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耽美?電競?熱門話題IP應該怎麼拍,《最強男神》給網劇下新定義

耽美?電競?熱門話題IP應該怎麼拍,《最強男神》給網劇下新定義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前兩日,」鹿晗組建職業電競俱樂部」的話題上了熱搜。

當紅流量+爭議話題的配置讓人剋制不住好奇的雙手。

但還是讓網友多多少少覺得有點次元壁破的感覺,不過也更說明了,電競這個小眾且受誤解多年的項目正慢慢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而國內首部電競題材的青春網劇《最強男神》也在今天圓滿收官。導演張力曾坦言,找遍了國內外的劇集資源都找不到可以借鑒經驗的作品和團隊,而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其壓力可想而知。

第一次看這部劇的人可能不會想到,這部改編蝶之靈的同名自網路小說的《最強男神》,其實原著是一部耽美小說,原著中大部分的情節都是在耽美,電競兩個熱門卻又在某種程度上有些小眾的標籤如何在這部劇中成功融合,非常考驗導演和編劇的能力。

而豆瓣73%的好評率,以及在幾乎「無流量,無大牌,無宣傳」的三無狀態下,最終破5億的播放量,證明了觀眾對這部劇的認可及喜愛。

那麼該劇是如何在一大批優質劇中脫穎而出,受到觀眾喜愛,導演張力及其團隊究竟克服了哪些困難?《最強男神》這部「吃螃蟹」的勇敢之作,又為網劇的發展帶來了什麼呢?

耽美是把雙刃劍,過審與原著粉之間找好平衡點

耽美作為近年來最流行的網劇改編題材之一,從15年大火的《逆襲》、《上癮》到最近,無一不備受關注,但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卻實在不多。目前的耽美網劇基本依託於網路中已火的耽美小說, 自帶大波粉絲,然而這批「腐女」粉絲最關注的便是兩個男主之間的「粉紅」互動,但考慮到政策的限制,感情戲又必須要刪掉,必然會損失一大波粉絲。耽美就像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是利器,用不好便是自損的兇器。

所以《最強男神》原著的耽美屬性,令導演組改編的難度格外大,如果高度還原原著的耽美向,就無法在正規平台播出,《逆襲》、《上癮》的被迫下架便是前車之鑒;刪去其中的耽美成分,卻又容易引起原著粉絲的不滿,費力不討好。於是,「魚」還是「熊掌」成了大多數製片人、導演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而《最強男神》的做法,讓筆者不禁點贊:雖然刪掉了原著中明顯的感情戲份,卻給各CP之間增加了不少暗戳戳的互動,比如劉川騎車載著吳澤文,又或者是兩人上演摸頭殺戲份等;同時堅決不給主角增加BG感情戲,以防引起原著粉的大力反彈。即便如此,在該劇上線初期,因為所有感情線的缺失,還是讓不少原著粉大呼失望。但隨著劇情的推進,主角之間偷偷的「發糖」,讓不少原著粉對劇和主創團隊改觀,並成功從原著粉成為劇粉,。

這些修改看似簡單,但實際上為了保持內容上的連貫,符合青春勵志的劇集主題,導演組動用了10個編劇對小說進行了大量刪改,只保留了人物名稱和關係,「可以說是重寫了一個劇本。」

一方面大刀闊斧進行刪改,保證過審,一方面又能巧妙地「討好」原著粉,《最強男神》玩的這一手平衡術,為現下不少對耽美IP改編躍躍欲試卻苦於市場與政策相矛盾而卻步的業內同行提供了新的成功經驗,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特效為電競保駕護航,誰說國劇只有「五毛錢特效」?

電競題材火爆改編去卻寥寥無幾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的特效製作。電往常電視劇中的特效,無不被網友吐槽,哪怕是火爆如《古劍奇譚》,精緻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免不了被說是「五毛錢特效」。那麼我們國劇真的就做不出好看且高大上的特效么?《最強男神》大聲說不。

之前很火的網遊劇《微微一笑很傾城》面對這一難題時,採用了真人扮演的方式,將遊戲世界當作現實世界的平行時空,大大減弱了特效的難度。而《最強男神》中採用的遊戲,是一款典型的面對面對抗型遊戲,為了不讓電競劇變成真人PK的武俠劇,真人扮演的方式就不能採用了。而如何讓觀眾不在遊戲內外畫面的來回切換中齣戲,感受到比賽時的緊張激烈,該劇將平時我們看遊戲的上帝視角,完全轉換成了平視的角度。

