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麻田街:城邊上的「繁華地」

麻田街:城邊上的「繁華地」

黟縣有一條亦城亦鄉的古街——麻田街。這裡曾經商業發達,市井繁榮。黟縣政府結合古城保護和開發,已將麻田街納入古城改造項目二期工程……

一條湮沒在歲月中的街

麻田街和縣城北街僅一橋之隔,從北街向北走,過了通濟橋就是麻田街了。當地退休教師汪國英介紹,麻田街的顯著特點是一頭一尾各連一座有名的石橋,這便是通濟橋和長生橋。通濟橋建於南宋年間,因地處民國時期縣城的北門外,民間多稱北門橋。登上通濟橋,豁然開朗,東眺「靄峰尖似筆」的朝霞,西望「別有天地非人間」的碧山。一條漳水河緩緩流過,彷彿在述說麻田街曾經的歷史。

「麻田街既是一條街道,也是這一塊區域的統稱。」汪國英說,麻田街不長,大約只有500米,是過去到石台、宏村的主要通道,新中國成立前這條街還很繁榮,店面不少,像漆匠店、傘店、酒坊、肉鋪、雜貨店等一應俱全。「這條街上的騾馬店和飯店也分別有三四家。」汪國英說,麻田街的街口原來有一座城門,來往客商不進城的就住在城外的麻田街。隨著後來公路開通,老街逐漸衰落。「這邊原是理髮店,這是裁縫店,那是染坊……」汪國英一邊走一邊介紹,麻田街的很多古民居都拆除重建過,現在已經不太看得出老店的痕迹,只能靠想像回憶過去的熱鬧場景。

麻田街原來聚族而居的主要是江姓,有江氏祠堂,先後改建為糧站及印刷廠。如今,在麻田後村005號,還能看到留存的江氏宗祠匾額。在街道上矗立著兩座破舊的街亭,在街道上供人歇息,避雨,原來有五六個風雨亭,現在還剩下2個。

再往前走是一座小橋,「這座橋叫長生橋,那邊原來有一個亭,叫長生亭,亭子已經沒有了。」汪國英說,走到這座橋就算麻田街已經結束。

徜徉在老街暮色中,斑駁的高牆上還掛著落滿塵埃的雕花門廊,店門口彷彿還能聽見此起彼伏的叫賣聲。老街上冷清寂寥,行人稀少,偶有年邁的老人走過,爬在他們臉上的皺紋像記錄著老街的歷史,人去樓空的舊屋,好似一張張褪色的老照片。

汪國英老家在休寧,上世紀50年代,五六歲的時候隨著行醫的父親舉家搬遷到黟縣麻田街,一直生活在現在。在汪國英的印象中,除了很多老房子拆除改建新房,人口有所減少外,基本沒有大改變。

麻田街住戶陳田文家原來是經營豆腐坊的。他說:「我們從小很苦,家裡有三個小孩,母親靠做豆腐維生。那時候生活艱苦,我6歲時就每天磨豆腐了。」陳田文說。今年72歲的陳田文在麻田街上一住70多年,他說,麻田街還是這個樣,框架布局沒變。原來有城牆圍在黟縣城外,東南西北都有城樓。街上比現在熱鬧,有打鐵店、旅社、麵條店、糖果店等。我們小時候都在街上玩,現在老人,年輕人已經很少住在麻田街,長期住的多還是小時候的玩伴。

一條因苧麻而得名的街

關於麻田街,清朝乾隆二十六年至三十年間(1761—1765),北京人孫維龍來黟縣任知縣期間曾編纂黟縣詩稿並寫下一首《戊巳橋遠眺》:落日在山家,山城過暮鴉。風吹一溪水,雲作半天霞。紅樹橋邊映,青峰竹外斜。相逢有田父,款款問桑麻。此詩意韻悠長,情景交融,高度概括了麻田街的風貌。

根據歷史記載,麻田街地處縣城北門橋外,漳水東岸,是一條長約一里,寬約三米的老街。雖說清朝末年至民國時期,這條街道上的飲食、旅店業等已經相當發達,但傳說一開始,卻是因為街道兩側田地多種植苧麻而得名。

