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濱州史上十大最牛老鄉有圖有史實

濱州史上十大最牛老鄉有圖有史實

印象中,中國大概有兩個省份的人最愛誇家鄉,一個是山西人,他們都「誇」出花來了,想當年一首「人說山西好風光」唱響大江南北;另一個就是咱山東人,咱也有經典歌曲,「誰不說俺家鄉好」誰不會哼上幾句。

按照這一光榮傳統,快過年了,咱也誇誇濱州,就誇濱州史上十大最牛老鄉吧。我敢打包票,你知道五個就很牛了。如果全知道的話,高度懷疑你剛才百度了。

提前聲明啊,這十大最牛老鄉是在2015年9月,由濱州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公布,正式稱呼是濱州十大歷史文化名人。按時間年代排序,他們分別是:孫武、伏生、東方朔、董永、蔣少游、展子虔、范仲淹、杜受田、吳式芬、游百川。

需要注意的是,這是濱州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對在《濱州通史》編撰過程中涉及的268個歷史人物,按照兼顧歷史性、文化性和地域性原則,經過專家投票評選,最終推選確定的。

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對咱家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會有一個全新認識,跟別人自誇的時候也顯得你學富三車、半腹經綸。

孫武:兵聖如日,思想千古

孫武,字長卿,戰國時期齊國人,是咱惠民老鄉。

孫武出生在一個祖輩都精通軍事的世襲貴族家庭里,耳濡目染,深諳兵法之道。你看看,家教傳承是多麼重要啊!

孫武少年時代,齊國內亂不止,幾大家族為爭權奪利紛爭不斷。於是,孫武遷移到南方的吳國,躬耕隱居在吳國都城西,即今天蘇州城西,潛心著述,靜待時機。注意到了嗎,那時候蘇州就是個好地方。在那裡,孫武結識了吳王闔閭的重臣伍子胥並成為好朋友,伍子胥就是「一夜白頭」的那位。

在伍子胥的極力推薦下,吳王闔閭召見了孫武。第一次見吳王,身為從講究禮數的齊魯大地遷來的外來戶,孫武也沒空手去,一出手獻上就是光耀千古的兵法十三篇。不過,闔閭最初沒把它太當回事,可一讀才發現,這十三篇實在不得了啊!

闔閭遂決定讓孫武先拿宮中美人練兵,不料孫武為整肅軍紀,竟把吳王最喜歡的兩個小老婆給斬殺了。雖然心中隱隱作痛,吳王卻由此見識了孫武的為人,知道他是一位既能著書立說,又能統兵作戰的軍事奇才,不久便封他為將軍。

在伍子胥、孫武等人的傾力輔佐下,吳王闔閭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國策,使吳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逐漸加強。公元前506年,吳國實力大增,完成了伐楚準備工作。吳王親自指揮,伍子胥為一線統帥,孫武為將軍,率軍攻打楚國。吳楚之戰是春秋時期規模最大的戰爭之一,孫武理論聯繫實際,率吳國3萬精兵擊敗楚國20萬大軍,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

公元前484年,孫武再露鋒芒,輔佐新君夫差在艾陵之戰中重創齊軍,俘虜齊軍主帥,此役奠定了吳國的霸主地位。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與晉定公等諸侯在黃池會盟,吳國成為新的霸主。有兵聖加持,吳王想不稱霸都難!

孫武除了戰功顯赫外,最主要的是留下了名著《孫子兵法》,因此被後人尊崇為「兵聖」「兵學鼻祖」。

伏生:尚書再造,上古文脈

伏生,又名勝,秦代人,是咱鄒平的,注意發音啊(zhou ping de)。

先普及一下伏生「再造」的是啥。《尚書》即「上古之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其內容上起堯舜,下至春秋時期的秦穆公,保存了我國原始社會末期和夏、商、周奴隸社會歷史的珍貴資料,是我國古代法律制度的彙編和道德規範的總和,既是帝王的教科書,又是貴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法典,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淵源。

