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城門城門開不開

城門城門開不開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上的什麼鎖?金剛大鐵鎖!城門城門開不開?……」

每每聽到京城裡已經十分少見著的歌謠,我還是會不自想起北島的《城門開》。在他對北京的記憶里,有那麼多細緻的描寫,也會有那麼多的牽掛。時代不同了,發生在舊社會的不論好與壞的都已經不復存在了。

那裡有外地人永遠都找不清東南西北的三不老衚衕;有在那個年代擁有如此忠誠性格的錢阿姨;還有四季時節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味兒和事兒;更有北京自己個兒在犄角旮旯的味道。

祖父一代曾在北京前門大街一帶居住過,當年幼時的我睡不著覺時,祖父也會為我講講那些發生在老北京的故事。所以,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和北島在某些思想上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我雖沒有親眼看見,但我彷彿在歷史的鴻溝中見到了一面斑駁的牆。那每一塊磚都是一個故事,無需言表,只可會意。它們無言地訴說著一個人,一家人,一城人,一代人的故事。

北京四中,是北島兒時的學校,反而在這裡並沒有太多轉變,它依然還是北京教學成績傲人的天之驕子。在那裡,由於經濟背景的烘托,一切都變的比現在那麼便宜,但一切也都那麼昂貴。北島學習的其實並不快樂,政治的頻頻干擾,使我們都看不到這一所百年老校飽經風霜的一面,而是只能看到青年學生不斷遊行暴動,屢屢接受思想教育。當人們都只能麻木的背誦毛主席語錄時,接觸馬克思主義都被認為是對生命的褻瀆。

從北平變成北京,從一座歷史悠久的老城變成現在繁華的首都。他一直都在那裡,好像一位什麼都知道的老者,但是他更願意變成一位天真,對任何事都抱有希望的孩童。幾百年來,他看見過侵略,他看見過質樸,他還看見過有我們如今騰飛的模樣。

他也是一位母親,他能接納任何思念家鄉,像北島這樣的海外遊子。她不善言表,總是用最溫暖的懷抱來成為他們的港灣。

北島也看到了,於是《城門開》就自然而然的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他在努力的用文字描述著北京消逝的味兒,北京消逝的那些光與影,那些已經早已被拆除的四合院,衚衕,廟宇。他努力的用文字讓瓦頂排浪般湧向天際線的景象重現。他努力的讓鴿子響徹藍天的清脆回到人們耳邊。他努力的讓文字來編織他兒時的遊戲。

鼓樓,前門,南鑼鼓巷……它們可能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模樣,變得商業化。這些地方越來越少,我們的歷史誰去傳承?

感謝北島,感謝《城門開》。當我落筆深邃地望去,窗外已經不是我們記憶里的北京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冬桐說 的精彩文章:

2016-2017歐冠決賽足球解說

TAG:冬桐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