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默克爾組閣談判「慘勝」 外媒:權威嚴重受損 離職已經開始

默克爾組閣談判「慘勝」 外媒:權威嚴重受損 離職已經開始

2月9日報道 外媒稱,默克爾成功了:她仍將擔任德國總理,如果社民黨黨員同意組閣協議的話。但她的離職也已經開始了。

據德國《明鏡》周刊網站2月7日報道,默克爾的基民盟在謀取內閣職位方面沒有取得特別好的結果。保住權力的代價很高。默克爾這樣評價與社民黨的談判:「這是值得的。」這真的值得嗎?基民盟在今後幾天和幾周內可能會展開激烈討論。即便社民黨基層黨員同意聯合執政協議,在政府組建後討論也將持續下去。因為那不僅關係到默克爾在談判中為本黨贏得了什麼,也關係到她的未來。

報道稱,當默克爾今年春天在聯邦議院再次宣誓就任總理時,她在這個位子上待的時間將達到近12年半。理論上,她將追平擔任16年總理的科爾。

報道稱,但她似乎不可能在2021年再次參選總理。現在自己陣營里對她的保留態度已經很大了,尤其在基社盟那裡。組閣談判結束後,本黨內對她的保留態度可能會再次增加。

報道認為,總理女士清楚,她的權威在過去6個月里繼續遭到侵蝕:先是「牙買加」聯盟談判失敗,然後是艱難的大聯合政府談判。「默克爾必須走人」,她的反對者喊出了這樣的口號。聯盟黨外的反對者公開這樣喊,聯盟黨內的反對者則在私下裡這樣說。

德媒稱,社民黨在即將到來的第四屆大聯合政府中擁有比以前更大的影響力。社民黨保住了司法部、家庭部和環境部。雖然它把經濟部交給了基民盟,但為此得到了更重要的財政部,該部對政府的每個項目都有關鍵的發言權。

報道稱,基民盟實現了自己的唯一目標:默克爾留任總理。該黨還獲得了經濟部、教育部、國防部、衛生部和農業部。交通部和內政部則屬於基社盟。

現在大聯合政府還必須得到社民黨黨員投票批准。如果他們沒有批准,那麼很快將舉行新的大選和新的組閣談判。

另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月8日報道,為確保與社民黨就聯合組閣達成一致,德國總理默克爾讓出內閣若干要職。新政府將承諾在外推動歐盟解除財政緊縮,在內收緊移民管理。

報道稱,7日,經過通宵談判,默克爾所屬的基民盟與其在巴伐利亞州的姐妹黨基社盟宣布了內閣新名單。包括財政部、勞工部和外交部在內,共有6個重要職位將掌握在社民黨手中。社民黨掌握的內閣職位甚至比基民盟還要多一個。

報道稱,默克爾在談到這份177頁的聯合組閣協議時說:「我們經過漫長的努力才走到今天,不過一切都是值得的。」本周早些時候,她曾呼籲各方在組閣談判中作出「痛苦的讓步」。

報道稱,任命社民黨成員出任財長意味著基民盟的沃爾夫岡·朔伊布勒在任時推出的財政緊縮政策行將終結。社民黨主席舒爾茨明確表示,在新執政聯盟下,德國將結束所謂的歐洲「強制緊縮」,開始向歐洲的社會福利項目投資。

此外據德新社2月7日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為結束持續數月的政治僵局、與社民黨達成聯合組閣協議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不過她還需要等上幾周才能組建政府。

報道稱,經過24小時的通宵談判,默克爾所屬的基民盟及姊妹黨基社盟與中左派政黨社民黨終於達成協議。不過,這份170多頁的聯合組閣協議仍面臨若干重要障礙。克服這些障礙後,默克爾方能確保她的第四個任期安然無虞。

報道稱,社民黨的46.3萬成員將就協議進行投票,投票結果預計會在3月份的第一個周末宣布。社民黨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反對繼續與默克爾聯合組閣,主張轉作在野黨。如果社民黨成員投票支持聯合組閣協議,幾天後議會將舉行支持默克爾出任總理的表決。也就是說,到那時為止,歐洲第一大經濟體有將近半年時間處於政府真空狀態。

報道稱,默克爾已受到兩次打擊,一次是她所屬的政黨在去年9月的大選中表現糟糕,另一次是去年11月與綠黨和自由民主党進行的聯合組閣談判失敗。

報道稱,除將手握大權的財長和外長職位讓給社民黨外,基民盟還把內政部長的職位交給了基社盟。社民黨還保留了占預算大頭的勞工部長一職。

德國基社盟領導人澤霍費爾、總理默克爾與社民黨領導人舒爾茨(從左至右)7日在柏林會見記者(法新社)

【延伸閱讀】默克爾危機中開啟新組閣談判 英媒:她只有一周時間

1月8日報道 外媒稱,德國總理默克爾7日與德國第二大黨社會民主黨就恢復它們之間的聯盟一事開始談判。這是自去年9月舉行缺乏絕對勝利者的選舉後,為使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避免陷入癱瘓的最新嘗試。

