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消去一筆渾不易,修得千年始成「茶」

消去一筆渾不易,修得千年始成「茶」

「夜歸人茶吧」已開兩期了。這個周末,「大王派我來巡山」——當一回「茶吧」吧主。

既然是「茶吧」,本期咱就說說「茶」。2018年,希望老茶客一如既往地關注「夜歸人」,期待更多新客人加入捧場。

日常生活中,每有客人登門,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奉茶」,這是起碼的禮數;尋常人家,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是須臾不可或缺的。

杭州藕香樓茶室集東坡詩句作店招:「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佳茗與佳人並列,茶的魅力可見一斑。

鄭板橋先生曾自撰一聯曰:「白菜青鹽粯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把清貧簡樸的日子過得如此優雅,也斷斷少不了茶。

……

唐代以前,是沒有「茶」這個字的。那時候,茶的稱謂亂七八糟,多得嚇人——荼、荈、檟、蔎、詫、茗、盧、葭、葭萌……沒錯,它們指的都是茶。

倘再細細探究,「荼」出自《詩經》,「檟」出自《爾雅》,「荈」出自《方言》,「詫」出自《尚書》,「茗」出自《晏子春秋》……無一字沒來由。

字形不同,出處不同,讀音自然不同。「荈」念chuǎn,「檟」念jiǎ,「蔎」音shè,「萌」音máng,反正聽起來都不念chá(茶)。

最搗蛋的當屬「荼」字,它居然有四個發音——shū、tú、yé、chá。有木搞錯?欺負本吧主讀書少!偶只曉得「如火如荼」耶。

不過,定睛細瞧,總算有了欣喜的發現,敢情「荼」這傢伙也可以念chá,雖只一筆之差,還是被揪住了狐狸尾巴。

先前說了,「荼」出自《詩經》。《詩經》里九次提到「荼」,如"采荼薪樗,食我農夫"(《豳風·七月》)、「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邶風·谷風》)等等。但經過考證,本吧主不無遺憾地告訴你,《詩經》里的「荼」,要麼意為「開白花的茅草」,要麼釋為「野生的苦菜」,與「茶」毛關係都沒有。

既然沒關係,「荼」憑什麼要念chá?好比有個人的姓名叫張三,他說他又叫李四,這不很扯淡嗎?

《詩經》是西周春秋時期的詩歌總集,孔聖人編的,距今2500多年了,孔聖人那辰光,「荼」字念啥音,估計滿世界都沒人知道。想找出「荼」念chá的始作俑者,這板子真沒地兒打。

「荼」真正當作「茶」解,源自《神農本草經》,書中寫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神農本草》這本書吧 ,名字挺唬人,假託神農氏所著,其實和神農也沒毛關係,其成書時代在戰國以後,比《詩經》晚了好幾百年。惟一慶幸的是,多虧這本書,茶終於以「荼」為名粉墨登場。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中國人何時發現茶、利用茶,至今卻是個謎。假如茶真是神農發現的,那最少也有5000年歷史,事實上這不可能,畢竟我們的老祖宗神農氏(炎帝)只存在於傳說之中,缺乏信史佐證。

可有一點確鑿無疑,打《神農本草》之後,「荼」作為「茶」的代用字,在古籍中頻繁出現。像西漢王褒撰寫的《僮約》中便有「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的記載;三國張輯《廣雅》「荊巴間采荼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記述了製作茶餅的過程;西晉張載《登成都白兔樓》詩:「芳荼冠六清,滋味播九區」,讚美了茶的芬芳。

東漢以後,茶作為飲品,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人們對茶的功效有了更多認識,不再局限於把它當「解毒藥」。《神農食經》認為,「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就是說茶喝多了,精神倍兒爽,幹活不嫌累;《桐君錄》說:「取為屑荼飲,亦可通夜不眠。」意為茶能提神卻睡,喝一點點就很嗨皮。還有人稱茶能滌除煩惱,益思明目,甚至輕身換骨,長生不老,功效越誇越神奇,以致茶產生許多有趣的別名——不夜侯、滌煩子、苦口師、瑞草魁……

「荼」字什麼時候減去一筆,寫成「茶」,目前有兩種說法。

一說這事兒是唐玄宗乾的。唐開元年間編過一部《開元文字音義》,書成後請玄宗作序,玄宗將書中的「荼」減去一筆,定為「茶」字。皇帝欽定,誰敢不遵?從此荼就成了茶。

另一種說法認為是陸羽乾的。陸羽,唐中期人,他寫了一部《茶經》,把前人的「荼」字統統叉掉,一律換成「茶」。他為嘛這麼牛烘烘呢?因為他不是凡人,他有三個響噹噹的頭銜——「茶聖」「茶神」「茶祖」!額滴個神,果然不是人。

吧主覺得吧 ,有個人的說法更靠譜,更可信,卻被世人忽略了,他就是南宋詩人魏了翁。魏了翁說:「茶之始其字為荼,初唐陸、顏諸人,雖已轉入茶音,未嘗輒改字文。惟陸羽、盧仝以後,則遂易荼為茶雲。」

將這段文言翻譯成白話很有意思:茶這個字,一開始是寫成荼的。初唐時候,荼字已念chá(茶)了,但當時的陸、顏之流(指初唐經學家、訓詁學家陸德明、顏師古)明明知道「荼」的讀音發生了變化,卻不肯把字形改換。直到經過陸羽、盧仝(唐詩人,精於品茶)的大力宣傳提倡,人們才逐漸把「荼」字寫成「茶」。

魏了翁的話是有歷史依據的,西漢時,長沙郡有個「荼陵縣」(現在叫「茶陵縣」,屬株洲市),顏師古為《漢書·地理志》作注時,把荼陵縣的」荼「字注為」音丈加反「,也就是說,顏師古承認」荼陵「應當念作」茶陵「。

如此看來,魏了翁的話算是把所有問題都開解了,起碼在初唐,甚至更早時候,荼字已發茶音,當茶字使用。中唐以後,荼中間的一橫被減掉,從此荼歸荼,茶歸茶,各表其意,井水不犯河水。

陸羽、盧仝生活的時代距今大約1200年,上溯至戰國,至少一千年光景,而這一千年恰是「以茶易荼」走過的歷史。正可謂「消去一筆渾不易,修得千年始成『茶』」。

本期文字、編輯 /明燈照

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

新 華 夜 歸 人

一切為了更好地閱讀

業 務 業 余 業 薦

版權聲明:新華夜歸人公眾號內容歡迎分享、轉載,轉載時請保留作者、來源。本公眾號部分使用圖片、轉載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與我們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這裡有一份白茶防騙指南,請注意查收!
什麼是「山茶花女孩」?梵克雅寶蓄力ing,準備接招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