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斯拉的背後是一盤大棋,你們買車的錢真沒白花

特斯拉的背後是一盤大棋,你們買車的錢真沒白花

大百哥評:

關注我們的朋友一定發現,大百哥好久沒有扯閑篇了。不知道各位看官能不能允許一年來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大百哥在年底過過癮,扯個大閑篇呢?

最近車圈有什麼大新聞能激起大百哥扯閑篇的興緻?說實話,只有一個,那就是SpaceX把一台Tesla Roadster發射到太空里。這件看起來只是賺眼球的新聞這兩天被瘋狂地蹭熱點,不過大百哥真的不是蹭熱點,而是覺得背後有不少值得深挖的故事。

這事兒在科技圈炸鍋了,其他圈也跑出來蹭熱點

GIF

我們是SUV大百科……

所以今天大百哥準備突破自我,咱今天壓根兒不了車,咱聊航天……誰叫咱這號的名字裡帶個「大百科」呢,這可不是白叫的,啥都懂。

而且我覺得關注咱這號的朋友肯定也都是興趣廣泛,品味超凡的,對前沿科學也很感興趣。正好大百哥對航天也興趣斐然,所以咱正好借著這個機會開個「小灶」,咱都坐一塊聊聊。大百哥才疏學淺難免有理解不透徹的地方,所以咱這回算是討論,大家踴躍參與。

上太空的特斯拉是怎麼回事?

上來就扯閑篇對於不了解這條新聞的朋友可能會有些摸不著頭腦,所以咱先說說這事兒是怎麼回事。

電動車特斯拉的老闆埃隆·馬斯克大家應該都熟,而且他還有一家宇航公司叫做Space X大家應該也都知道,而且這家公司的可回收火箭獵鷹9號這幾年測試緊鑼密鼓,並成功地完成了幾次商業發射。

這位真是厲害

之所以有這次的新聞,是因為Space X要進一步測試新火箭,重型獵鷹。考慮目前跟Space X談盈利只能「呵呵」的狀態,那怎麼才能把一次純燒錢的測試的硬成本降一些?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可以把這次發射變成一次廣告,肥水不流外人田,乾脆發射一台特斯拉跑車上去,一舉多得。

把技術實驗干成了商業秀,首先得對產品有信心……

於是咱就在很多汽車媒體上看到了關於Space X火箭發射了一台特斯拉跑車進太空的報道,這就是事件的來龍去脈。

那麼背後的故事是什麼?咱一點一點講。

獵鷹火箭牛在哪兒?

先從獵鷹火箭講起。

過去的火箭都是一次性的,發射完就掉地上摔碎了、廢了。而火箭可不止是個裡頭裝滿燃料的大爆竹那麼簡單。

這是一台火箭發動機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垂直發射的火箭不會倒?秘技都在火箭發動機上,它不但能耐受燃料噴射時的高溫高壓,它還能多向調節噴射方向,保持火箭的平衡和飛行姿態及方向。

火箭發動機也有類似的推力矢量功能

GIF

這就使得火箭發動機及其精密複雜,而精密複雜的東西都很貴,這麼貴的東西還是一次性的……這一點讓財大氣粗的美國都受不了,以至於開發了可以反覆使用的太空梭。

能反覆使用的載人航天器

「太空梭發射時候的火箭也是一次性的啊?」原來我有這麼一個問題,仔細觀察了一下太空梭的結構我發現,似乎太空梭的主火箭就是一個大爆竹,一個燃料箱加兩個簡單的大噴口,複雜的飛控發動機在太空梭上,就是屁股上的噴口。

太空梭本體上的發動機很重要

可惜太空梭事故率比較高,已經有兩架太空梭帶著上面的機組人員一起毀滅了,使得美國最終停止太空梭項目,低成本的太空發射這個問題又擺到了桌面上。

Space X看到了這個商機,適時地推出了獵鷹系列火箭。在此之前Space X還有蚱蜢火箭,測試了火箭回收技術的可行性。

獵鷹火箭的回收思路和太空梭不同,它回收的是一級火箭,就是讓航天器脫離地球引力出力最多、最大的那節。整個火箭剩下的部分也就二級火箭和航天器了。

獵鷹火箭回收的難點在於如何讓火箭垂直降落在回收平台上,這些平台有的是在海上漂浮的,難度可想而知。

難點在於火箭的垂直回收

GIF

有的回收平台還是浮在海上

另外,重型獵鷹性能傲視群雄,拋開可回收性能,只看一個關鍵指標「近地球軌道運載能力」(能將多重的物體送入近地軌道),重型獵鷹 63.8噸,美國德爾塔IV 28噸,中國長征5號 25噸,俄羅斯質子-M 24噸,差距明顯。

重型獵鷹運載能力傲視群雄

美國的Delat IV

俄羅斯的質子-M

人類歷史上也就只有怪物級的重型運載火箭「土星5號」(70年代為登月任務所開發)能碾壓重型獵鷹,近地球軌道運載能力118噸。

土星五號是怪物般的存在

看似配角實則主角

這次重型獵鷹發射跑車雖然包裝得像一場商業活動,充滿娛樂氣息:特斯拉Roadster裡面播放著《太空怪人》,中控台上顯示著「Don"t Panic(不要驚慌)」這句出自《銀河系搭便車指南》中的句子,以及這本書。

嚴肅的實驗氣氛卻很輕鬆

而其實坐在車裡的駕駛員Starman才是重點,它穿著的是在Space X太空計劃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宇航服,如果測試結果樂觀,那麼Space X的載人航天計劃也就更近一步了。

