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理學巨作《預見自己》:從內心深處認識自我

心理學巨作《預見自己》:從內心深處認識自我

這本《預見自己》又名為《思想進化論》,篇幅長達20萬字,是由達拓科技創始人王洋超編寫,內容講述了人從最初的誕生之後,所經歷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影響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問題,從最原始的狀態一點一點的感悟時間對自己所帶來的變化。

在序言中,王洋超講述了人從最初的起點,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的改變。

以下為序言正文:

不知道何時開始的,很容易讓自己跌進回憶里,有時一個很久不曾拾起的小物件,或一個似曾相識的場景,就把我拉進過去,遇見過去的自己。

我們的一生中都說過很多很多的你好,來迎接那些突然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但是我們的通病就是從來都沒有好好地遇見自己,那個或沉默安逸或活力四射的自己,那個不完美卻很珍貴的自己。

我曾經逃避,曾經惶恐,也曾經絕望,在別人滿以為是滑稽的青春中默默辛酸,承受這無形壓力的我曾在看不見任何希望的黑夜裡失聲痛哭,曾在角落裡默默流淚,然後把她們都一顆一顆小心收藏好,展露給別人一張不留痕迹的笑面。

但我從來沒有想過,這些究竟是不是我,或者是不是一個固定的我,一個不會再有任何進步的我?我終於明白,我要重新認識自己,去認識更好的自己,讓自己的未來不會後悔的現在的自己。

缺乏自我認知的人不清楚自己的方向,將更多的時間花在取悅別人和盲目攀比上。他們在各種選項上不能取捨,沉浸在雞湯和乾貨的刺激中不能自拔,永遠只做簡單的事情,永遠只盯著別人怎麼看。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大多數人醞釀了很久就是不見行動,努力了半天沒有任何效果。

有自我認知的人通過傾聽自己會逐漸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同時也會包容和欣賞他人,進而會發現生活中所有值得欣賞的東西。而缺乏自我認知的人則相反,他們往往不會認真傾聽自己在想什麼,需要什麼,也不會反思自己為什麼這麼想,出於什麼原因有著那樣的需要。當然,人的行為思想具有一致性,不認真傾聽自己的人也不會認真理解別人。更談不上欣賞。總之,我們怎麼看待自己就會怎麼看待他人。嘲笑別人的人總覺得別人在嘲笑自己,批評別人的人總覺得別人在責怪自己,對自己苛責的人總是不停地抱怨別人,也許我們可以從我們對待別人的態度中認識到真正的自己。

在抒寫本書時,我已患上重疾(胸膜炎與肺炎和數種併發症,已住院數月),在這段時間內,自己對人生的本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回想過去種種,從孩童時期、迷茫時期、到最後的轉變。可以說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或許會長時間停留在一個階段,也許在經歷一些事後使自己的心態發生微妙的變化。

回想在兒時那些上學的秋天,在無聊的課間,可不是它默默的陪伴么。我望著它,像望著一顆寶石,在它的紋路里,我看見教室走廊外簇擁著的一群孩子,手裡轉動著小小橡子串成的陀螺,笑得那麼燦爛,那麼滿足;人群中,一張花臉,曾經的自己。那段時光已經過去很久,那時的玩伴也已不知在何處過著自己的生活,曾嘗試去尋找,已散,但曾擁有過的快樂不會散,就在一念可及的腦海深處。

重新遇見自己註定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你不僅要和過去那個自己已經習慣的自己告別,還要一點一點的開始堅持,就像嬰兒開始學習走路哪樣,開始必定挫折不斷,你會發現,自己認識的自己原來與別人眼中的自己有太多的不同,你並不想自己想像中的那樣美好,所以你才要更加努力,去不斷的超越昨天的自己。

《預見自己》分為18大章,讓讀者循環漸進的進入內心深處的世界。

基因傳承

大家都知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就是遺傳的力量。生物的繁衍生息和自身的成長過程都依賴於遺傳信息的正確傳遞和使用。一旦基因出現異常,往往會引起生物體自身出現異常、疾病,甚至死亡,並且這種缺陷有可能傳遞給下一代,使後代產生相似的狀況。因此,基因也可以看成是造成我們生老病死的「基本原因」。

早期的記憶

記憶是識記、保持、再認和再現過去經驗的心理過程。如孩子學習一首兒歌,聽父母反覆朗讀,自己跟著念,反覆練習,這是對這首兒歌識記和保持的過程。以後,孩子聽到有人念這首兒歌時,他能辨認出來.這是再認。孩子能獨立地背誦這首兒歌,便是再現。記憶就是這麼一個從記到憶的過程。

