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少受「認知吝嗇鬼」的迫害,這是你走向成熟的必修課!

少受「認知吝嗇鬼」的迫害,這是你走向成熟的必修課!

這是一位教育情懷者以手藝人方式搭建的主題式知識分享公益平台,致力於讓學習成為我們益伴終身的趣事!

如果你了解「認知吝嗇鬼」,可能讀過《超越智商: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一書;如果沒聽說「認知吝嗇鬼」,你今天讀完本文會有一個大致了解。

過去30多年,認知心理學和腦神經科學一個重要研究主題就是「認知吝嗇鬼」——人類大腦對認知資源的分配極為吝嗇。平日里,我們做出的很多非理性行為,都是「認知吝嗇鬼」在作祟。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心理學和人類發展系的榮譽退休教授基思·斯坦諾維奇,在其《超越智商》一書中詳實介紹了「認知吝嗇鬼」,我綜合相關內容,加上自己的理解,對「認知吝嗇鬼」做一個系統梳理,供朋友們參閱。

1. 「認知吝嗇鬼」的兩大特徵

我們先設想一下,在人類大腦里住著一個「搗蛋鬼」,它在我們平時處理信息或做出決策時,經常出來搗蛋,干擾我們的認知,讓我們不自知情況下做出蠢事。

這個「搗蛋鬼」是伴隨大腦的進化而產生的。我們的腦袋佔全部體重的比例是1/10,可是消耗資源的量達到20%到30%,即使我們休息時,大腦也在消耗能量。如果大腦消耗的能量過多,生存就會受到威脅。為能夠生存下來,節省認知資源,我們大腦進化出了這個「搗蛋鬼」,認知與腦神經科學家們把它稱為「認知吝嗇鬼」。

「認知吝嗇鬼」有如下兩大重要特徵:

(1)懶惰

你只要一思考,就會耗費大量的大腦資源。所以大腦有一條基本原則,就是能不用腦就不用腦,該用腦時也不用,這就是「認知吝嗇鬼」的「懶惰」本性使然。

為了節省認知資源,我們大腦中有一個網狀激活系統,相當於在大腦里給我們安裝一個接受外界信息的開關。外界的信息哪些能進入我們的腦子,哪些不能進來,全由這個網狀激活系統對外界信息進行過濾。

「認知吝嗇鬼」好比是這個網狀激活系統的「總閘」,只有符合我們喜好的觀念或東西,才能進入我們的大腦。現實生活中,對於你不喜歡或不感興趣的東西,即使你看到了都會視而不見。

「認知吝嗇鬼」之所以「懶惰」,只為節省認知資源,保障我們能夠生存下來,而不是讓我們有足夠的能量去尋求世界的真相。

(2)自發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我們大腦對外界信息默認的加工模式是「憑直覺行事」。比如,在路邊草叢裡,你看見一個長條形的物體,會本然地先後退,不管它是蛇還是木棍。這種自髮式的直覺反應,就是「認知吝嗇鬼」指使大腦的結果。

受「認知吝嗇鬼」驅使,我們平日進行決策選擇時,傾向於尋找顯而易見的表面信息,而不願意對已有信息進行加工推論,得出更為全面準確的答案。請你做一道題:

傑克正看著安妮,而安妮正看著喬治。傑克已婚,喬治未婚。請問是否有一位已婚人士正在看著一位未婚人士?A是;B不是;C無法確定。

你會選擇哪個答案:A、B還是C?斯坦諾維奇的團隊研究發現,超過80%的人給出的答案都是錯誤的,我一開始做此題時也做錯啦。絕大多數人選擇了C(無法確定),而正確答案是A(是)。

對所有可能性進行分析後得知,無論安妮婚否,我們都可得出「一位已婚人士正在看著一位未婚人士」的結論。上述問題中沒有提及安妮的婚姻狀況,會讓我們覺得這道題目因為信息不全而無法得出結論,這就是「認知吝嗇鬼」對我們選擇行為的自發影響。

2. 「認知吝嗇鬼」的慣用伎倆

「認知吝嗇鬼」對我們的影響無處不在,經常誘導我們犯錯,被廣告商利用,讓我們陷入不利的境地。「認知吝嗇鬼」慣用三個伎倆,值得我們特別警惕。

(1)讓你相信自己總是對的

飛利浦曾有一款DVD遙控器,出現52個按鍵,讓消費者看得眼花繚亂,無從下手。這位設計師自己知道怎麼操作那52個按鍵,並自認為別人和他一樣會使用這麼複雜的遙控器。

有這麼一個實驗,研究人員讓參與實驗者用敲打的方式呈現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旋律,並預測如果有一群人聽到這個旋律,大概有多少聽眾可以識別出這首歌。敲打者估計大概有50%的聽眾可以正確識別出歌曲的名稱,而實際上只有3%的聽眾可以聽出這是哪首歌。