那駕駛員是為了測試宇航服

這裡大百哥也是真佩服這幫人,科學實驗都能搞出這麼多噱頭,真是一邊玩一邊就把大事兒給辦了。

通往火星的捷徑

在新聞里還有一個信息點,目前特斯拉Roadster正「賓士」在地球和火星之間的繞日橢圓軌道上,這軌道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就是奔火星的「轉換軌道」。

它們走過的路恐怕將成為歷史

而大百哥依稀記得,4年前好像有人算出一條通往火星的新軌道,不但節省時間而且節省燃料,利用火星的引力對航天器進行減速,使其從「轉換軌道」進入「繞火星軌道」。所以這次發射沒準也有摸索這個新軌道的意圖,畢竟Space X在降成本上一直做得很極致。

雙橢圓轉移軌道,需要兩次加速一次制動

從地球通往火星的傳統軌道需要多次執行轉移軌道(這個距離應該是雙橢圓轉移軌道)操作,每次變軌都需要燃料支持,航天器帶一堆變軌用的燃料上天無形中增加了重量,而新軌道如果能減少變軌操作,就能少帶燃料,省出來的重量無論是多帶設備還是食物和水都更有意義。

常規的通往火星的轉移軌道

多級跳的太空戰略

下面要聊得就是大百哥的猜想了。像獵鷹這樣的可回收、反覆利用的火箭是實現近地球軌道運輸的最佳方式,通過日積月累的近地軌道任務,完全可以在第軌道上堆積大量的物資。堆積物資幹嘛用?

在近地軌道組裝去火星的飛船才靠譜

看過科幻電影的估計聽過在近地軌道建太空站,再以太空站為基地向深空發射航天器的描述。這種方式應該是現階段進行長途太空旅行的最優選擇,畢竟現階段性能最好的火箭能帶入軌道的重量也是有限的,去火星至少要飛行半年,那麼去火星的載人航天器的尺寸和重量都不可能通過一次發射送上太空,只能把部件發射到近地軌道上再組裝。

也許Space X的下一個計劃就是在近地軌道上做文章。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記得前幾年有新聞說特斯拉在積極構建自己的能源網路,我認為新能源領域也是馬斯克的目標之一,沒準他會成為新世紀的洛克菲勒。

基於這種想法,腦洞大的大百哥把下面幾個東西聯想到了一起:新能源網路、太空計劃、國家點火裝置。

國家點火裝置(NIF)

前面兩個咱都說過了,這個國家點火裝置直白地講就是美國正在研究的「由激光碟機動的受控核聚變反應堆」(中國也有類似的項目)。核聚變的激發條件是超高溫(1500萬攝氏度)高壓,以前只有使用核爆才能達到這個條件,所以氫彈裡頭有個原子彈作為起爆源,而且爆了之後就是不受控反應,瞬間釋放全部能量。

GIF

咱說的這個研究項目是用高能激光替代原子彈,人為地製造超高溫和高壓,從而實現對核聚變反應的控制。據說目前已經初步實現整個系統的輸出能量超過輸入能量 ,也就是開始向外產生能量了。

如果這東西能夠順利應用,人類的能源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為月球上大量的氦3就是核聚變反應所需的燃料,據說目前月球上的儲量夠人類用700年以上。

月球上的氦3夠人類用700年

問題就來了,怎麼把這麼多的氦3從月球運回來?想起Space X了吧。要是能壟斷這個行業,想想都刺激呢。

錢終於去了對的地方

說完這些,反正我的腦袋裡有一個馬斯克想要實現的藍圖樣子了。我個人非常欣賞埃隆·馬斯克,如果說給他帶個帽子,我認為夢想家更合適,就跟大家都喜歡叫霍華德休斯為飛行家一樣。

不可否認,他們倆都是商人,但是商人屬性已經被其他更大的光環掩蓋。商人的目標是謀取利潤,而有的人的目標是更高遠的東西,這些人的行為往往能改變人們的生活甚至人類的歷史進程。馬斯克好像自己說他的使命是「save humanity」,可惜在這個價值觀扭曲的時代,不少人都拿「不盈利」這事兒抨擊他,膚淺吶……

心裡空的人再有錢也就是個七寶溺器

在國人崇拜各位商界大佬,把他們當榜樣,研究各種所謂「商業模式」的時候,有的人已經在著手搭建人類的未來了。

馬斯克的做法讓我欣賞的原因還在於他優化了錢的流向,怎麼說?咱們常見套路是,不管是煤礦礦主、血汗工廠老闆、還是微商大佬之類的土豪,掙了錢去買國外的名車、奢侈品,錢一轉就跑到了國外資本家的兜里,而且是暴利。

每見此景都覺得人類藥丸

反過來再看特斯拉,看著店裡那些人買特斯拉的錢轉而被馬斯克拿去造火箭了,我心裡舒爽多了。這總比被土豪們揮霍或者炫富強,雖然現在的經濟運行規則就需要這樣的行為。

「安心買吧,你們的錢用在了偉大的事業上」

所以說,人活一世總應該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只因為成功地滿足了本能中的貪慾的人生即便被世人崇拜敬仰,最後也是一片虛無。感謝歷史的品味,在人類過去幾千年的文明長河中,鮮有哪位富豪的家產數字被史冊記載和歌頌。

目光回到大百哥自己身上,空有瑣碎的想法,終究一事無成。唉……不提也罷,能看見這個時代還有先驅也算幸事。

好了,嘚嘚嘚說了這麼多,不知各位看官喜歡不,或者說有什麼質疑,大家可以各抒己見,歡迎交流。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UV大百科 的精彩文章:

TAG:SUV大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