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轉海水觀賞魚,水的選擇
養海水魚用什麼水呢,首先水源我們不建議使用自來水,因為自來水中的成分是不可控的,比如經過鐵管裡面也會有一些鐵鏽,重金屬,鋅在裡面,同時營養鹽也是很高的。
像廣州地區裡面磷酸鹽的含量就非常高,而磷酸鹽對珊瑚的影響也很大,而且我們的海水缸也在不斷的蒸發水分,如果要補水的話那就意味著磷酸鹽會不斷的在魚缸中富集。
所以一般養海水魚還是建議使用RO機制水(就是超純水),家用RO機買了用處倒是很多,可以日常飲用、泡茶做飯,也可以給魚缸用水,個人覺得非常值得,現在某寶買一台質量稍微好一點的RO機也就大概600多塊錢,已經可以用到進口的RO膜了,RO機主要是用進口的RO膜比較好,買100G的基本就夠用了;或者是購買桶裝水,比如娃**的或者屈**的蒸餾水。
海水是與淡水完全不同的兩種水質,所以準備好了用純凈水養魚還不夠。淡水觀賞魚很難在海水中生活,因此海水觀賞魚飼養的前提,是充分了解海水的特性,不能把淡水的經驗套用在海水上。
淡水轉海水必知的兩點基礎問題:
(1)水溫:
海水觀賞魚對水溫的要求較淡水熱帶魚要高,它們對水溫的變化很敏感,所能適應的溫度變化範圍很窄。天然海水的水溫多在25~28℃,水溫日溫差的變化很小。水族箱中的海水水溫應控制在27~28℃,水溫日溫差應控制在1℃左右。
在海水觀賞魚水族箱中,同時飼養有活體珊瑚,海葵等無脊椎動物,它們的生長水溫為26—30℃,如果水溫高於30℃,無脊椎動物的生命受到影響,如果水溫低於25℃時,無脊椎動物的活力減弱,也會影響到海水魚的健康,因此海水水溫的穩定,是飼養好海水觀賞魚的前提。
(2)鹽度和比重:
鹽度是指單位體積中所含鹽分的數量,不同地域的海水,不同水溫的海水,鹽度是不同的。比重是指海水的密度除以蒸餾水的密度。由於蒸餾水的密度等於1,所以海水的比重永遠大於1。
海水的鹽度和比重,在不同的水溫中,數值是變化的。如在珊瑚礁海域,在水溫25℃時,測得天然海水的比重介於1.022~1.023間,天然海水的鹽度介於3.3~3.5%間。所以水族箱中飼養海水觀賞魚時,海水的比重應控制在1.022~1.023,海水的鹽度應控制在3.3~3.5%間。
實際上,海水的鹽度是很難測定的,它是通過液體比重計和導電度計的數值推算出來的。導電度法是使用電導儀測定海水中的帶電離子的數量,以此來推斷海水的鹽度,但在實際飼養中應用較少。
比重法是依據海水的密度與純水的比值來推算海水的鹽度,它在海水觀賞魚的飼養中應用較普遍。測試時要注意當時的水溫,只有在同一水溫測得的數值才可以比較,這樣控制了海水比重的穩定,也就是控制了海水鹽度的變化。
THANK YOU
魚棠,
把養魚知識帶到生活中


TAG:魚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