪交互作用之下而搞出來的,所以中醫挺笨這個事兒,可是他搞這個東西是挺妙,古人得來也是不簡單。所以這個表裡半表半里是這麼樣的,沒有再有其它的方面了,那麼古人看到臨床上那也是通過很長時間的,哦,總結出來了,有這麼一種三陽病,各有一定的證候,可是限於當時的水平,沒有其它可藉助以理解的,他就是主觀想的,這時還有一種經絡的關係,經絡受邪,所以這個東西很耽誤事呀。




那麼現在呢咱們不應該這樣了,不足以證明,這個經絡是什麼,就是血管,你看內經上說不就是血管子嗎,

血管受邪旁處都不得病,單這個血管還單通膀胱的這個血管,哪有個事呀,這東西講不通的東西,古人沒辦法,這限於當時的科學水平嘛,哎他就這麼想。中醫的發展是先針灸呀!這也可能呀,他利用自然的東西,所以砭石嘛,拿石頭磨個尖子他也砸吧腦袋。他這個疾病危脅人,人老想要對付它,他逐漸的,針灸先發展,由於這個針灸穴道的關係,他搞出他這麼一套規律,這種規律他也客觀存在,可是一旦發病是不是它發的病,就成了問題了,尤其咱們這個,所以我們研究這個傷寒論我開始就說了,你像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這種三個徵候確實存在,它是客觀存在,古人通過實踐發展的,它永遠也不會變的。現在咱們臨床上不常遇到這事嘛,你看頭兩天是太陽病,過兩天他身上也疲倦了,發燒不退,口苦,胸脅滿,噁心,這就是少陽病了嘛,這咱們常見著啊,古時候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還是這樣,不會變的。




所以這個他是一個自然科學的,他是一個自然存在的自然規律,這個不會變的,所以咱們講中醫有些先生們,中醫不講陰陽五行,不講臟腑辨證還有東西了,這是瞎說的,有東西,那麼這個規律這不就是嘛,再這個規律上來治病來,現在西醫還不會呢你可知道,這東西挺妙的,咱們好好研究辨證施治這精神,很了不起。你看看吧,太陽病想以汗解不能汗解,咱們就發汗,那麼正與這規律相適應。所以這個實踐里出真知呀,他這個沒人提還是散風啊,祛寒哪,等等地還搞這個呢。但是真正地通過古人這種客觀事實,我們應該怎麼認識它怎麼把這個理論更提到現實上來。現在大家都不想這個,非講那套不可,講那套把那個中醫講完拉倒,他那套東西不行啊,尤其咱們現在,決不能悖科學而言,這個是很重要的事,科學經過百般試驗的,你還想啥,你也瞅見那個病菌了嘛,你還直搖腦袋說沒有?




人家傷寒論,什麼傷寒桿菌,人家給你看,你看看對不對,你說那不是,那是風那是寒,這是受了寒了,積久化熱,你這東西不行啊,所以中醫這個問題啊不是太簡單,他是這個自然規律是對的!

所以咱們講這個三陽,回頭咱們好好大家討論,研究這個事。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他的治法,發病的機制,都可以研究的,這個東西。所以傷寒論這本書啊,證應該好好研究。那麼他這個書好在哪呢?好就好在不是張仲景自己做的,所以這個閉門造車的書是不對的,皇甫謐說這個書是論廣湯液的,我認為這是對的,那個湯液經啊,在漢書上有這個,那麼這個湯液經是不是伊尹做的,也不是。就我們這個內經也不儘是黃帝歧伯呀,他這個中醫發展是很久很久的呀,那對我們來是無量數的醫學貢獻,那積很長的時間,通過實踐搞出來的。那麼那個時候呢書寫困難,他那時候拿竹板子刻,這還是有字呢那以前更不用說了,所以中醫發展相當久了,也沒人知道由誰發展起來的,他本來就不是一個人嘛,內經也是,總結前人的,擱到黃帝歧伯,其實是不是這麼個事啊,叫我看這都是歪曲歷史,這全是前人的長時間的反覆的總結出來的那個東西,本草也是,那也不是神農啊,可是後來做書的人啊,我那時候做書也是,你說誰發明的,他也不知道誰,就得找聖人。所以那時候也可以說是給這封建勢力服務吧。

