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回顧殲-20戰機7年研發路 如今修成正果列裝作戰部隊

回顧殲-20戰機7年研發路 如今修成正果列裝作戰部隊

2018年農曆春節將至,就在過節氣氛越來越濃烈之際,中國空軍傳出的好消息不斷。繼2月7日下午空軍官方高調宣布蘇-35戰鬥機飛赴南海參加聯合戰鬥巡航任務後,又在2月9日下午宣布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20列裝空軍作戰部隊,向全面形成作戰能力邁出重要一步。

這標誌著殲-20第五代隱身戰鬥機在2011年1月11日原型機首飛後,經過短短7年的發展與試飛後,正式進入首個作戰部隊服役。這個速度不僅快於俄羅斯的蘇-57(2010年1月29日首飛,至今沒有服役),也領先於美國的F-22「猛禽」(1997年9月7日首飛,2004年末開始交付第27戰鬥機中隊),僅次於F-35「閃電II」(2006年12月15日首飛,2012年11月20日開始交付VFMA-121中隊)。

根據這個時間節點,第一個殲-20作戰部隊有望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實現初始作戰能力。所謂初始作戰能力(IOC),是指首個裝備殲-20的作戰部隊齊裝滿員,並完全具備操作和維護該機的能力,具備有限作戰能力,可以執行戰備任務。

殲-20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在我國未來隱身戰鬥機競爭中,成都611研究所激進的無尾三角翼鴨式布局、V形全動垂尾、DSI進氣口方案擊敗了瀋陽601所保守的三翼面方案,進入實質性發展。2011年1月11日,第一架殲-20 2001號原型機成功首飛,該機因通體亞光黑色塗裝而獲得了「黑絲」的昵稱。

很快在2012年5月,互聯網上又出現了殲-20 2002號原型機的照片,兩架原型機開始了密集試飛和武器集成測試。該機令人驚艷的側彈艙採用了獨特的旋轉伸縮式空空導彈滑軌設計,發射時艙門可保持關閉狀態,不僅降低了阻力還減小了導彈發射時尾焰對彈艙的燒蝕。同時我國的新一代PL-10E紅外成像近距空空導彈也在殲-20原型機上首次曝光。2013年原型機又開始測試PL-15新一代主動制導空空導彈,一時間其主彈艙細節照片火遍網路,還被好事者P成了容納兩節南孚電池!

第三架原型機在2013年露面後,2002號被改成2004號,2001號披上了銀灰色新型吸波/紅外抑制塗裝,前往閻良進一步試飛。如果說2001號和2002號是驗證機的話,那麼在2013年第三架2012號原型機就是就是工程製造發展型(EMD)。成飛在13年一口氣首飛了4架原型機,從2011一直排到2015(中間跳過了2014,原因你懂得),6架原型機大大加快了試飛進度。在這批「EMD」原型機上,後機身進行修形,發動艙外形更加緊湊,降低了跨音速阻力。尾撐上增加了干擾彈發射器,機身表面能清楚看到光電分散式孔徑系統(EODAS)視窗和機鼻下方的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IRST),說明殲-20非常重視被動探測能力。座艙蓋也由之前的整體式改為內置隔框式樣,以實現穿蓋彈射。從雷達罩和機身表面的各保形天線看,這四架原型機安裝了包括有源相控陣雷達在內的部分或全部航電套件。

時間很快來到2015年,成飛在當年接連首飛了2016和2017號兩架原型機。2016號上出現了淺色塗裝的進氣道DSI鼓包,疑似採用吸波材料來進一步降低迎頭雷達截面積,或是內置有電戰天線。2017號原型機更接近生產型標準,換裝新型彈射座椅,為此加高了座艙蓋高度,鍍膜顏色也有所改變,應該是改進了鍍膜材料。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17號首次具有了可收放空中加油探頭。

殲-20最初預定的配套發動機應該是WS-15「峨眉」,但這種發動機的研製進度遠遠落後于飛機,導致殲-20原型機和預生產型全部安裝俄制AL-31F發動機。從殲-20後機身上方設置減速傘艙以及無明顯發動機維護開口看,該機採用的應該是與殲-10B/C相同的機匣下置的AL-31FN Series 3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的推力從AL-31FN的127千牛增加到137千牛,也就是13.9噸,雖不及傳說中WS-15的18.4噸,但也能滿足過渡所需。

2017年9月,首架安裝太行WS-10渦扇發動機的殲-20低速生產型黃皮機照片曝光互聯網。該機的尾噴管與之前的AL-31FN完全不同,尾噴管為雙層引射式結構,由外層的可調擴散-收斂主噴管和內層的可調引射噴管組成,引射噴管內側有下垂的放氣門,用於引入兩層噴管之間的冷空氣,降低噴管的紅外輻射。此外,WS-10主噴管的外層魚鱗片也改為了鋸齒狀並塗覆有黑色吸波材料,增強了整機的隱身特性。

未來殲-20生產型也許會採用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分別具有安裝AL-31FN和WS-10發動機的型號,以避免在發動機上被卡脖子。同時這次測試也證明的殲-20的進氣道和發動機艙同時兼容這兩種發動機。

2016年初,第一架低速生產型殲-20 2101號現身互聯網,標誌著項目達到了另一個里程碑。隨著該機的到來,所有原型機都前往閻良試飛中心展開進步一試飛,期間出現了殲-20掛載4個大型副油箱試飛的照片,顯示出誇張的轉場飛行能力。

接下來殲-20項目的進度明顯加快,低速生產型殲-20開始交付試訓部隊,該機在2016年11月參加中國珠海國際航展,進行了首次公開飛行展示。2017年7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中,3架殲-20首次以戰鬥姿態展示在世人面前,正式宣布殲-20已批量交付中國空軍。

這次閱兵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列裝自行研製的隱身戰鬥機的國家。殲-20對中國空軍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這是我國在朝鮮戰爭之後再度擁有一種在質量上能與美國空軍相匹敵的主力戰鬥機。殲-20的研製進度充分說明我國已邁入世界一流戰鬥機研製國行列,中國航空工業在戰鬥機研發上已經具有充足的技術儲備、完善的風險管理以及成熟的項目規劃,除航空發動機外已無明顯短板。但殲-20項目也再次凸顯我國在航發領域的落後局面,致使該機無法以WS-15「峨眉」完全體狀態服役,這不得不說是個遺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快訊!新加坡航展開幕式黑鷹飛行表演隊T-50爆胎傾覆
再見!「山貓」,英國韋斯特蘭「山貓」直升機的前世今生(下)

TAG:空軍之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