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與大神的差距,就在於時間管理的本質
文丨吳少軒
這是我2018年第三篇原創文章
全文共1624字,閱讀耗時約5分鐘
01.
連續兩天更文後,有小夥伴問我怎麼有這麼多時間去寫文章,還一天一篇。
看到這我並不是高興,而是慚愧。我之前有段時間堅持日更,卻因為自己的問題放棄了日更,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更文。
此外,我的時間並不多,也是一天24小時,不比任何人多,也不會比你們少,我只是更善於利用時間。為什麼我會更善於利用,畢竟久病成醫,我曾經也是一個無比拖延的小夥子,因為時間管理,才逐步成長到了今日。
你是否想過,你的人生也會成為高效率的人生,就像你所嚮往的一般:一切事情都能高效而井井有條,做生活的主人。
所以你去學習時間管理,希望通過時間管理,來實現這一願景。
但是卻始終不得其要領,一會被告知要自律,一會又得知要有清單思維,久而久之,便覺得時間管理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
但其實,時間管理並不是一個複雜的技能,學習時間管理,更像是在培養一個優秀的習慣。
因此,在學習時間管理的時候,最容易阻礙你前進的並不是學習的知識有多麼晦澀難懂,而是你能否堅持去實踐你所學到的知識。
談到時間管理,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克服拖延症,認為時間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先克服拖延症。
我不反對拖延症是時間管理的一大難題,但首先要解決的並不是拖延症。
克服拖延症雖然能幫助你獲得更多的「行動力」,但比起行動力,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需要明確。
02.
行動的方向
正確的行動方向是什麼呢?
你不妨先問問自己一個問題:
把一天的時間當成一個箱子,你要怎麼做才能使箱子的價值更高?
先想想再往下看
一般來說, 會有這麼兩個方向:
提高效率,讓箱子里的東西儘可能多;
提高價值,讓箱子里的東西儘可能貴。
我發現很多時間管理的書籍、課程都是在引導我們如何提高效率,卻沒有教我們做更有價值的事。
而時間管理,除了追求效率,也要提高事件的價值,保持這二者的平衡,才是做好時間管理的本質所在。
03.
這個公式,就為我們解答了時間管理的本質:用更高的效率去做更有價值的事
如果效率低下,無論做的事情有多麼高的價值,就好比用十匹馬拉著跑車走一樣;
而效率再高,卻不做有價值的事,就好比招財貓,機械的重複,卻帶不來實際的好處。
現實生活中,就有許多人進入了「低效率」、「低價值」這兩個誤區中,終日忙忙碌碌,卻不知做了什麼有價值的內容。
想要改變,就需要從認知層面,樹立一個正確的時間管理挂念。
我們先來看三種不同的工作狀態:
當我們還沒接觸過時間管理時:
隨波逐流:有什麼任務需要做,那就趕緊去完成。
這種工作狀態,會讓你的工作總是被打斷,讓你的注意力不斷分散,效率也就自然低下。
而且難以抓住重點的事情專註去做,常常會把精力放在一些瑣碎而不重要的事情上。
當我們有了一定的時間管理能力:
高效率導向:懂得了按任務的優先順序去完成任務,也會合理安排時間,夠高效的完成各項任務。
但卻沒有對事件的價值進行思考,整體偏向於提高效率。這麼做雖然能獲得同事和上司的好感,但還可以做得更好。
當我們具備了更深的時間管理思維:
高價值導向:接到任務時,不是立即去做,而是先思考任務的價值,以及它的真正目標,還能做到提前預測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出應對措施。
就比如老師布置的作業,是想你掌握知識呢,還是學校規定的教學任務,學期末要做抽查?又或者,這些作業里有期末考試的題目?
不同的目標有著不同的價值,當你了解了背後的目標後,你就能清楚的知道一件事的價值所在,這會令你事半功倍。
04.
所以,要想提高箱子的價值,提高有限時間的價值,就要做到雙高——高效率和高價值——的平衡,而這個平衡,需要我們在實際的行動中去達成。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
Life is like riding a bicycle. To keep your balance, you must keep moving.
在價值和效率二者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就是時間管理
總結:
比行動更重要的是找到行動的方向
時間管理的方向並不是一味的追求高效率,更要追求高價值
如果喜歡,請點個贊。這是我繼續創作的最大動力!


TAG:道格充電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