有的聖人生而知之嘛,如果是聖人的生而知之,那當然是了

,這像咱們不是生而知之,他不是。




這個湯液經這個書啊,他就是記載咱們說的六經這個辨證這種東西,哪個方劑,他是以方劑為主了。張仲景根據那個時候,可能張仲景這個人啊是這個湯液經的傑出的傳人,他是有所整理,有所發揮,所以皇甫謐也說,論廣《湯液》為十數卷,也沒說他是照抄的,但是古人這種結論是從那書上來的,那麼張仲景呢,你看他這個方劑,你就看出來了,你看桂枝加芍藥湯,他說本雲桂枝湯今加芍藥,可是這個加桂可能是他的,那個本來的方劑呀還是擱本地擱著呢,他給你註明,全是,非常准。我認為他這個書啊,決不是他自己,個人沒這麼大的精力,中醫這個東西他是通過實踐搞出來的,通過實踐,一個人他的壽命多短哪,那你把那個還能把這個病的一般規律都把它搞清楚,還能試驗出來某種方劑對某種具體的證治,百試百效的,或者是都試驗出來,哪能啊!一個人他不可能啊,你就拿這個脈吧那也不是一個短暫的時間就把他發明出來呀。所以那也經過極長的時間,不過到這時候之前,就是湯液經,那個問世,中醫這套辨證施治呀那就是長成了,那當然也不是一個人的,那就是積以前的結論,所以中醫他是這麼樣一個發展的。那麼現在最可靠的呢就是這個方法方式,所以咱們講這書啊也把它擺清楚,今天咱們就這樣子,把這個三陽病擺清楚。

那麼古人的一個看法,我們知道他跟內經不一樣,你們回頭看看內經,內經是這麼說的,他說這個六經呀,遞傳,由太陽傳陽明,由陽明傳少陽,咱們在臨床就沒看到過陽明傳少陽的病,沒有;更沒有六經治完了回頭再傳太陽,更沒有,所以他不是從內經上來的。內經還有一點也不是。內經說太陽陽明少陽三陽皆主表,可汗而已,他這個說陽明不可發汗少陽不可發汗那他怎麼能是,所以我們我們這都是可以討論的,那麼他什麼方法呢?




第一個它是由表及裡,由表及半表半里,可能這樣,也有從半表半里再及里,這是他的規律,所以我又把他擺出來了,太陽病這麼治,可發汗,那麼禁吐禁下禁溫針是吧,就根據這個書啊,那麼陽明病呢?陽明病,實,不只熱而且實,那要用承氣湯,只是熱,尤其外熱,我們那天解釋,註解也說了怎麼樣用,白虎湯。這都是他的規律方法呀。那麼少陽病呢?只能用和解,既不能吐也不能下又不能發汗,這就是我們這種規律呀!始終是這樣,那麼怎麼來認識這套規律就是我們方才討論的那套東西,什麼叫作陽什麼叫作陰,為什麼太陽是表陽明病是里,少陽病半表半里,那麼是不是在表就是太陽經絡呢,經絡受邪呢,這都值得討論的,古人一個看法,我們現在離開這個看法行不行?所以這個東西挺重要。研究嘛,我們就得從這個書,把這個規律,擺出來,我們再通過這個各人都有思想吧,咱們怎麼來認識它,更較比合適,我是這麼一個看法,今天咱們就講到這吧。






黑芝麻最大的功效竟然不是烏髮,而是。。。每天一把效果驚人




這種茶調理人體脾腎濕寒長痘手腳涼痛經有奇效




小手掌就可以治大痛的元火掌灸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對經方有興趣者, 可加QQ群577262550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王力平破譯內經圖
陸廣莘:不要問「病從何來」,只需問「治向何去」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