整條街道由花崗岩條石,即黟縣方言稱的麻石鋪成。光潔平整的街面,與兩旁磚木結構店面配合,尺度得體,色澤融合。麻田街的建築平面,多數為單開門,兩層結構,門面寬三至五米不等,而入內則較深,甚至連續多進,用內院天井連接,為典型的前店後庫或前鋪後戶。一層多用於經營,用傳統的豎立式門板防護,白天一塊塊卸下,門洞大開;夜晚裝上,平板如一。有的店面砌有半人多高的明窗,便於經營或陳列商品。二樓與一樓多用黟縣方言稱的「閣橋板」搭隔,靠街面也用木板裝飾。

麻田街是條不規則「ㄅ」形狀的街道,因為地處連接縣城通往際村街、羊棧嶺,乃至於青陽、安慶等交通的要道,所以住有許多靠幫人家挑擔的夥計、騾馬客和提供住宿的旅店、飯館、騾馬店,乃至為其配套服務的豬肉店、豆腐店、雜貨店、布店和油廠、鐵匠鋪等等,店鋪林立,生意興隆。清朝末年至民國期間,麻田街小有名氣的商店有:孫記豬肉店、汪記南雜貨、黃記理髮店、王記裁縫店;「永豐棧」也是做山貨生意的;吳記豆腐店,專門做黟縣方言講的「臭豆腐」生意的。最多的是飯店與騾馬店,民國期間,鼎盛時前後有二十多家。

麻田街北門橋原名戊已橋,南宋淳熙戊戌年(1178年)由縣尉李稱建主持修建,次年(已亥年)竣工,故名戊已橋。清乾隆甲戌年(1754年)余種德籌金重修並易名通濟橋,現拱橋中孔額眉上,仍鑲嵌「通濟橋」的大理石匾額碑刻。南北兩頭石砌石階,拾級上下。橋身高踞,古樸嚴謹。民國前,北門橋上原來豎有一根用黟縣青大理石鐫刻的蓮花石柱,大概是想用它來鎮邪護橋的。至今,北門橋依然是溝通縣城麻田街和北街等的交通紐帶。1982年,北門橋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麻田街長生橋位於麻田街長生亭處,是一座花崗岩石板鋪就的平板石橋,四孔石樑,長約25米,寬約兩米五齣頭。橋的兩側用一尺多高的石柱相連,起著護欄的作用。橋頭原有亭,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損毀。

麻田街上最為悠久的名勝古迹要數廣安寺了,迄今已有1470年的歷史。《黟縣誌》載道,廣安寺舊名永安寺,佔地百畝,元朝、明朝曾兩次毀於火,後又重建。至元十四年毀於鄰火。

一條未來繁華可期的街

從2008年底開始,黟縣縣委、縣政府決定實施「三小」改造工程,按照改善環境、修舊如舊的總體要求,以石板路面、雨污分流、管線入地為基本要求進行改造。2013年,麻田街納入三小改造工程,進行了綜合改造。

麻田街口的回憶里酒吧是古城改造的一個縮影。「斯地滿商機時宜逐夢搶灘前,北街曾旺鋪不二繁華回憶里。」酒吧大門口貼著的對聯寫出了麻田街的滿地商機、繁華往事。走進酒吧內,裝修時尚新穎。汪國英介紹,這個酒吧原來是一個商店,上世紀60年代是紅旗公社,後來改成碧陽鎮政府,而後又成了墨硯加工廠。

「我們之前從朋友圈裡看見古城開街,今天來看一下,環境、空氣很不錯。」從合肥來的遊客張愛霞和好友正在酒吧內地曬著太陽喝著茶。

據黟縣徽黃古城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章社利介紹,作為黟縣古城區保護和旅遊開發的二期部分,麻田街將會打造一個旅遊綜合體項目,主要是把麻田街建設成一個供遊客參觀、民俗欣賞、文物展示、旅遊商品採購、休閑娛樂的聚集地,項目內有特色餐飲、電影院、茶室、會議室等,佔地12000平米左右。「麻田街原來的酒廠、圖書館等統一連片改造,去年11月份開始動工,預計今年年底大體工程基本完工,明年上半年正式營業。」章社利說,麻田街是省級歷史文化名街,在漳河流域北側,未來將通過漳河古城段水岸一體化改造,將漳河兩岸旅遊新業態進行整體開發、打造,結合同時進行的街區改造,麻田街未來將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山市政府網 的精彩文章:

TAG:黃山市政府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