因為上古以金文、石文記載,每個字都有豐富的內涵,傳授非常不易,所以文字晦澀難懂,佶屈聱牙,甚至有些神秘,許多靠口頭解釋進行傳授,甚至學好了《尚書》就可以出將入相。而能夠使《尚書》流傳於世的,是伏生,他被譽為「尚書再造」,又被稱為「聖人」。

秦朝時期,在全國範圍內選拔了70名博古通今的經學家、方術士充當國策顧問,伏生是入選的博士之一。當時,秦始皇下詔焚書,伏生把一部《尚書》偷偷藏在了家裡夾壁牆裡面。秦亡漢興,伏生就回到家中,破壁取出了所藏《尚書》,發現竹簡大多蠹壞,經過整理得完整的二十八篇,遂在齊魯一帶傳授起來。

漢文帝時,想找能講授《尚書》的學者,結果朝內外竟無人能傳授此書。後來聽說伏生能傳講《尚書》,只因這時伏生已90多歲,根本無法長途遠行,漢文帝下詔讓太常掌故晁錯親自到鄒平伏生家中學習。

伏生年事已高,口齒不清,言語喃喃,別人根本聽不明白,伏生便讓女兒羲娥在一旁代為解說。羲娥講的是鄒平方言,而晁錯是河南潁川人,所以仍有十分之二三聽不懂,故學習起來十分費力。經過數月努力,晁錯終於將《尚書》學完並記錄下來,這就是傳之後世的今文《尚書》。

伏生是秦後第一個傳授《尚書》的人,在《尚書》傳播史上佔據始祖地位。西漢一代的《尚書》學者全都出自他的門下或者是他的再傳甚至再再傳弟子。其弟子將他的講義記錄下來,成為《尚書大傳》一書。伏生也被稱為先儒聖賢,得以配享孔廟,獲得歷代文人墨客的頂禮膜拜。

東方朔:詼諧賢良,漢賦東方

東方朔,字曼倩,西漢平原厭次人,又一個惠民老鄉。

公元前140年,年僅22歲的東方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受漢武帝賞識,得以待詔公車,後拜為常侍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因上書《諫起上林苑疏》被擢拔為太中大夫,後加官給事中。

東方朔性格開朗,愛說笑話愛逗唱,被班固稱為「滑稽之雄」。東方朔和漢武帝金鑾殿上的鬥嘴遊戲已現相聲雛形,兩人一唱一和,一逗一捧,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反倒成了捧哏。可以說,東方朔是一個段位極高的段子手。

說個「偷喝『仙酒』,刀下笑談」的段子。

有一次,一個方士獻給漢武帝一壇「仙酒」,並說飲了它可以「萬歲!萬歲!萬萬歲!」漢武帝當時正忙著,就把它珍藏起來,準備好好享用。誰知東方朔聞聽此事,竟把這壇酒偷偷喝掉了,漢武帝知道後龍顏大怒,喝令立斬東方朔。

東方朔被捆後卻大笑不已。漢武帝驚問道:「你死到臨頭了,還笑什麼?」

東方朔說:「方士說那酒是『不死之酒』,如果這酒真能讓人長生不死,那麼,你就無法將我殺死。如果一刀下去,我還是死了,這酒還稱得上是『不死之酒』嗎?人哪有不死的?如果皇上為了這假仙酒而將我殺死,不是要令天下恥笑嗎?」漢武帝覺得殺了機智的東方朔很可惜,而且也怕天下人恥笑他,於是就把東方朔放了。

類似上面這種鬥嘴鬥智的遊戲,雖然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相聲,但可以稱得上是即興發揮而又隨機應變的相聲表演的雛形。在大殿之上,東方朔是主角,負責逗哏,漢武帝為配角,友情客串捧哏,朝臣侍從是圍觀的吃瓜群眾。如此看來,後人奉東方朔為祖師爺,不無道理。因東方朔號「曼倩」,所以有人把相聲稱為「曼倩藝術」。

