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影舊推薦——《推手》的通俗溫暖

電影舊推薦——《推手》的通俗溫暖

最初認識到《推手》是在李安導演的個人傳記,《十年一覺電影夢》。

「1991年4月10日,《推手》開拍。二十四天的拍攝期,一晃眼就過去了。」

整個電影有著一個相比於當下電影電視劇都要來得簡單到離譜的故事情節,角色牽扯也非常簡單,著重敘述的角色只有五個人:朱師傅、陳老太、朱師傅兒子、朱師傅兒子的美國太太瑪莎和他們的兒子。

公媳飲食文化不同

電影主要講述了朱師傅的兒子把太極拳宗師朱師傅接到地球另一半邊的美國生活的故事,但是由於文化、生活習慣以及語言等各方面的矛盾,小小的家庭很快發生了衝突。兒子夾在中間,兩面都不是實在是心煩,一方面是從小把自己拉扯大的父親,一方面又是自己愛著的妻子和兒子。

公媳之間有著說不盡的矛盾

快三十年前的電影了,舊得發怵?

「現在回頭看,如果以工作素質的成熟度來論,獨立製片,都還是小孩子素質。」

友情出演的李安導演大兒子——李涵

「拍《推手》我是一毛錢都沒賺到。」

因為當時資金有限,電影的製作在現在看來幾乎是漏洞百出,甚至會有毫無過度的剪輯。裡面唯一的孩子還是由李安導演的大兒子李涵友情出演的。

「結婚時的對聯、鍋碗瓢盆什麼的,結果都在男主角砸廚房的那場戲裡給毀了。後制時徐立功來紐約,到我家吃飯時,還奇怪我們家怎麼窮的連張餐桌也沒有,我這才告訴他:『你沒看到《推手》里那張被砸爛的餐桌?』」

電影中被朱師傅兒子砸完的廚房

李安回首再看《推手》的時候,儘管過去這麼多年,還是覺得它是一部溫柔到骨子裡的電影,有時候他甚至逃不出這溫柔處女作神奇的怪圈。人們無意識地將《推手》代表了李安,這也讓他很苦惱。

電影中朱師傅離家出走在華人餐廳鬥毆後被警察帶走

「《推手》,中國人感觸很深,因為它很根本。」

我甚至覺得它根本到可以去參加新老娘舅節目,柏阿姨會情緒激昂地告訴兒子這個家得和解,這個鍋得他背。電影里的兒子沒有上老娘舅,但是他也難受也憋屈。

於是,他砸了廚房和餐廳。

看到這裡我其實有點氣憤,還有點疑惑,為什麼導演要拍這樣一段情緒突兀的鏡頭?

後來細想才來得及明白,從前的一切都是兒子身為一家之主而硬表現出來的容忍和謙和。所以在當朱師傅列剋星敦槍響般的離家出走擺在兒子面前時,他爆發了。

「你不能孝順算什麼人,百行孝為先,老父親博得許多人的同情,結尾也能從『沒事、沒事』這種人身本無事的態度,自通俗劇里有些抽離。」

就像李安導演自己說的那樣,在《推手》里我找到了一種純粹簡單的味道,是現代很多電影找不到的東西。

中西文化衝突,generation gap(年代衝突),朱師傅和陳太太在生活語言一切摸瞎的大洋彼岸重拾依靠。朱師傅的撩妹手法復古,陳太太的玩笑伎倆也復古,《推手》可以說是把那個年代那個年紀人物微小的愛戀說盡道明了。

平淡嗎?

兒子都娶了洋媳婦生娃了,不平淡。

傳奇嗎?

不過就是一個老頭離家出走打太極拳打到局子里去了嘛,不傳奇。

羅曼蒂克嗎?

電影結束男女主還是好鄰居,不羅曼蒂克。

那好看嗎?

好看的。

END

在台灣,「推手」已衍生出一個新定義,作為推動、促成之意,與太極拳里推手的含義不盡相同。在太極拳里,推手還有「推卸」之意,是一種訓練「炸炮」的運動,你騙他一下,然後把他推倒。

本文中引號內容均出自

《李安傳——十年一覺電影夢》

中信出版社,張靚蓓編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那些年,讓我們笑掉牙的神回復
品牌文化:沉澱的藝術品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