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俞平伯的自然天真養生法

俞平伯的自然天真養生法

俞平伯是著名的紅樓夢研究專家、九三學社社員,他從1900年1月8日到1990年10月15日,在這個世界停留了九十年。他人生經歷頗為坎坷,但卻得以高壽,因此其養生之法更值得借鑒。據說俞平伯寫過一首《養生歌謠》:「愉快勞動精神好,足夠休息保護腦。長期鍛煉強身體,適當娛樂不煩惱。節制飲食慎起居,講究衛生身體好。風燭殘年成過去,精神百倍騰雲霄。」這可以說是他對自己養生的總結。

俞平伯

尊重勞動,認真勞動

清末著名學者俞樾

俞平伯是清末著名學者俞樾的曾孫,他在1917年10月31日結婚,妻子是長其四歲的舅舅家的表姐,一直以來都未曾操心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事情。葉聖陶的孫子葉兆言曾寫道:「說他五穀不分四肢不勤,大約算不上冤枉。俞先生是我所見到的老人中,最有少爺脾氣的一位。說到他,大家就覺得好笑,因為少爺脾氣說白了還是孩子氣。」1920年1月4日俞平伯與北大的同學傅斯年一起去英國留學,可是只在倫敦住了13天就回國了,英鎊漲價等原因只是說得出的、應付從英國跑到法國馬賽追他的傅斯年的理由,主要原因還是吃不了這苦——日日思念照顧家的妻子,遠離了疼惜自己的父母,且環境大大不同。但這本就屬於俞平伯自己的選擇,詩人感性地隨性而為也無可厚非。如果僅以此就判斷俞平伯吃不了苦又太過草率。事實證明,俞平伯對工作對勞動是特別認真的。

俞平伯

新中國成立後,他長期在中國科學院文學所工作。1968年,工宣隊進駐中科院後,教授們都要勞動,俞平伯本來年紀就大,且在家又什麼都不用做,所以幹什麼都做不好——掃地掃不幹凈,擦桌子越擦越臟。但是他的態度一直很認真。後來到五七幹校,他勞動得越來越熟練。他曾在日記中記錄了自己半年多搓繩的成績:「共績麻繩一百五十三卷(內九、十兩月停工待料),每卷三丈二尺。寶馴績十七卷,又粗麻辮二根。」對於七十歲的老人而言,真是不錯的成績了,尤其他以前只會拿筆杆子,連炒勺都沒碰過。俞平伯認為,從曾祖俞曲園起俞家才從務農轉向仕宦讀書,自己本就是農家的孩子,應當回歸到勞動中。他曾寫詩道:

脫離勞動愈三世,回到農村學績麻。鵝鴨池塘看新綠,依稀風景似歸家。

因此,他雖然從小生活條件優越,又如葉兆言所言一生保持著大少爺脾氣,但是他不像一般的「二世祖」那樣瞧不起勞動者,他尊重勞動,並且自己也認真勞動。俞平伯生於富貴,但是不好富貴,不慕虛榮。這是非常難得的。在當時的城鄉二元體制下,農民的生活非常艱難。而大多數受過錯誤批判的人往往糾結於自己的境遇而悶悶不樂。俞平伯卻能夠認真地勞動,並以勞動作為向先祖致敬的途徑,這展現了俞家良好的家教與家風。要想長壽,就應當像俞平伯那樣愉快地勞動。

適當娛樂,遠離煩惱

現在沒有足夠的資料表明俞平伯積極地日復一日地鍛煉身體,但是他的確是個有趣的人。有一些人將學術與文化作為手段,尋求自己的理想與抱負。但是俞平伯卻真正地熱愛詩詞與崑曲。父母、姐姐都長於詩詞,俞平伯也真心中意詩詞,一生寫了很多詩。他喜歡寫詩,與心愛的妻子或者朋友一起討論。他寫詩總是有感而發,很少「為賦新詞強說愁」,更不是為了付梓而出名,而是追求以詩會友的樂趣。高山流水,知音難覓,在詩的交流中,俞平伯享受到了錢買不到的快樂。

俞平伯夫人許寶馴本就是大家閨秀,詩書畫俱佳。二人又同樣熱愛崑曲,許寶馴嗓音好,又字正腔圓,還能填詞度曲。俞平伯嗓子不那麼好,容易跑調,甚至五音不全,但他打拍子時一絲不苟,在1956年到1964年,俞平伯組織了和領導著崑曲愛好者社團北京崑曲研習社,為崑曲的傳承與發揚做了不小的貢獻。可見俞平伯對於崑曲是真正的熱愛,這份喜愛也是一絲不苟。他從來就不是爭強好勝的那種人——不會因自己唱不好就拋棄對崑曲的那份愛。

這實際是非常難得的,有很多人對虛榮非常執著,如果唱不好,如果在這一方面顯得不厲害,甚至蹩腳,肯定就不再參與。這種娛樂很不真誠,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天真的俞平伯很真誠,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煩惱就是自執著而生,而娛樂就是要圖個開心,何必帶著勝負欲呢?要想長壽,就應該放下這種執著。

自然地傾聽身體的需求

左起:前排為顧頡剛,王伯祥,後排為葉聖陶,章元善,俞平伯

葉兆言曾寫到自己對俞平伯的印象:「或許面對面的緣故,印象最深的是圓圓的大腦袋,穿著舊衣服,看上去像個淘氣的老和尚,胃口極好,不停地吃,津津有味。」那時俞平伯剛從幹校返京,肚子里早缺油水,也不顧自己年紀大,就可勁吃起來。葉兆言還提到:「說到他,大家就覺得好笑,因為少爺脾氣說白了還是孩子氣。一個人終身都能保持住孩子氣,是一件非常可喜可賀的事情。譬如遇到喜歡吃的菜,他似乎不太想到別人,一盤蝦仁端上來,嘗了一筷,覺得味道好,立刻端到自己面前盡情享用。又譬如抽煙,煙灰與煙缸無關,懶得去撣一下,煙灰不斷地落在胸前衣服上。」

因此,俞平伯因為一以貫之的天真,對於繁文縟節及虛榮的面子一向不在乎,也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據說他說過:「我想吃,就證明身體需要。」這應該是他的看法,因為這份孩子氣反而形成了他追求自然的養生方法。也基於此,他對於所遭受的錯誤批判也能應付。人不能為了養生而去養生,明明很餓,卻要聽從某個專家的看法,就是不吃東西。畢竟養生無定法,個人體質不同,長壽者們的做法有的甚至互相矛盾。

俞平伯

自然的終極目標是達到平衡。俞平伯也提到了「節制」與「慎」。「自然」在傳統文化中從來就不是放縱慾望,乃至被慾望所吞噬。從動物性而言,如果不受貧困、物質匱乏的限制,人肯定會食用超過需要的食物,並選擇口感更好的食物。這並非遵從身體的需求,而是令貪慾掩蓋需求的做法。這也不是俞平伯提倡的。

概而言之,俞平伯的長壽秘訣,就是以最簡單的天真,應對人生中的順逆。本來,養生長壽這件事本就沒有定法,每個長壽老人的經歷與境遇也大大不同。長壽者自己總結的方法,也沒有科學的證明。「天真」二字,看似簡單,實則最難,最符合傳統道家養生的「自然」的精髓。老子曾言:「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於養生長壽問題上,天真就如同水一樣,最無敵。

作者:谷卓

編輯:陳曉燕 周冰倩

文史e家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

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e家 的精彩文章:

讀蔣永敬先生之《九五獨白》有感

TAG:文史e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