家庭的影響

如果你在家裡是一頭獅子,那麼,你的孩子就有可能成為一隻綿羊;童年性格一旦形成,將伴隨孩子一生,很難改變;自由、開放、愉悅、輕鬆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好性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先天與後天

先天性行為,顧名思義,就是生來就有的一種本能,與後天性行為相比,它對於環境的適應性更差,後天性行為是在相應環境中通過學習而建立起來的一種反射和習慣,能讓生物更好的適應環境.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

懵懂的信念

你的信念決定了你會產生什麼樣的情緒和慾望。而不是反過來的。和信心不同,有時你的慾望強烈到你必須付出更多的「信心」時,才慢慢會往「必勝的信念」去轉變。你的信念決定了你對特定的環境和事物產生什麼樣的情緒和慾望。

外來的打擊

未能確保對方最終安全的保護。或許,只是他人痛苦經歷上的一次又破滅的希望,希望的破滅,與現實的傷害,身體與心靈的打擊,更加的讓人痛苦。

原始狀態

人如果經歷了打擊後,會短時間進入一個初始的狀態,絕大部分人都會胡思亂想,如我做件事有何意義,為什麼要做,甚至會出現我是誰,我在幹什麼的想法。通常在這個時候是很危險的。

夢的臆想

夢伴隨著我們的一生,是我們睡覺後的一種心理活動。從古時候開始,夢對於我們便是神秘的,古代甚至有測夢,有周公解夢的說法。不過,現在人們對於夢的理解已經比之前進步很多了,雖然我們可能還只是了解到皮毛而已。

潛意識的回答

潛意識指的就是潛藏在我們一般意識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對於「意識」的一種思想。又稱「右腦意識」、「宇宙意識」,腦內革命作者春山茂雄則稱它為「祖先腦」。

自我束縛

你認識你自己嗎?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去認識別人也知道別人的性格、特點什麼的等等,卻忘記了認識你自己。然而認識自己才是人生的序幕,否則人生便未曾開始過。如果能夠清醒的認識自己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等等,那麼很多事情將會變的簡單起來。

自卑與超越

自卑感是人類在其成長過程中不可少的東西,因為任何人的能力都會有所不足,因而也就易生自卑,為了克服自卑,便會努力奮鬥。然而,自卑感並非都是如此激勵人,使人奮發上進的,更多的人因為有自卑感而阻礙了正常發展。

行為與習慣

如果每天持續閱讀30分鐘,一個月則為900分鐘,等於每個月花15個小時在閱讀上,假設讀完一本書需要5小時,一個月就能看完3本書,5年就是180本,如果你持續鑽研某個專業領域(軟體工程、會計、營銷等)的話,就能成為該領域的知識型專業人士。

大腦在撒謊

一個人撒的謊言越多,他的大腦就會對謊言越麻木。無論是政治、科學或者金融領域的欺騙,或者不忠實,大腦都能夠適應於持續的謊言,這就會使撒謊過程變得容易。

身體欺騙了你

語言是靠不住的,因為人可以操縱語言,說出謊話。人的動作卻不會做假,只會反映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如果我們能了解身體動作所代表的含義,就能讀懂別人隱藏的心思。如果能掌握通過動作讀取別人內心的技巧,便可以消除人際關係中的種種煩惱。

適應與改變

適應生活,就要學會適應生活中的生存規律,就要學會適應生活中的環境,就要學會適應生活中的規則。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在適應這一切中學會了,懂得了,才會獲得生存的空間。

價值觀

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在階級社會中,不同階級有不同的價值觀念。

社會群體

同樣一類人,他們之間如果不發生社會互動,不進行密切的社會交往,就不能稱作社會群體。相反,如果同齡人之間、同職業的人之間發生了穩定的、相當密切的交往活動,產生了有別於其它類型人的社會共同體,這種統計學上的群體也就成了社會學意義上的群體。

回歸本質

人一定越來越能接受現實,而不是越來越現實。人們往往只看到萬家燈火 璀璨卻忘了天上最初的繁星。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環境下生存,幸與不幸只有自己知道。午夜夢回時你是否回想起在家年邁的老父親,你是否也會想結束那空寂的靈魂。

而《預見自己》這本書講述了人從最初的誕生之後,所經歷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影響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問題,希望讀者們能在這裡找到內心最深處的記憶,從最原始的狀態一點一點的感悟時間對自己所帶來的變化,更好的了解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拓趣事百科 的精彩文章:

TAG:達拓趣事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