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漢三國多勝跡——拜將壇風雲

兩漢三國多勝跡——拜將壇風雲

原標題:兩漢三國多勝跡——拜將壇風雲


兩漢三國多勝跡——馬道驛憶舊事


馬道驛出名是由於蕭何在此追上韓信,接下來,我們有必要插敘一段拜將壇風雲。

初識拜將壇,可追溯到30年前,世態轉機,文壇復甦,在漢中城南招待所開會。臨窗眺望,見遠處有土台樹林,問知那便是聞名遐邇的拜將壇時,大吃驚。因當時尚在鄉間務農,需關注的事情太多,竟然連使古城榮耀的勝跡都不曾光顧。慚愧之餘,當日晚飯後即去訪拜將壇。



緊靠城南壕溝遺址,大片和別處完全沒有兩樣的菜地中央,築著南北二台,磚石破損,亭閣衰敗。印象最深的是距南台僅幾步便有農舍,土牆茅屋,犬吠雞啼。當年赫然飄揚杏黃帥旗的將壇上攤曬著酸菜、棉被之類,與山野荒村無異。


「留此一抔土,猶是漢家基。」喟嘆之餘,遙想當年:「漢王擇良日,設壇場欲拜大將。眾將皆喜,人人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不得不佩服史家「絕唱」,短短几把一幕重大歷史事件描繪得何等逼真、傳神、微妙!

史家評論,楚漢之爭,劉項大戰70次,小戰40次,劉邦屢戰屢敗,身傷12處,項羽兵威聲望遠勝劉邦。但恰是劉邦善攬人才,不僅有良將韓信,還有貴族張良,遊民陳平,狗屠樊噲,吹鼓手周勃,布販子灌嬰,土匪彭越,酒徒酈食其……但凡有一技之長,皆被劉邦一一收用。相反,一代霸王項羽驅韓信,趕彭越,連唯一的謀士范增都不肯留用,孤家寡人,弄得垓下慘敗,自殺了事。劉邦卻由此統一大漢民族,建立了了兩漢400年基業。



其實;綜覽中國歷史,善招賢才者豈止劉邦!春秋五霸之爭,實質是人才之爭。齊桓公所拜賢相管仲從魯國邀至;齊威王的軍師孫臏從魏國迎來;秦國上大夫百里奚從楚國騙來;擊敗晉國的大將丕豹從晉國引進;使秦疆域拓寬千里、稱霸西域的大將由余則從西戎誘降;變法強秦的商鞅從魏國招攬;至於破六國聯盟的張儀更是周遊列國,最後落足秦國。急切思變的秦王為得范雎竟長跪而求;末了招食客三千,容納各類人才,為秦統一天下,奠定了重要基礎。


歷史總讓人回味不盡。儘管帝王們清楚地知道起用任何人才都是為己所用,為家姓王朝能夠傳承千古,他們也絕非甘願屈尊。當年韓信亡楚歸漢,劉邦並未重視,只以管理糧食小官待之,蕭何多次推薦,劉邦也不以為然,導致韓信再次逃之。倒是蕭何獨具慧眼,演出了了被津津樂道了2000年的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經過如此這般一番周折,劉邦才拋卻素來為王者的傲慢,「擇良日,設壇場,拜大將」。但末了呢?「辜負孤忠一片丹,未央空月劍光寒」,拜將壇石碑上鐫刻的詩句無情地向人揭示著韓信的悲慘結局。


按說,劉邦頗有自知之明:「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但怕韓信功高居傲,尾大不掉,終於將其殺戮。愛才又嫉才害才,這是一種多麼複雜的心態!這種心態並非劉邦獨有,廣招天下賢士的秦王率先焚書坑儒;後來奪取天下的朱元璋也曾大殺功臣。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此類事例,不勝枚舉!


那個久寒乍暖的黃昏,初訪拜將壇,同行朋友們的交談喟嘆,拜將壇的凋零,形成一股強烈的悲涼之霧,在心中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


一晃,幾十年過去,改革煥發勃勃生機,時代步履蹣跚但終究前進。隨著文物熱、旅遊熱,拜將壇也修葺一新,聳立漢中城南,一派盛世模樣。


如今,在漢中城南,拜將壇側畔,建成一條寬闊浪漫的風景大道,形成一處休閑假日自由市場,人頭攢動,商潮洶湧,與拜將壇恍若隔世。唯獨南憑的漢江流水依舊,夕陽依舊,如火的晚霞依舊,還能讓人回憶起那樁歷史風雲。


當年,韓信拜將之後,向劉邦提出的進攻計謀便是已被後世列為經典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兵出散關,一舉而平三秦,五載遂成大業,逼得項羽棄戰馬、舍美人、自殺了事。劉邦則成為中國歷史上繼秦之後第二個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之後,他非但沒有知恩圖報而是把下一個打擊的目標鎖定韓信。


韓信曾說:「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足見他頭腦清醒,完全預見到了日後下場。但即便如此,韓信想也不會後悔事情非常清楚,倘若考慮結局,當年一個身受胯下之辱的流浪漢斷然不會就在此壇揭開歷史帷幕,成為一個名垂青史的風雲人物,更不用說將壇拜賢歷史故事在漫長歲月中產生的鼓動性與號召力!


君不見儘管有「敵國破,謀臣亡」的慘痛教訓,歷朝歷代的賢能志士依然前赴後繼,為國謀劃,為民擔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於個人得意失望、沉浮安危於不顧,彷彿歷史上壓根兒沒有過慘痛的教訓,這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仁人志士所共同具備的高風亮節,也是中華民族能夠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之所在!

哦,拜將壇!但願你不僅是塊遊覽勝地,懷古去處,且應在方丈之地,給人昭示一種情操與精神,一種求賢若渴的精神,一種獻身報國的精神,讓具有五千年之久的中華文明歷史,能夠持續不斷地威武雄壯,有聲有色地演進!



作者:王蓬


編輯:王歡


審核:楊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中市旅遊 的精彩文章:

?兩漢三國多勝跡(一)——秦地南來第一樓
漢水長流育名城(二)——漢水·漢中·漢民族

TAG:漢中市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