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木蘭其實不姓「花」,歷史上卻有其人嗎?

花木蘭其實不姓「花」,歷史上卻有其人嗎?

- 有趣 · 有料 · 有態度 -

一首廣為流傳的北方民歌《木蘭辭》中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只是人們對於這個女英雄的背景知道的比較少。

歷史上是否真有花木蘭這個人?她出生在哪裡?在哪裡參戰?

中國歷史學家最新考證發現,確實有花木蘭這個人,但她並不是姓花,名字確實為「穆蘭」,是鮮卑女子,並以送信的「函使」身份,參加了陰山之北柔然的戰役。

歷史學家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里,已經肯定有花木蘭實情的記載。內蒙古歷史專家稱,在1982年曹熙《木蘭辭新考》中,也明確記載著花木蘭確有其人,她是鮮卑人,本名「穆蘭」,「花」是後人為她加上去的姓。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歷史系教授張貴也指出,花木蘭的父親是列入編戶的鮮卑人,鮮卑人在北魏聖武皇帝時,從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遷到陰山一帶的河南地(今日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

張貴經過大量的歷史考證認為,花木蘭在公元412年左右生於該地,那裡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得到了人們的開墾,農業經濟相當發達。因此,花木蘭的父親便能為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根據考證,花木蘭代替父親從軍參加的是陰山之北柔然戰役。

史書《太平寰宇記》記載:「自周、秦、漢、魏,前後出師北伐,唯有三道。」東道就是從今河北定縣出喜峰口;西道就是從隴西出甘肅安西;中道就是出黑山頭,黑山頭也就是現在的包頭昆都侖河谷北面的陰山。從今天鄂爾多斯市的「河南地」到黃河邊是一天的路程,從黃河邊到昆都侖河谷北面的陰山,也是一天路程,剛好與《木蘭詩》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相符。

還有一些專家學者認為,按照與花木蘭差不多同時期的北齊皇帝高歡早年有了馬才當小軍官和「函使」這一史實的推斷,花木蘭也帶駿馬參軍,並在軍中任「函使」,因與詩中所描述的「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以及她「函使」的經驗相符合,而作為「函使」不需要與士兵一起吃住,這樣才沒有暴露花木蘭女性的身份。

【朱哥亮評】

千百年來,「花木蘭」這個名字已經成為巾幗英雄的代名詞,而非局限於某人某事。其實,這個不尋常的女子究竟姓甚名誰,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象徵著中國古代女子一腔碧血、挺身而出的精神底色。

一首廣為流傳的北方民歌《木蘭辭》中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只是人們對於這個女英雄的背景知道的比較少。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主編介紹

事後朱哥亮

著名策劃人、出版人

北京博士德文化公司總經理

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

南開大學商學院EMBA

日中管理學院特聘研究員

中國精細化管理網 總編輯

中國企業國際學習網 總編輯

曾任:

北京大學精細化管理研究中心副理事長

關注領域:

新媒體傳播、中國文化、企業管理、家族企業傳承

超級暢銷書《細節決定成敗》《精細化管理》《笑著離開惠普》《團隊精神》《可以平凡不能平庸》《德勝管理》《第四次工業革命》策劃人、出版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事後朱哥亮 的精彩文章:

一副對聯「打敗」蔣介石
史料記載:哈雷彗星其實最早是由中國人發現的!

TAG:事後朱哥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