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康熙不愛皇宮愛江南—為什麼六次流連忘返於揚州?

乾隆康熙不愛皇宮愛江南—為什麼六次流連忘返於揚州?

乾隆帝是清朝盛世時的一位皇帝,他不但最長壽,也是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他的一生中,曾六次下江南,均到達揚州。那麼,乾隆六下揚州究竟為何而來呢?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他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弘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發展漢學、關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重視水利建設,使得清朝國庫日漸充實,弘曆武功繁盛,平定邊疆地區叛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併拓廣了領土。

就是這樣一位盛世帝王,平生卻喜歡下江南,曾六次到達揚州,分別是在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乾隆六下江南所經之地和所做之事,雖不盡相同,但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即蠲賦恩賞,巡視河工,觀民察吏,加恩縉紳,培植士類,閱兵祭陵。由於工作頗多,乾隆也懂得勞逸結合,六下江南除了正事之外,乾隆的業餘生活安排得十分豐富多彩!且來看看乾隆在揚州的食住行!

食:揚州美食因他名聲大噪

一,乾隆每天在揚州吃什麼?

皇帝每天吃什麼,真的不是一篇短文可以說得清的,翻看乾隆南巡的膳檔,從乾隆三十年(1765)在揚州的一項食單中,可窺探一二。

二月十七日花園進晚膳用摺疊膳桌擺:鴨羹一品、腌筍燉棋盤肉一品(系張成做),後送蒲菜炒肉絲一品、春筍爆炒雞一品、蘇造雞肘子肉攢盤一品、白面絲糕糜子米面糕一品、象眼棋餅小饅首一品、鴨子火熏餡煎黏團一品(系張東官做)。高恆進雞肉丸子一品、蓮子櫻桃肉一品、鴨腰蘇膾一品、燕窩燴肥鴨子一品、銀葵花盒小菜一品、銀碟小菜四品、隨送粳米膳進一品、燕窩攢湯一品(系張成做);額食六桌:餑餑六品、奶子六品,十二品一桌;內管領爐食八品一桌;盤肉二桌,每桌八品;羊肉四方二桌。

二,乾隆最喜歡淮揚菜!

從上面的菜單中可以看出,乾隆在揚期間的御膳中,江蘇菜、特別是淮揚菜相對較多,且多為主菜,例如鴨羹、蒲菜炒肉絲、蓮子櫻桃肉、鴨腰蘇膾等,清宮佔據傳統地位的滿族料理和魯菜則有所減少。各種江南時蔬中,乾隆帝食用最多的便是春筍,最喜歡的肉類則是鴨肉。有意思的是,從日常膳食檔案史料中,可以看出乾隆很少吃魚蝦類水產菜肴。

三,文思豆腐和揚州炒飯因乾隆名聲大噪

乾隆帝在天寧寺行宮用膳計十次、高旻寺行宮計三次,可謂頻繁。這可能與乾隆喜愛素饌有關。據《清稗類鈔》記載,乾隆駐蹕天寧寺時曾感慨「蔬食殊可口,勝鹿脯熊掌萬萬矣!」。而《揚州畫舫錄》中曾提到,淮揚名菜「文思豆腐」就是誕生於乾隆年間天寧寺下院文思和尚之手,據傳乾隆帝曾對此菜讚不絕口,後來還將此菜列入宮廷菜肴。

另一個因乾隆而名聲大噪的美食是揚州炒飯。據說,乾隆南巡微服私訪行至揚州近郊,飢不擇食。因午時已過,隨從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戶清貧農家,卻只剩了一些米飯。於是,農戶從雞窩裡取出兩隻剛下的雞蛋,草草地做了一碗蛋炒飯。也不知是乾隆爺平時山珍海味吃多了,還是由於饑渴難耐,這碗飯吃得有滋有味,便問侍從:這等人間美食叫什麼?隨從隨口應道,這是「揚州炒飯」,並把飯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乾隆。乾隆讚美揚州百姓廚藝的同時,也深深地感嘆揚州人生活的節儉。從此,「揚州炒飯」名聲大振,一直延襲至今。

住:四大行宮,處處金碧輝煌

乾隆南巡所建揚州行宮的出資人多為鹽商。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揚州行宮名勝全圖》上標明,集資修建當地行宮的商人一共修建了樓廊5154間,亭台196座,揚州有4處行宮,除了當時所說的金山、焦山兩處外,主要的是高旻寺和天寧寺兩處行宮。

一,高旻寺行宮

康熙五、六次南巡駐蹕於此,乾隆首次南巡也駐蹕於此。

高旻寺是國家重點保護寺院,是馳名中外的清代揚州八大名剎之一。它與鎮江金山寺、常州天寧寺、寧波天童寺全稱我國佛教禪宗的四大叢林,不僅在國內享有盛名,而且影響遠及東南亞各國。高旻寺內一樓一閣都造得奇,隱得巧,山光嵐影恰到好處,梵音晨鐘點到人心。寺外運河水泊,漣漪平緩,微波蕩漾,殿宇倒映湖中,襯以白雲藍天,嘉木蔥籠,其秀麗、恬靜、明潔、靈秀,何景能比!

