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靖江民俗:送灶神

靖江民俗:送灶神

這個寒冷的季節因你的關注而變得溫暖

臘月過小年

 雙星再報喜

王雪晶;金燕子 

00:00/03:35

編者的話:

時令已經到小年夜了,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回家過年的人們擠爆了各種車輛,大街小巷也開始出現車水馬龍的景觀,商店更是人潮湧動,無論在城市,還是在鄉下,年味似乎更加濃了起來,但是,儘管這番熱鬧,現在的年味兒總是敵不過我們兒時的記憶,因此,我想來個「年味兒系列散文」,把那時的年味兒再現給朋友們,但願您從中能夠領悟到一點生活情趣。

靖江民俗:送灶神

(年味兒系列散文之三)

按理說,農曆臘月廿三為小年夜,小年夜有祭灶送灶的習俗,而考究下來,在漢族民間,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我們蘇中靖江一帶就有這麼一句歇後語:廿四夜送灶——好話多說點,醜話少說點!這句歇後語的背景就來源於臘月廿四送灶神,說明我們靖江人也習慣以臘月廿四祭灶送灶。

自從我記事起,每年的臘月二十四,母親會早早地浸泡一些小豆(赤豆),中午煮滿滿一鍋的小豆飯,煮這麼多的小豆飯,原因有二:一是我們吃得厲害,怕不夠;二是小年夜的飯必須有剩餘,討個吉兆就是「年年有餘」。下午,父親就張羅著五色果品之類,其實,那時條件有限,也沒什麼果品,無非就是幾粒水果糖(俗稱「粒子糖」)、花生、蠶豆、桃酥、京棗、雪片糕等,母親把這些簡單的貢品準備好以後,父親就在灶台前放好紙馬,焚香點燭,待香煙繚繞之時,父親面對灶神虔誠地叩拜,並讓我們幾個孩子也輪流叩拜,結束之後,父親就將紙馬及灶神圖像一起拿到外面,一邊焚化,一邊念念有詞,那就是送灶神上天了。

等我上了小學高年級,就承擔了一項光榮的任務,每年到送灶神的時候,父親就命我在一張黃色的裱紙上寫這幅對聯:「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也有的時候寫「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那時我懵懂無知,也不知道幹嘛這樣寫,只是遵從父親的命令照葫蘆畫瓢 。在寫祭祀灶神的對聯之前,就像叩拜灶神之前一樣,一定要洗手洗臉,態度要恭敬,衣著要整潔,因為灶神的良好心情,關係到一家人一年的平安順利。寫好了對聯貼到鍋台後的牆上,父親依舊庄重地、誠懇地叩拜,等父親在送灶神時,我就在旁邊放鞭炮,營造熱烈的氣氛。

在多次的耳濡目染和父親的熏陶之下,我漸漸地懂得,灶神是被玉皇大帝派到凡間督察人間善惡的菩薩,每年的臘月二十四是灶神向玉皇大帝稟報人間善惡的時候,也就是作「述職報告」的時候,為了讓灶神嘴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說些好話,所以民間在祭灶時,總要弄點麥芽糖塗在灶神的嘴上,讓他上天去報喜不報憂。因為有灶神,所以父親要求我們在灶間不得大聲喧嘩,不得摔打碗碟,更不得糟蹋糧食。這些禁忌和要求,已經深深地烙進了我的記憶,成了我的自覺行為。

祭灶神儀式你別以為把灶神送上天去就完事了,你還得把灶神給請下來,所以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新的一年即將開始的時候,你還要迎接灶王爺從天上歸來。傳說除夕之夜灶神要引領諸神來人間過年,所以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接完灶神以後,才輪到祭拜列祖列宗,然後才開始吃年夜飯,舉家團聚迎接新年了。

不過,時下灶神恐怕算是各類神仙中最大度的一位神了,其一,他是個「和事佬」,到了上天盡說好話,一團和氣;其二,現在有的人家小年夜都懶得送他上天,讓他在凡間再多過上幾天,到除夕那天才送上天去,然後不多時又接他下來,灶神去玉帝那兒連喝口水的工夫都沒有,他居然也不生氣,照樣堅守崗位,盡職盡責。

在濃濃的年味里,又是一年送灶神的時候了,我看著街上琳琅滿目的年貨中,總少不了灶神的畫像,儘管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農家的土灶日漸稀少了,但是,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祭灶送灶仍然得以綿延相續。其實,送灶神儀式是人們對新的一年生活的美好寄託與殷切期望,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這些活動本身都融會了各地民間的一些民俗風情,但卻是我們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形成了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值得今天的人們去加以繼承和保護。每逢佳節倍思親,小年夜祭灶送灶會讓我想起已去天堂的父親,心裡不免會滋生出一陣悲涼的感覺——自父親永別以後,我就只能一個人忙碌著送灶神,因為我心中真正的「灶神」已經不存在了!

(謝謝閱讀!歡迎轉發分享)

1

END

1

作者照片

長按左邊二維碼

感謝您的關注

以下是蘋果手機用戶專用讚賞通道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鄉村守望者之東籬居士 的精彩文章:

TAG:鄉村守望者之東籬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