東方朔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以睿智的話語勸諫皇帝。《史記》中將東方朔列入滑稽列傳,頌揚東方朔「不流世俗,不爭勢利」的可貴精神,及其「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的非凡諷諫才能。

大家不要認為東方朔一生只鍾情於相聲事業,其實他一生著述甚豐,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等名篇,只是我們不懂他熱鬧背後的寂寞。

董永:賣身葬父,孝感天地

董永,東漢千乘人,咱博興老鄉。

中華文明的精華之一就是忠孝一體。孝即是忠,忠即是孝,忠於君父就是忠於國家,就是大孝。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民間廣泛流傳的二十四孝就是學習的榜樣。時代在變化,一些愚孝行為雖不可取,但孝順父母不會過時。

知道嗎?二十四孝中有兩個人,與濱州關係密切。一位是晉朝的王祥,他卧冰求鯉,官至太尉。年輕時,王祥曾經在今天的高新區王祥店村居住。另一位就是在民間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天仙配》的原型人物董永。

綜合各種史料發現,真實的孝子董永是博興縣城南的董家莊人,出生在東漢末年。在此插播一條相親廣告,孝順父母的單身男青年,有空沒空可到董家莊一帶轉悠轉悠,說不定能等到那個誰,你懂的。

再說董永。他家境比較貧困,早年喪母,和父親相依為命,父親又年高多病,為了照顧父親,每次下地他都用車子載著父親,一邊勞作,一邊照顧父親。父親去世後,因為無錢下葬,董永自賣自己,這就是著名的「賣身葬父」。董永的孝行,感動了許多人,有一位婦人聽說後,主動要求嫁與董永為妻。

為了紀念孝子董永,教育後代,在封建時代,人們用的主要方式就是保護墓地和修祠建廟。在全國範圍內,有四處董永墓,一在博興,一在長山,一在魚台,一在孝感。地方志書中記載董永最詳細的是長山縣。長山縣的董永墓在縣城南三十里處,具有傳奇色彩。在墓的周圍十餘里內,深秋無霜。《山東通志》為此感嘆說:「永墓凡四見矣。然不霜之事,他處未聞也。」有孝子之地,當為福地。

蔣少游:建築大師,建作絕倫

蔣少游,北魏樂安博昌人,又是個博興老鄉。

蔣少游「性機巧,頗能畫刻,有文思」,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青。蔣少游家族本來是青州名門望族,可惜國敗家也敗,這時就是王子公孫,照樣淪落為別人的戰利品,蔣少游成了「平齊戶」,這位「落難鳳凰」被配發雲中服兵役。

後來,在朝中高官的引薦下,蔣少游得到北魏文明皇太后馮氏和孝文帝拓跋宏的重視,負責宮廷基礎設施建設和刻制石碑、佛像等。著名的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都有蔣少游灑下的汗水。

不僅刻佛像,蔣少游還是一位傑出的服裝設計師。北魏孝文帝竭力推行漢化政策,決定改胡服為中原漢族衣冠服飾,並自己帶頭穿戴起漢族人的服裝,為規範各級官員以及社會各等人物的服飾,決定由蔣少游主持這件事情。蔣少游放下鎚頭拿起畫筆,積數年之功,完成了各級官員、各類社會人員服裝的設計工作。當時,蔣少游推出的是依據古代儒生褒衣博帶樣式設計的系列服裝,大興於世。

不會刻制佛像的服裝師,不是一位好建築師。孝文帝準備在平城建設太廟、太極殿,就特別派遣蔣少游赴洛陽考察漢族的宮殿建築藝術。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孝文帝派遣李道固與蔣少游出使南朝齊國。作為副使,蔣少游的秘密任務就是偷偷觀摩建康城的城市建設以及宮殿設計,「摹寫宮掖」,模仿漢族建築藝術建設北魏的都城平城。劇透一下,他的演技不行,秘密任務穿幫了,不過齊武帝認為兩國之間交往,不宜扣留使者。蔣少游得以遍游南齊皇宮,默察強記,勾勒成許多草圖帶回北魏,然後按照漢族的風格和禮制建設北魏都城平城。

