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被性侵那天你穿了什麼衣服?答案令人心疼

被性侵那天你穿了什麼衣服?答案令人心疼

作者:曉妮

來源:她刊(ID:iiiher)

「你穿得那麼少,不就是出來勾引男人的嗎?」

「女孩子大晚上不回家,難道不是自己就有問題?」

「正經家的姑娘,怎麼可能自己獨自出去旅行」

……

不知你是否聽過上面這樣的言論,每當新聞上有女孩子遭遇性侵,總有某些人會跳出來,指責這些受害者不自愛、不小心,甚至不聰明。

這種受害者有罪論,不止在中國盛行,在外國也很常見。

最近,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個小鎮,辦了一個叫做 「這是我的錯嗎?」(Is it my fault?)的展覽,展示了受害者被性侵時所穿的衣服。

性侵事件發生後,受害者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你當時穿什麼?」

該問這個問題嗎?

這個展覽,讓人沉默……

一件件受害者提供的衣服,背後就是一個個血淋淋的故事。

你會發現,這些受害者們就是普羅大眾中最普通的那一個,衣著普通、行為普通,卻遭受了不普通的傷害。

在這裡,她們默默地回答了那個今生難忘的問題:性侵發生時,你穿了什麼衣服?

「一條裙子,事件幾個月過去後,我媽媽站在我的衣櫥前抱怨為什麼我再也不肯穿裙子,那時我只有六歲」

「我在事件發生後幾天都沒去上班,當我鼓起勇氣告訴我老闆時,她也問了我這個問題,我回答說"我只穿了T恤和牛仔褲,你去看一場籃球賽時能穿什麼"我離開了辦公室而且絕不會再回去」

「一件泳裝,因為我們一整天都在河上划船,那真是一段美好時光。可後來他們闖進了我們的的帳篷,當我正準備換衣服的時候」

「我最愛的那件黃色T恤,下身不記得穿了什麼。我記得我迷惑了一陣以後,只想趕緊離開我哥哥的房間,回去繼續看我的動畫片」

「卡其褲和休閑襯衫,我那天要去班上演講。在我的強姦案發生後,他們拿走了我那天穿的衣服」

「我穿了T恤和牛仔褲,在我生命中,性侵發生了三次。罪犯是三個不同的人,每次我都穿著普通的T恤和牛仔褲」

「我穿了牛仔襯衫和牛仔褲,每當我告訴別人那時我穿得如此普通時,他們總是表現得很困惑,甚至不懂我在說什麼,這每次都讓我覺得可笑。」

「我繼父會在我放學以後,我媽媽回家之前虐待我」

「我穿了我的警服而且帶有武裝,但這並沒有讓事情有什麼不同」

看完這些受到性侵的受害者,案發當日穿的衣服時,誰還能說出那句「被強暴都是你們穿衣服太暴露的錯」?

這個展覽的管理者說:無論是法庭、家人、還是朋友,都愛問受害者「案發當天你穿了什麼」?

這種事件出現以後,有人關注的是受害者「錯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是她」。這種受害者有罪論,在中國也有強大的理論市場,用兩句話概括就是: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一個巴掌拍不響。

對於受害者來說,這是嚴重的二次傷害。

去年引起廣泛關注的慰安婦題材電影《二十二》里,老人韋紹蘭24歲被關進日軍慰安所,逃出來回到家裡,丈夫說「她出去學壞了」,鄰居對她指指點點。她的肉體被關了三個月,精神卻被囚禁了70年。

受到性侵的女性,往往最後發現,最深的痛苦來自於身邊那些無過錯的、善良的人們。

「你當時做了什麼」,「為什麼會是你」,這種來自於普通人的尋根問底,讓受害者不斷反思,最終認定自己有罪。

「真的是我不好嗎,我到底做錯了什麼,可能真的是我不好吧」

可是姑娘,你到底有什麼錯?!

「受害者有罪」的論調,真的太多了。

在我們相鄰的印度,女性地位依然極低,強姦的犯罪率高居不下。

曾經有個短片,問印度男人對強暴女性這件事的看法,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就強姦來說,女人比男人責任還大,因為她們穿得美、回家晚,這才誘惑男人們強暴。

為了反擊這種言論,早就有人在YouTube上,製作了「被強暴時你穿了什麼」這樣的短片,受害者有的是本地普通姑娘,有的是外國遊客,甚至有白髮蒼蒼的老奶奶。

所以一個老奶奶,也能穿著暴露、晚上在街上勾引男人嗎?

現實是殘酷的,無論你做得多麼完美,當罪犯動了邪念,一切美好都會瞬間化為灰燼。

電影《素媛》中,小女孩好心幫大叔撐傘,不幸被性侵。她醒來後,無助地問:我覺得該給大叔撐傘,不讓他淋雨,但人們都說是我的錯,誰也不誇我……

如果我們教育一個女孩,你應該美麗善良,卻在她受性侵後,說都是因為你美麗善良才被強姦,所以你的美麗善良是錯的;

如果我們教育一個女孩,要懂得分享和助人,卻在她被性侵後,說都是因為你樂於助人才遭此厄運,你是錯的;

世界上就不會再有真善美。因為所有的真善美都有可能變成別人指責你、傷害你的把柄。

別說什麼「你難道看不出那人有問題」,或者那個人一看就不是好人。在陳世鋒案件里,誰能通過這樣一張臉,看出他是殺人犯?

受害人有罪論,讓我們為了防一個壞蛋,而放棄所有的善良。

參觀這場展覽的Lisa說:「我覺得很心寒很可怕——應該羞愧的,是那些施暴者,而不應該是受害者。

「正是這種本末倒置的態度,讓很多受害者不敢維權,她們害怕被大多數人認定有罪。」

女性專欄作家Brooke在看過這個展覽後表示:為什麼我們總是試圖在受害者身上找誘因?難道女孩做了什麼,性侵就正當合理了?

「受害者有罪」不僅讓受傷害的女性維權後,承受持久的折磨,更讓更多女性,不敢站出來指責性侵者。

美國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受性侵女性的報案率僅有12%。

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提醒我們:

永遠不要再問女孩,你受侵害的時候穿了什麼,即使她不穿衣服,也不是她應該受侵犯的理由,錯誤永遠在侵犯者。

幸知情感愛神0元購課程專區

每周兩節,持續更新中

篇幅有限,更多課程未展示

關注微信號「幸知學院」

獲得新課上新提醒

點擊二維碼 支付699

進入情感愛神 0 元購專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神秘巨星》:勇敢吧,媽媽!
他說愛我,卻和前妻離婚不離家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