從目前呈現出來的效果來看,當角色們進入電子競技賽事時,即便有大量特效遊戲鏡頭,也做到了遊戲角色行動不僵硬,打鬥畫面逼真,甚至最後「爆水晶」的畫面都與真的遊戲及其相像,達到了「像實際參戰又非真人PK」的效果,加上劇中可與專業比賽媲美的解說,可以說是為觀眾打造了一種沉浸式的體驗。

此外,為了讓觀眾在視覺上得到享受,導演組在場景的設計上煞費苦心。比如關於比賽的很多場景都製作了概念圖, 在即將播放的結局中的FGL比賽的概念畫面來看,不禁讓人想起去年在鳥巢進行的LOL全球總決賽。

觀眾看得爽,卻苦了製作團隊。導演坦言,特效製作是除了改編之外最大的難題。據了解,該劇整體拍了107天,但後期製作就用了10個月,、特效鏡頭佔到了整部劇總鏡頭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平均每一集都有6-7分鐘的特效鏡頭,可見製作團隊在特效上付出了多少心血。

當網劇照進現實,嚴肅題材讓網劇告別快餐消費時代

都說2017年是網劇元年,「給你安利一部網劇……」「最近有一部網劇挺好看的……」類似的聊天內容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白夜追兇》、《無證之罪》、《河神》、《你好舊時光》等一大批網劇都收穫了大批好口碑。這些劇的受眾、題材各不相同,但究其成功的根本原因,無非用心二字,不論時創作者還是表演者,都不再將網劇當作快餐文化,而是真正沉下心去做。《最強男神》製作人、總編劇、導演張力先生就強調「自己是一個嚴肅的創作者」。

以《最強男神》為例,雖然有耽美、電競兩大熱門元素,但本劇顯然不想將主題流於這兩個表面因素,而是將主題立意設置更高,整部劇出於現實,高於現實,又回歸現實。

首先在情節設置上,原創 「反派」角色王教授的設計可謂用心良苦。這個角色可以說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父輩人的縮影,他們視電競為洪水猛獸,認為電競是「精神鴉片」,是「毒瘤」,會讓年輕人玩物喪志。不知多少電競玩家都因為自己身邊的「王教授」而苦惱!導演張力透露,他有一位大學同學,正是王教授這一輩的人,對電競不了解,對玩電競的人也不理解,因此剛開始對這部劇相當反感,認為這部劇是在鼓勵年輕人玩電競。但隨著劇情推進,他發現劇中更多的還是呈現年輕人對於理想對於目標的追求,劇情相當勵志,後來他不僅對該劇刮目相看,甚至已經對電競遊戲有所改觀。這也正好符合了導演創作該劇的初衷。

其實除了電競,在生活中的許多方面,年輕人都與父輩之間有類似的矛盾。本劇中的電競只是生活中兩代人,新舊兩種觀念碰撞的縮影和代表,這種衝突不止是帶給觀眾代入感和共鳴感,也為這部劇增加了幾分深度,從而展現出導演和製作方對現實生活的真切關照。。

其次是劇中人物的精神傳承上。之前常有人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95後是躺在電子產品上毀掉的一代」,而《最強男神》中則將年輕人熱血、勵志的一面體現的淋漓盡致,比如龍吟戰隊的口號「戰鬥到底決不放棄」「我可以驕傲地說,我是一名運動員」等等台詞貫穿全劇,團結、奮鬥、不放棄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劇中所有人年輕人真正付出行動在執行的事情。不論是超級富二代劉川、書獃子小財迷吳澤文、還是菜鳥李想,都是靠著自己去一步步實現夢想。《最強男神》講的不僅僅是電競者的故事,更講的是90後95後獨特的奮鬥歷程!

如果你對電競有所誤解,對IP改編有所迷茫,對國劇品質有所質疑,相信看完《最強男神》,你會對電競,對IP,對國產劇有所改觀。從目前社會輿論對於電子競技的認知上來說,《最強男神》的觀念超前於時代。導演團隊敢於將電子競技搬上屏幕,也顯示了創作上的創新魄力。面對如今國產劇市場中抄襲成風、快餐式文化橫行的現狀,我們尤其需要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如今浮躁的電視圈中仍堅守初心,堅守品質,堅持做好劇的每一個環節。不靠段子、軟色情嘩眾取寵,不迎合,不粗製濫造,不貪戀一時的榮光乍現,相反依靠完整的故事情節、張弛有度的戲劇節奏、密集情節點、新鮮卻靠近觀眾的元素等細節的提升,給觀眾帶來不小的驚喜。用品質慢慢滲透觀眾,扭轉觀眾的觀念,既是對觀眾的負責,也是對我國電視劇行業長遠發展的負責。

行業觀察|趨勢分析|精彩劇評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視人 的精彩文章:

《談判官》將至《一路繁花相送》緊隨,春節「爆款」即將誕生?

TAG:電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