孝文帝採取漢化政策的重要步驟就是遷都洛陽。他實地考察已經荒廢了的晉朝故城,決心重建洛陽作為新都,主持建設的官員雖然不是蔣少游,但是具體的設計和技術規範全部由蔣少游負責。《南齊書》評價說:「虜宮室制度,皆從其出。」北魏洛陽城的建設,在中國都城發展史上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鮮卑貴族接受漢族的藝術思想並進行了發展,對於民族大融合有巨大貢獻。

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501年),蔣少游去世。他一生忠於藝術,在建築藝術、工藝美術、雕刻藝術和繪畫藝術、書法藝術等方面都有造詣。

展子虔:畫聖游春,文華之昭

展子虔,隋朝渤海郡厭次縣展家村,即今天惠民縣何坊街道展家村人。

展子虔歷經北齊、北周,到隋代為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帳內都督等職。他是隋代一位有非凡藝術才華的畫家,他以《游春圖》為代表的山水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獨樹一幟。

展子虔一生足跡幾乎遍及大江南北,他多才多藝,對各種畫類幾乎無所不能。他曾在洛陽、長安等地的寺院畫過許多壁畫。

展子虔的繪畫題材廣泛,手法多變。他不僅善畫人物、車馬、山水、台閣,而且大都臻於精妙。在著色技巧上,他用青綠設色。他的畫法為唐代繪畫名家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所宗法。

對於展子虔的作品,歷代均有所品評。唐人張彥遠評論他。「寫江山遠近之勢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他與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並列為四大家。

隋朝以前的山水畫,只是作為人物畫的背景鋪襯。至隋朝,展子虔創造了青綠山水畫,被後人譽為「上繼六朝傳統,下開唐代畫風」的畫家。現藏故宮博物院的他的作品《游春圖》山水畫卷,是現存最古老的山水畫,意境高遠、構圖精妙、技法獨運,是中國山水畫成熟的表現。

《游春圖》共有25方印章,宋徽宗、嘉慶、宣統印各1方,乾隆7方。該畫有兩個皇帝題款,四個皇帝鈐印,詩書畫印融於一體,珠聯璧合,乃無價之寶。

《游春圖》能流傳下來,還得益於張伯駒。張伯駒是我國著名的書畫收藏、鑒賞家和詩詞學家,被譽為「收藏大王」,是民國四大公子之一。民國初年,《游春圖》落入日本人之手,張伯駒變賣家產,又忍痛把夫人的首飾賣了,用24根金條贖回該畫。1952年,張伯駒將《游春圖》和晉陸機《平復帖》等一批國寶級書畫文物無償地獻給了國家。

范仲淹:先憂後樂,名相風采

范仲淹,字希文,謚號文正。宋朝長山人,鄒平老鄉。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經得起檢驗,受到後世一直敬仰的人並不多見。宋朝宰相范仲淹,不僅名貫當時,開創了人臣「文正」典範,而且道德、文學、武功冠蓋天下,是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千古絕唱。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范仲淹之所以成為千古名人,這與他在山東鄒平的成長經歷密切相關。

年少時,父親范墉去世,母親謝氏改嫁在當地為官的長山縣人朱文翰。後范仲淹隨繼父回長山,即今鄒平縣長山鎮河南村。

少年時期,范仲淹就有遠大志向。《宋史》記載他的學習刻苦程度時說:「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成語「劃粥斷齏」就源自范仲淹苦讀的典故。此外,成語「窖金濟僧」說的也是范仲淹。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進士及第。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調任泰州西溪鹽稅監官。在這裡,他發現當地海堤年久失修,遇上大海潮汐,甚至水淹泰州城下,成千上萬災民流離失所。他建議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沿海重修一道堅固的捍海大堤。經過三年的艱苦施工大堤終於建成。為了紀念他的功績,人們把這條捍海大堤稱為「范公堤」。