二、天寧寺行宮

天寧寺行宮是專為乾隆南巡而修建的。該寺居揚州八大寺之首,乾隆二十一年由商人出資在寺旁建起行宮。行宮內的布置和陳設非常奢華,書籍、字畫、瓷器、掛屏等不計其數。與天寧寺隔街相望的重寧寺也是清代皇帝南巡的重要史跡,位列清代揚州八大名剎,是為迎接乾隆第六次南巡而修建。

行:排場夠大,題詩夠多

一,出行規模空前盛大

乾隆帝每次南巡都於正月十五前後從京師出發,經直隸、山東到江蘇渡黃河,乘船沿運河南下,經揚州、鎮江、丹陽、常州、蘇州進入浙江境內,再由嘉興、石門抵達杭州。迴鑾時,繞道江寧,祭奠明太祖陵,於四月下旬或五月初返回京師。

乾隆的每次出巡排場很大,每次南巡,歷時四五個月,隨駕皇后嬪妃、王公大臣、章京侍衛、扈從兵丁一般是3000名左右,約需用馬6000匹和船四五百隻,還有幾千名役夫,需用掉上百萬銀兩。其實,從一個小細節就可以看出南巡的花費巨大,比如地方官曾命商人沿塘遍置盆盂,數量成千上萬,以備縴夫便溺,御舟一過,盆盂即被役夫破壞,等御舟再經過時,再置備新的。

二,為迎接乾隆大興土木

在以江春為首的兩淮鹽商的籲請下,兩淮鹽政伊齡阿以為乾隆祝壽為名,奏請建重寧寺。在奏摺中,伊齡阿用詞極為婉轉恭敬,乾隆聽來受用無比,御書敕賜「萬壽重寧寺」,並分別題寫「普現莊嚴」、「妙香花雨」兩方匾額。乾隆在自己的《萬壽重寧寺碑記》中解釋說:「賜額曰『萬壽重寧寺』,蓋合萬姓之壽以為壽,所以萬壽也;以下民之寧為寧,所以為重寧也。」

白塔的由來有個傳說。乾隆初次來到揚州,坐在畫舫里左右顧盼說兩岸景色很像北京的北海,但美中不足就缺一座喇嘛塔。地方官知道後告訴了大鹽商。當時揚州的大鹽商肥得淌油,花個幾十萬兩銀子不算一回事。於是立刻召集工匠,運籌材料,一夜工夫造成這座白塔。第二天早上,乾隆又坐上畫舫經過湖上,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座秀美別緻的白塔,大為驚異。

為了讓乾隆一路都能看到美景,游得盡興,揚州鹽商們還廣建園林,如汪氏之凈香園,黃氏之趣園,洪氏之倚虹園,汪氏之九峰園……當時各大商所造園林,甲於天下。乾隆帝六次南巡,揚州鹽商一次又一次建造園林,園林加上行宮,從揚州城裡到平山堂,處處亭園樓台,號稱「一路樓台直到山」。

揚州的鹽商們除了為乾隆建造了一大批亭台樓閣外,還拿出真金白銀獻給皇帝。比如乾隆在二十六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的南巡中,兩淮鹽商每次都捐銀100萬兩,這些錢相當一部分被充作南巡時揚州官府辦差及乾隆帝的賞賜之用。

乾隆時期,國家財力雄厚,統治階級中浮華、享樂之風日益加劇,尤其是乾隆南巡時,大量商人、紳士、文人墨客、優伶雜技聚於揚州,極大刺激了城市的商品消費;同時,官府、名流為了巴結、討好皇帝,自從十六年南巡以後,商人僱工興修,增榮飾觀,於是河道變寬,水勢浩浩,迂迴曲折,其風景之秀麗迷人,竟非文人畫士所能描述。因此,清初文人孔尚任有詩云:「東南繁華揚州起,水陸物力盛羅綺。朱桔黃橙香者掾,蔗仙糖獅如茨比。一客已開十丈筵,客客對列成肆市。」其盛況可見一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乾隆看了想打人!朕有文化,朕會畫畫!
她15歲嫁嘉慶,僅當了一年皇后,卻生下大清唯一繼承皇位的嫡長子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