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凌晨發現美軍秘密集合點,李團長果斷干這件事,上帝也救不了他們!

凌晨發現美軍秘密集合點,李團長果斷干這件事,上帝也救不了他們!

史海拾記

【筆記君簡述:拾記發布之後,收到上甘嶺英雄後代的一條留言:「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鬥中,據我父親說他們守的是十字架山陣地,一個連的兵力,最後只剩下了他們三個人,一個通信兵,一個衛生員,當時我父親被炮膽炸起來的灰塵給埋住了,就是這兩個戰友用雙手刨出來的,手指都刨出了血,最後他們三個人一直堅持到增援部隊趕到…」向英雄致敬。另一位抗美援朝老戰士後代的留言:「這次戰役我老父親就參加了,老人家今年87了,身體較好,但不願提這次戰鬥,我只知道,連隊原班人馬100多號人,最後只有9人回來了。」可歌可泣的悲壯戰史應該讓後世完整地知曉,今天的筆記繼續抗美援朝的軍史故事。】

前面說到韓軍的精銳白馬師連續衝擊,結果損兵折將,一無所獲。而美軍參加過歐洲戰事,例如諾曼底登陸的王牌空降部隊,也在一輪一輪的衝擊中無功而返,寸土未得。昨天一位朋友在文後留言他的祖輩參加過上甘嶺之戰,指出原因是我軍當時坑道修築在高地背面,因此美軍炮擊對我軍影響不大,等他們人上來,我們主動出擊,這或許是一個原因,但要知道在堅持這麼久的阻擊之後,不僅僅是工事的問題,更多的在於人的意志力問題。謝謝這位朋友的留言,我們一起補充完善,那這段歷史真切的告訴世人,也有不少朋友連續打賞,十分感謝,有一杯暖茶相待,謝謝。

回過來繼續說上甘嶺戰事。

1952年11月2日,十二軍九十一團團長李長生來到上甘嶺,他們是奉命前來接替十五軍的部分防務,十五軍打得太苦了。李團長一來陣地就發現高地上有著多達十幾個連的建制部隊,當然大部分都殘缺不全,有的只有十幾個人。為避免多建制所引起的指揮混亂,李團長迅速作出決策將九十一團九個連採取「車輪戰」,陣地上的各連迅速補充到這九個連中,一個連一個連投入戰鬥,每個連不管傷亡如何,一律只打一天,就撤下來休整,連長則留下來,作為後一個連長的顧問,如此類推往複。這樣不僅避免了指揮上的混亂,也使各連都保存了一批骨幹。這個決策毫無疑問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陣地上混亂的面貌迅速改變,士氣高昂起來。

11月3日,九十一團七連接替八連投入作戰,這天戰鬥非常激烈,七連的傷亡很大,運輸彈藥的八連炮排見形勢危急,主動加入戰鬥,但才到了下午十五時許,七連加上八連的炮排就所剩無幾了,原定第三天參戰的九連就開始以兩個班為單位,一批一批向上增援。

11月4日,李長生根據這幾天的戰鬥節奏發現美軍每天的攻擊都是早上八時開始,他判斷在這之前美軍肯定是在某處集結,便派出了精幹的偵察分隊連夜前去偵察,這些偵察兵果然不負使命,凌晨四時發現美軍的攻擊部隊正在597.9高地南側的一片樹林里集結,李長生決定先發制人,對其實施炮火急襲,四時三十分,火箭炮團24門火箭炮就按照偵察兵所報告的方位進行了齊射,美軍的攻擊部隊遭到了沉重打擊,傷亡慘重,只得重新組織兵力,這天的進攻直到中午十二時才開始,而且攻擊強度明顯減弱。

可見一個好的指揮員除了善於打仗,更重要的是善於觀察,善於思考,並且果斷決策,李長生團長無疑就是這樣的基層指揮員,不等不靠不要,完全主動出擊,根據戰場形勢,哪怕是最司空見慣的時間問題,他都能抓住戰機,一舉得手,打亂了美軍的原先的計劃,給志願軍爭取到主動地局面。

另外他對高地上聯隊車輪戰法的完善也是極有道理的,如果混在一起,容易指令失控,加上當時都是精神高度緊張,難免有意外,現在這樣輪戰,有了充分的休息時間,再上戰場精氣神都不一樣,這僅僅是十二軍接管的一個縮影,到這個時間點,十二軍三十一師已經開始全面接管陣地,最後的大戰才拉開序幕。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歷史!打賞自由,都是鼓勵,謝謝您!!若您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歡迎留言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炮火連天寸土未失,孤膽英雄獨守陣地,單槍斃傷280個敵人,誰與爭鋒?
連毛主席點贊這一戰法,為啥志願軍炮聲一停美軍更害怕?這一神秘戰法讓他們恐懼萬分!

TAG:春哥說歷史 |