他發現國家中樞機關存在許多的弊端,以「寧鳴而生,不默而死」的氣節,開創了北宋政治清明的先河。《宋史》評價說:「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因為犯顏直諫,范仲淹三次被貶。

寶元元年(1038年),党項族首領元昊自稱皇帝,建立西夏國,並侵襲北宋西北重鎮延州。一時間,西北邊陲狼煙四起,烽火連天。宋仁宗任命范仲淹為鎮守西北的副帥。他改革了宋朝將領不識軍士,士兵不熟悉將領的軍事體制,親自挑選士兵、選拔將官,嚴格進行軍事訓練。聽從下級軍官的意見,採取積極防禦策略,在邊境沿線築城並修建堡寨,鎮撫邊陲聲望日隆。

在宋仁宗的支持下,以范仲淹為主,韓琦、歐陽修、富弼等朝廷重臣協助,以增加國庫收入,恢復國家穩定,實現持久繁榮為目的實施變革。范仲淹向仁宗皇帝提出了十項改革主張。宋仁宗皇帝以詔書形式通令全國予以執行,這就是著名「慶曆新政」,慶曆革新運動為後來的王安石變法奠定了基礎。

杜受田:清代帝師,廉吏齊家

杜受田,字錫之,號芝農,清朝濱州人,濱城老鄉。

以今天的眼光看,杜受田絕對是一個學霸,回回考第一。杜受田嘉慶八年(1803年),杜受田以濱州第一名的成績考中秀才,來年秀才科試,他又獲得第一名。嘉慶十五年(1810年)考中山東鄉試第44名舉人。道光三年(1823年),杜受田參加會試,位列第一名,成為會元,殿試二甲第一,成為傳臚,選庶吉士,入翰林院任編修,再升任國史館協修、纂修、總纂、提調。

在道光皇帝為皇子選擇師傅時,滿朝重臣一致舉薦杜受田,特別是翰林院的兩位掌院公推杜受田。由此,杜受田任日講起居注官,正式入值上書房。道光對杜受田非常滿意,特命他專心培育皇子。

1841年,調任戶部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直到去世,成為清王朝的財政大管家。1844年初,升任左都御史,負責監察並繼續兼管三庫,年底又升任工部尚書。1849年,再任上書房總師傅,道光皇帝把培養皇子的重任全部交給了他。

咸豐初年,大清王朝處於內外交困時期。他協助親學生咸豐重振帝國雄風,第一是革除了在鴉片戰爭中喪權辱國且拉幫結派的權臣穆彰阿等人,重用六阿哥等能臣;第二是廣開言路,採納曾國藩等人的建議,激活社會輿論;第三是重用漢臣和遭到打擊的老臣、名臣,如啟用和為民族英雄林則徐平反,重用曾國藩、向榮、周天爵等。一時,咸豐初年的社會風氣為之大變。

1852年,因為黃河決口長期未堵復,江北、山東一帶受災嚴重,杜受田奉命與福州將軍怡良實施賑務。杜受田冒著酷暑進行賑災,病逝在任上。杜受田去世的消息傳到京城,咸豐皇帝十分震驚,當即痛哭失聲,不僅令停朝一日,而且命將棺木運抵北京,親臨祭奠,撫棺痛哭,贈太師大學士,謚號文正。清朝,官員在外地去世,皇帝特命運回京城治喪,再折運回故鄉的,杜受田是第一人。

從宋朝開始,「文正」謚號成為臣子的最高謚號。宋朝最著名的是范仲淹和司馬光。整個清朝,獲得「文正」謚號的共有8個人,分別是湯斌、劉統勛、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生為太傅,死謚文正」是明清兩朝人臣追求的最高目標。這個目標,杜受田達到了,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榮耀,也是濱州杜氏家族的榮耀,更是濱州的榮耀。

