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順應天時:一整年的節氣養生法,從這裡打開

順應天時:一整年的節氣養生法,從這裡打開

導 讀

二十四節氣養生的精髓是順應四季的變化,順時養生是「天人合一」整體觀在中醫養生學中的具體體現,強調養生保健要順應自然界的氣候變化,與天地陰陽保持協調平衡,使人體內外環境和諧統一。

聰明的人都關注節氣

大家覺得二十四節氣是陰曆還是農曆?

什麼?陰曆不就是農曆嗎?

當然不!那區別在哪裡?

陰曆

就是「月亮歷」,是依據月亮的變化來修訂的曆法。「太陰」月亮每經歷一次從圓到缺的循環,就是一個月,故稱「陰曆」。相對應的「陽曆」就是「太陽曆」,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為一年。

農曆

農曆則是我國古代人民獨創的一種曆法,兼顧了太陽和月亮的雙重變化,屬於「陰陽合曆」。

二十四節氣就是這樣一套「陰陽合曆」。由於我國古代的農業生產完全是靠天吃飯,需要嚴格掌握氣候變化的年周期,因此,聰明古人依靠觀察和總結,制定了用於指導農事,讓生活更順利美好的二十四節氣。

健康的人都懂節氣生活

《黃帝內經》有言:「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古為今用,提醒世人時刻關注身體的變化,遵循自然規律,順應節氣調養身體。

春季護肝、養陽防風

此時自然界生機勃勃,陽氣開始升發。與此同時,人體陽氣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人體氣血活動隨之加強,因此春季養生宜順應陽氣升發、舒暢的特點,以固護少陽、養肝為要務。

夏季養心

此時氣候炎熱,陽氣旺盛,人體的氣血都在向外走,機體的陽氣就會不足,心氣、心陽也相對消耗較多。因此,夏季養生以養心陽為主,使心陽充足,人體陽氣旺盛。

秋季潤肺、降肺氣

秋季的特點是秋高氣爽、燥氣當令,陽氣漸退、陰氣漸長,人的氣血開始由外向里收斂。秋季肺金當令,肅降功能增強,氣血運行多趨於向內向里,順應自然界「秋收」的規律。因此,秋季重在滋肺陰、降肺氣為要,保養人體的氣血津液。

冬季養護腎氣、保暖避寒

此時天寒地凍、草木凋零、生機潛伏,人體陽氣自然也潛藏於內,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保證生命活動。因此冬季應以「藏」為原則,以養護腎氣、保暖避寒為要法,使陰精潛藏於內,陽氣不致外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扁鵲換心》這則故事對我們的啟示
冬季第一補的菜、果、雜糧…全都齊了,為家人收藏!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