一曲熟悉的旋律在我們頭腦中是異常清晰的,我們堅信其他人可以通過聽我們哼曲子或打擊旋律,很容易識別出這首歌。我們常有這樣的錯覺,認為自己知道的東西,別人同樣也知道。

我們傾向於僅僅基於自我的視角對情境進行評價,因為從他人立場考慮問題非常消耗認知資源,所以「認知吝嗇鬼」常常讓你以自我為中心,不管做什麼事相信自己總是對的。

(2)讓你偏向生動的畫面

有兩種疾病A和B,疾病A的死亡率是24.14%,疾病B會讓一萬人中的1286人死亡。請問哪種疾病更加危險?多數人將疾病B的危險等級評定成高於疾病A,即認為12.86%的危險度比24.14%更高。

每一萬人中有1286人死亡,這句話會喚起一個鮮活的畫面,比起冷冰冰的數字,更容易觸發人們的情感反應,讓人印象深刻,於是把真實準確的數據拋到腦後。

我們的大腦偏好故事,生動的畫面容易觸發我們強烈的情感反應。當注意力被吸引到生動的個案後,「認知吝嗇鬼」就會讓我們把整體概率這回事拋在腦後。

面對一些難題,「認知吝嗇鬼會」經常誘導我們的大腦,用回憶起來毫不費力的鮮活記憶或者最突出的屬性,替代那些需要費力獲取的事實。

(3)讓你易受別人的影響

《思考,快與慢》一書作者丹尼爾·卡尼曼,曾領導做過一個行為實驗。他的研究團隊讓被試者先看一個數字轉盤,當指示器停留在任意一個數字上時(通過故意操作使這個數字是65),然後詢問被試者:非洲國家在聯合國所佔的百分比是高於還是低於這個數字?

在回答完上述第一個問題之後,研究人員讓被試者接著回答第二問題:估計非洲國家在聯合國所在的百分比是多少?另一組被試者採用同樣的實驗程序,唯一不同的是指示器停留的數字是10。

研究結果發現,出現在轉盤上的數字嚴重影響了被試者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第一組被試者(45%)對第二個問題的估值遠遠高於第二組(25%)。這就是「認知吝嗇鬼」慣用的「錨定」影響術。

平日,我們習慣順著別人給定的參照值或思路框架做出選擇,好比別人給你預先搭建一個階梯,你圖方便順著該階梯爬到別人希望你去的地方。你這樣做,雖然省時省力,但容易受別人操縱,做出損己行為。

3. 少受「認知吝嗇鬼」迫害的方法

「認知吝嗇鬼」是我們直覺行事的幕後操手,它為我們節省腦力的同時,也讓我們陷入非理性的泥潭。平衡好直覺與理智之間的關係,少受「認知吝嗇鬼」的迫害,這是我們走向成熟的必修課。得到APP「李翔知識內參」介紹一篇《華爾街日報》文章,為我們提供平衡直覺和理智的6條法則,值得與你分享:

第一,複雜而無關生死的決定,可以跟著感覺走。複雜而無關生死的決定,比如買什麼車、搬家搬到哪裡、找什麼樣工作等,你不一定要知曉全部信息後再做出決定,可以憑著興趣或愛好直接行事而不會影響生存質量。

第二,凡重大人生決定,先列出利弊,再放一放。諸如結婚等重大人生決定,最好結合潛意識和有意識兩種思考,先列出選項的利弊,某些情況下列出利弊就已經能讓你得出答案。如果還不夠,那就在列出利弊之後,做些能分散有意識思考的事情,比如爬山、慢跑、散步、下棋等等。

第三,對於代價很大的決定,即使時間緊迫,也要理性思考。例如,如果有人掉下鐵軌,而你的直覺讓你在列車駛近時跳下去救人,這或許值得你冒生命危險一試。但如果你只是掉了錢包,那麼跳下去就大為不值。理性能辨別兩種情況的不同之處,而直覺不能。

第四,注意自己做決定時的心境。強烈的情緒可能改變你的直覺,憤怒、壓力、競爭甚至開心狀態下直覺給出的答案都會不同於正常狀態。因此要自問,這個時候是否應該聽從直覺。

第五,多吃健康食物。當我們吃得太多或太快時,腸胃裡的細菌數量和種類會大大減少,這會影響向大腦傳遞信號。所以,多吃可以增加益生菌的蔬菜和發酵食品,保證大腦正常運轉。

第六,不再廣求建議。問的人多了,大家的建議也會不一致,這時候你聽從的可能是別人的直覺,而不是自己的直覺。同時,尋求他人建議會讓你覺得自己有義務採納這些建議。所以在尋求建議的過程中,也需要時不時停下來靜一靜,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最後,總結一句話與大家共勉:凡人,經常不分場合地受自己「認知吝嗇鬼」的迫害;高人,常常有意識地利用他人「認知吝嗇鬼」幫助自己成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學坊 的精彩文章:

我們為什麼會經常犯蠢?因為人類大腦有先天性缺陷!

TAG:趣學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