吳式芬:金石璽文,封泥肇研

吳式芬,字子苾,號誦孫,清朝海豐人,無棣老鄉。

吳式芬出生於官宦家庭,從小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道光十五年參加會試,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等職。

吳式芬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學家和考古學家,生平專攻訓詁之學。每到一處,他總要同愛好古文化的人交遊,對各地的金石碑碣、漢磚、唐鏡,可得實物的,不惜重金購買,不能得實物的也要親自臨摹或製成拓片。

在收集古文物的同時,他潛心研究,寫成《捃古錄》二十卷,著錄從商周至元代金石文18128種。《捃古錄》《捃古錄金文》兩部金石學名著,對金石文著錄之多和詮釋之精均超過前人,為清末以來的金石學家所推崇和引證。除此之外,吳式芬還著有《金石匯目分編》《印譜》《江西金石存佚總目》《雙虞壺齋八種日記》《陶嘉書屋詩賦》等10餘部著作。

吳式芬是封泥的最早發現者和研究者。他憑藉對古代歷史和古文字的深邃造詣,斷定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印范」的鈴有印章的土塊就是秦漢魏晉時期的所謂封泥,並對其進行收藏和考釋研究。吳式芬與濰縣陳介祺合著《封泥考略》10卷,收錄秦漢官私封泥849枚,並逐枚考釋,對研究秦漢官制、地理以及秦漢篆刻藝術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游百川:激濁揚清,亂世賢吏

游百川,字彙東,號梅溪,清朝濱州人,今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沙河街道中游村人。

咸豐元年(1851年),游百川考中舉人,同治元年(1862年)考中進士,入翰林院。在翰林院,游百川堅持認真學習,成績優異,逐漸晉陞為編修。

同治十二年(1873年),慈禧皇太后結束垂簾,同治皇帝親政,為孝敬母親,使其頤養天年,同治決定重修圓明園,一時輿論沸騰。御史沈淮首先上疏諫阻,被同治皇帝嚴厲訓斥,游百川緊隨沈淮上疏,其言語更加刺激,舉朝為之震驚。

其後,游百川不斷地被調整職務,由七品京官到封疆大吏,再入京擔任朝廷要職,成為正二品的國家要員,創造了同治、光緒兩朝晉陞速度最快的紀錄。

自從1855年黃河從河南銅瓦廂決口奪大清河道之後,山東就成了黃河下游,由於河道淤積,十幾年間,河水逐漸溢出河床,山東沿河各州縣屢被水淹,民生凋敝。游百川擔任御史時,極力申請朝廷開挖河道、修築堤壩、分水泄洪,並給予山東地方減免稅賦、發給救濟等優惠政策。

河督文彬、山東巡撫丁寶楨等申請仍恢復從淮陰、徐州故道入海,同治皇帝舉棋不定,命廷臣各抒己見、集思廣益。朝廷認為游百川家近黃河,熟悉河務,命他與山東巡撫陳士傑督辦治河工程與賑務。

游百川得到任務後,立即出京,他騎馬從濟南一直親自巡視到河口,詳細勘察兩岸情況。他首先奏請朝廷緊急撥款撥糧對災民進行救濟,然後奏請修築兩岸堤壩,在險工地段修築復壩。為防止特別大洪水造成垮壩後大量的百姓流離失所,他又加修了遙堤。

修遙堤是游百川的創舉,在距離大壩幾里外修遙堤,與大壩平行,遙遙相對,給了百姓心理上極大安慰,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又奏請疏浚小清河,分黃河水入海,均得以實行。

天南地北濱州人

END

審 核 Ι 任 宵

制 作 Ι 董鋒磊

出 品 Ι 濱州日報社新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濱州網 的精彩文章:

再堅持堅持!專家說這波超強流感已達頂峰,本月下旬就會減弱!
這名濱州共產黨員的愛,超越了國界

TAG:濱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