據法新社1月7日報道,默克爾的保守派聯盟與社民黨在未來一周的談判中將檢視雙方是否有足夠的共同點,以便決定是否要就在3月或4月之前組成新政府的問題開始正式談判。

報道稱,但談判並非沒有困難,其中之一是圍繞2015年以來湧入德國的100多萬名尋求避難者的棘手問題。

極右翼的反移民政黨德國選擇黨利用德國人對新移民的疑慮與日俱增的情況,在去年9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選舉中贏得了90多個議席。

報道稱,默克爾失去了多數,中左翼的社民黨則創造了戰後最差的選舉結果。

默克爾所在的保守派陣營和她的巴伐利亞盟友基督教社會聯盟正在考慮對移民問題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其中包括社民黨所不能接受的一些要求。

但著眼於今年晚些時候巴伐利亞的地區選舉(目前民調顯示基社盟將在這次選舉中失去絕對多數),基社盟領導人霍斯特·澤霍費爾說,顯然「事情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繼續下去了」。

但社民黨主席馬丁·舒爾茨表示,保守派不僅要在移民問題上妥協,還要在該黨的社會福利要求方面妥協,如提高對高收入者的稅收等。

報道稱,社民黨最初曾表示要做在野黨,但默克爾同較小黨派之間的組閣談判失敗促使社民黨對此重新進行考慮。

報道稱,儘管雙方顯然致力於成功組閣,但最新的民調顯示,德國人似乎並不青睞再次產生一個新的大聯盟政府。

另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月6日報道,默克爾突然發現自己只有一周時間來最終組建一個聯盟,以挽救自己的德國總理職位了。現在有3名潛在的女性繼任者正在幕後等待。

報道稱,63歲的默克爾將於7日開始與中左翼的社會民主黨舉行會談,以在自定的12日最後期限前就組成新政府的框架達成一致,否則就將面臨再次選舉的前景。一些人認為,默克爾不會有熱情再次參選,即使再次成為總理,也幾乎沒有人指望她能完成4年任期。

據《泰晤士報》報道,一系列民意調查反映出,德國人越來越強烈地感到,默克爾對德國非凡的12年領導正在走向最後階段。

報道稱,5日公布的德國電視一台「德國趨勢」調查顯示,2/3的德國人認為,默克爾最好的日子已經結束,人們對她的滿意度下降到52%,低於去年10月的63%。

報道稱,默克爾2015年決定接受超過100萬人到德國避難,這一決定引起了巨大爭議,她的聲望註定會被這一爭議所主導,這是默克爾執政生涯的轉折點。

據《泰晤士報》報道,默克爾執政遺產的另一個方面是,一度由男性主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湧現出了一批女性政治家,這些人都是接替默克爾的人選,她們都忠於默克爾。

報道稱,59歲的國防部長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最近在對潛在繼任者進行的民調中名列榜首,她在默克爾內閣中給人留下了團隊型成員的堅實形象。不過,她在把輝煌的政治生涯與養育7個孩子結合起來方面所取得的令人敬畏的成就並未使她得到普遍認可。一些基民盟成員認為,馮德萊恩的生活過於優越,難以在一個見證了反移民、反歐洲的德國選擇黨崛起的反精英和民粹主義時代贏得選舉。

德國總理默克爾(左)和社民黨領導人舒爾茨7日在組閣談判開始前握手(路透社)

【延伸閱讀】默克爾考慮領導少數派政府 法媒力挺德國保持穩定

11月29日報道 外媒稱,在「牙買加聯盟」談判失敗後,德國聯盟黨和社民黨開始準備新版的大聯盟政府。

據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11月27日報道,與此同時,有報道稱,如果與社民黨的磋商不能最終結成聯盟,德國總理默克爾會組建少數派政府。這也比重新選舉強。

報道稱,基民盟主席默克爾在黨內發出信號,必要情況下她願意領導一個少數派政府。當然這是在與社民黨組建大聯盟政府不成功的前提下。報道稱,默克爾在黨的執行委員會會議上說,她不爭取一個少數派政府,但是與重新選舉相比,這仍是更好的選擇。

報道稱,默克爾總理近日一再強調,她希望建立一個穩定的政府,因此在「牙買加聯盟」失敗後她致力於組建新版的大聯盟政府。默克爾希望無論如何都要避免重新選舉。

青年聯盟主席保羅·齊米亞克表示全力支持總理。他說:「對青年來說,默克爾是下屆聯邦總理和黨主席一職的強有力人選,不管最終是新版的大聯盟還是少數派政府。」

法國《回聲報》11月27日刊登題為《為何默克爾應繼續領導德國》的文章稱,德國正在經歷自1949年成立聯邦共和國以來史無前例的政治危機,但這種情況對於歐洲鄰國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立法選舉過後,政黨無法組建多數派政府。但德國情況有所不同,而且人們也是這樣認為的。

文章稱,二戰結束70多年之後,德國始終不同於別國。如果德國穩定繁榮,人們就擔心它過於強勢。如果德國在內政層面表現出脆弱,人們就擔心它軟弱。意識形態也不乏關於「默克爾門閥失勢」的評論。默克爾向百萬難民敞開了德國的門戶,卻可能對自己關上了總理府的大門。這麼說可能會讓預言家們不快,但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並不大。主要原因歸結於一個人:施泰因邁爾。這是唯一能夠說服社民黨與默克爾重啟談判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李禮輝:監管部門對區塊鏈持寬容和支持的態度
蕪湖長江公鐵大橋首個整節鋼樑架設成功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